三月暖風,勾人魂魄。閑暇,筆者與好友一起驅車郊外。
陽光明媚,風拂楊柳,小心地、唯恐碰傷幼嫩的芽苞。楊樹的枝頭,已掛滿長軟的穗兒,風一吹來,慵懶下落。
本以為可以捉住春的影子,可連柳樹何日發芽,楊樹何日萌穗,都未曾發覺。為一種錯失風景的失落感而失落!
大地遠看還是一片枯黃與蕭瑟,走近了才發現竟有嫩綠躲在枯草叢中,羞于見人呢!我們欣喜地尋著那一抹抹新綠,多少有點捉住春影的滿足感。
撥開枯草,辨別著株株嫩綠,眼睛忽然被紫綠色的葉子吸引——“呀!是薺菜,這里有薺菜!”驚喜脫口而出,心忽然狂跳起來。順著紫綠色展目四周,越看越多,田野的地邊和麥壟間竟滿是薺菜,密密麻麻、熱熱鬧鬧地擠在一起。它們紫綠深沉,卻低調如斯,如不留意,很難發現。
薺菜的葉子還未長豐滿,根卻極為粗壯,最長的可近半尺,不舍得挖斷,這可是一冬的精華!好在泥土松軟,挖下半寸便可連根拔起,抖去泥沙,綠葉白根的薺菜散發出誘人清香。
俗語說:三月三,薺菜可以當靈丹。記得在筆者讀過的書中曾提及過:薺菜味甘、性溫,具有和脾、止血、解毒等功效,是一味藥膳兼有的時鮮野菜。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及其它血癥。母親患有糖尿病,聽人說用薺菜與水煎服可降血糖,先輩們有試后說效果不錯的記載。我雖然常到市場買薺菜,但更享受自己收獲的過程。每到春時,便抽出空閑到野地里挖薺菜,享受春光,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薺菜除了藥膳作用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和鈣,是餐桌上難得的佳肴。母親喜歡用薺菜焯水、切碎,配以豆渣、蘿卜絲做成小豆腐。當鮮香四溢、綠白分明的小豆腐冒著熱氣端上餐桌時,足以令人垂涎!
用薺菜包餃子可稱美味,我喜歡將薺菜焯水切碎,肉切丁,外加水蘿卜或韭菜調餡,當圓滾滾的水餃在沸騰的水中浮動,薺菜的鮮香就已經掩不住了!
薺菜炒蛋是珍饈,炒蛋用的薺菜需是嫩的,味道才最好。薺菜要在淺春到陽面的地堰里或枯葉下才能覓到,那時段的薺菜,葉兒青綠,心兒嫩黃,根不老。前年過年時到大舅家做客,舅媽做了一道薺菜炒蛋,菜還在鍋里炒著,遠遠就聞到了薺菜香,那味道立刻就蓋住了魚肉的香氣,令人食欲大增。菜一上桌,金黃裹著翠綠,一襲春色如夢醉心,令人有春至的振奮。可惜,大舅媽去年去世,那道菜又多了一種味道是懷念。
“撥雪挑來葉轉青,自刪自煮作杯羹”,薺菜是野菜中的絕品,不僅是現代人的陽春至味,早在宋代,有位詩人就已識得薺菜美味,他更為薺菜“寶階香砌何曾識,偏向寒門滿地生”不爭高、不媚俗的樸實品質嘆服。薺菜以細細盈盈一寸芽,不畏嚴寒,星隱荒野,讓電力文化人與新聞報道人為春而生卻不爭春的品格令人生敬。(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