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父,許多育兒瑣事來得讓人措手不及。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先想:如果是父親面對這件事,他會怎么做?父親就是我的學習榜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一提到“玩”,兒子的反應與我小時候如出一轍,無論再怎么無精打采也會立刻變得神采奕奕。所以父親曾經多次對我說過的那句話“趕快把什么什么事做了,我帶你去玩”,也成了我的訓子秘籍,并且屢試不爽。
我小時候挑食,吃飯的時候總鬧別扭,遇到不可口的飯菜干脆罷飯。母親一般就是劈頭蓋臉一通訓斥,我哪管這些,任你口干舌燥依舊無動于衷,實在不想聽了就一哭了事,氣得母親沒有辦法,而父親就聰明得多。
有一次,我鬧飯,哭得稀里嘩啦,父親一邊哄我,一邊說:“趕緊把飯吃完,吃了我給你搞個好玩的東西。”一聽到“玩”,我的眼淚頓時止住,并且不自覺地張開了嘴,父親順勢塞了一勺飯進嘴。我邊嚼邊問:“啥好玩的?”我爸又舉起一勺飯,告訴我:“我給你弄只風箏,吃完帶你去拿。”一聽風箏我就來勁了,嘴不自覺地又張開了。
那個年代賣風箏的比較少,一般都是自己扎,我曾不止一次向父親表達過想要一只風箏的想法,無奈父親說他也不會扎,結果風箏就成了我那時的心結。所以聽到風箏,我就激動不已,至于飯菜喜不喜歡、好不好吃,已經不重要了。
最后,父親給我的風箏是什么模樣的我已經記不得了,但拿到風箏那一刻欣喜若狂的心情卻一直記憶猶新。
“知子莫若父”,父親特別了解我的小心思,而且很有耐心,每次哄我都會哄在關鍵點上,這方面值得我好好學習。
我小時候,家里沒什么好玩的,就特別期待能出去玩。對我來說,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去”。因為出去以后,除了能玩,還可以附帶得到其他好處。那時,父親總找機會帶我們外邊走一走。一方面,當時只有這些地方有可玩的娛樂項目,比如,可以打氣球、套圈、滑滑梯,就算自己不玩站在旁邊看別人玩也是樂趣無窮。另一方面,這幾個地方絕對是小吃匯聚的好地方,各種美食琳瑯滿目,有烤串、熱豆腐、棉花糖,還有糖人……和父親一起出去,每次我都樂不思蜀。但是一時的快樂換來的是媽媽的數落,說父親亂花錢,說我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吃飽了又不吃飯了……
時光荏苒,我也成了父親,開始理解父親當初的心情,總想陪著孩子到外面走走,給他點小驚喜。但是,我發現現在孩子的生活比我兒時可是要精彩許多,而且足不出戶就能找到不少樂趣:豐富有趣的電視節目,小朋友湊一起做游戲、玩玩具,數量可觀的童書,所以我的計劃總泡湯。但是看到孩子開心的樣子,我在想,也許這就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觀念,我兒時渴望的事情,在兒子這代人身上也許已經不再那么迫切。慢慢地,我想明白了,帶孩子出去玩只是一種形式,陪伴才是真正的目的,和孩子一起下棋、組隊游戲、觀看比賽,用不一樣的方式共度親子時光,同樣是一種幸福。
時代在變,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但孩子的那份童真、父親的那份愛子之情永遠不會變。現在,我的父親已經離我們兄弟姐妹七人與母三年過去,我從小青年變成了胖大叔,兒子也從小屁孩長成了帥小伙,歲月輪回饒過誰?當兒子成了父親,又會是什么樣子?真期待看看那時他的模樣!(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