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必須多讀書、讀好書。自己認為讀書有兩個層次——能讀書和會讀書。
能讀書,一是要會識字,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二是能夠靜下心來,有讀書的意識;三是喜歡讀書,能夠堅持下來。同時,能讀書還受生命限制,常言道,知識無涯,而生命有涯。人生讀書也有黃金期,能讀書時抓緊時間讀,讀書在當下。
事半功倍會讀書,是能讀書的升華。
一是博覽群書后有選擇性地讀書。人常說,開卷有益。但我認為,在當今社會,各類書籍五花八門,因此讀書必須有選擇。只有讀經典的書,才能做高雅的人;只有讀經典的書,才能做有根的人。
二是精讀慎思。有的書一目十行,了解一下大意即可,有的書比如經典名著就要精讀慎思。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叔本華說:“光是不停地讀書,過后卻不深入思考的話,絕大部分知識都會流失,不會在精神中扎根。”古代先圣孔子早就告訴人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三是完整讀完一本書。一本書有它完整的知識體系、邏輯體系和思想體系。因此,讀書就要完整讀完一本書,不能斷章取義、淺嘗輒止,否則難于提升自己的系統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如果不能卒讀,就很可能對一本書的知識體系以偏概全。
四是勇于踐行,做到知行合一。鉆到書里出不來的人不能讀書,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看上去什么都懂,卻對現實問題毫無辦法。這種人讀書越多越愚鈍,他們讀的東西不能靈活運用,他們鉆進書本里不出來,只思考,不聯系實際,最終只會成為書呆子。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提到,這類人容易“盡信書”,而“盡信書,不如無書”,就像秦腔《三滴血》中的狗官“盡信書”一樣迂腐不化。因此,書呆子應該停止死讀書,否則無法正確指導實踐。
從能讀書到會讀書,既是讀書能力的一次升華,更是自己人生品位的提升,同時也是我們人生的一次精進,會讀書才是提升自己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但是會讀書不是萬能鑰匙,還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夠實現人生質的飛躍。有句話說得很好,“種一棵樹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想要讀書,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書山有路勤為徑,因為讀書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收益的事情。
“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不要擔心來不及,讀書從來沒有早和晚,只要做了,肯定會有收獲。(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