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是什么?是回憶,是回不去的記憶。未來是什么?是夢想,是做夢時希望實現(xiàn)的理想。而我們最該珍惜的是當(dāng)下,當(dāng)你還有時間去回憶,有夢想的時候,就該對自己好一點,此時此刻,便是你最美的時光,不管你珍不珍惜,它都會離你而去,下一刻,你只能對上一秒進(jìn)行回憶。而幸福就是時刻對自己好一點,不計較,不比較,做一名磊落坦蕩之人。
今天與大家分享阿圖爾•叔本華著的《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過一生》,作者是著名哲學(xué)家,唯意志論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繼承者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尼采。這樣一位大師,一生卻并不幸福。他的父親雖然富有,卻性格怪異,以致溺水而亡。母親是作家,在文壇很有名氣,對叔本華一生影響非常大。叔本華也與魯迅一樣,選擇了棄醫(yī)從文,只是出發(fā)點有些不同,而且叔本華的曠世杰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后,反響平平,這對他的打擊相當(dāng)大。直到63歲,叔本華的封筆之作《附錄和補(bǔ)遺》出版,他才聲名鵲起。他這一輩子只喜歡過一個歌劇演員,很可惜人家已經(jīng)有意中人,所以叔本華終生未娶,他依靠繼承父親的遺產(chǎn),一生過著隱遁的生活。72歲時因肺炎死在餐桌上,死后,他將所有財產(chǎn)都捐獻(xiàn)給了慈善事業(yè)。尼采說:“我一翻開他的書,就好像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過一生》是叔本華晚年的心血之作,囊括了一生思想精髓。經(jīng)歷就是人生的財富,對于一生都在思考著的人來說,他想獲得幸福,也在努力追求幸福,最終他也悟出了幸福的真諦。年輕時,我們抗?fàn),我們努力,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獲得幸福,而到了晚年才發(fā)現(xiàn),幸福原來就是簡簡單單做自己。人是什么?人擁有什么?別人到底怎么看你?這些曾經(jīng)困擾你我的問題,叔本華在這本書中都會給你明確答案。諾獎得主托馬斯•曼稱閱讀叔本華是“絕對一流的靈魂體驗”“這樣的閱讀,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絕無第二次的可能”,可見,這本書是很多大師推崇的書籍,能讀這本書,也是我們的榮幸。所以,這里得感謝一下譯者木云、林求是,將這么好的作品推薦給我們,讓我們尋到幸福的真諦。不過,讀一本書容易,如何參悟透,還需各位的理解力。
“人生在世,要么孤獨,要么庸俗,除此之外,選擇不多。”這就是叔本華的一句經(jīng)典語錄,他闡述了必要的孤獨是幸福的要素。
那么,人的一生究竟要怎樣過才算是幸福?如何幸福的度過一生?智慧是一門藝術(shù),是盡量幸福愉快地生活的藝術(shù)。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寫了很多關(guān)于人生智慧的文章,他告誡人們:人生幸福的關(guān)鍵是內(nèi)心擁有什么。
首先,健康是幸福的源泉。一個人如果失去健康,何談會幸福呢?當(dāng)然,我不是對身體出現(xiàn)狀況的人追求幸福給與否定,我想說的是,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你才能從容地面對一切,你才能不給兒女添麻煩,你才能照顧好年邁的父母,你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一旦健康出了問題,或許你會很幸福,但是這個幸福也是打了折扣的幸福。
其次,豁達(dá)是幸福的前提。如何才能讓自己擁有幸福,心胸豁達(dá)很關(guān)鍵。心胸狹隘的人自然會遇事斤斤計較,每天都會愁眉苦臉,甚至對現(xiàn)實的一切都看不慣,聽不慣,總覺得這個世界是一種病態(tài),而他就是其中的受害者,熟不知,是自己躲避看到光明。豁達(dá)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智慧,豁達(dá)的人才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時刻讓自己保持一種美好的情緒,有了這樣的心境,自然會很幸福。
最后,真實是幸福的歸宿。現(xiàn)實中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喜歡占小便宜,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看似很精明,實則很狹隘,就如曹雪芹筆下的王熙鳳一樣:“機(jī)關(guān)算盡太聰明,枉費了卿卿性命。”睿智的人會很真實,他們知道假的真不了,說一次慌的代價是要用更多的謊話去挽救,試想想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很尷尬,何談幸福。
幸福說簡單了就是不計較,不比較。計較的結(jié)果是失落,比較的結(jié)果是失望。不計較的結(jié)果是幸運,不比較的結(jié)果是幸福。你自己想想,自然會知道該怎么做了。(王帥)
安全文化網(wǎng)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