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皖北莊子蒙城鄉間,沒有了車水馬龍的喧囂,沒有了高樓大廈的林立,沒有了光怪陸離的霓虹燈閃爍,有的只是曲折蜿蜒的鄉間小路,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是碧藍如洗的天空,還有青綠掩映下的連片農舍。最美的還屬從那矗立著的煙囪中緩緩升起的鄉村炊煙,那略帶著淡淡的、糊糊味道的炊煙。
清晨,萬籟俱靜,天邊的殘月尚未西沉,薄薄的霧氣如輕紗般籠罩著村子,即使偶爾有布谷、喜鵲、朱鹮等鳥類輕舞也不會驚擾它甜甜的夢。直到第一縷炊煙升起,村子才漸漸醒來。接著,一縷縷炊煙都散發著木柴燃燒的氣味競相飄起,用力一嗅,這炊煙中或是玉米芯的淡甜,或是松樹枝的清香,或是小麥稈的微苦……每一縷都在訴說著鄉里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柴米油鹽里的尋常樣子。
隨著天色亮起,村子也熱鬧起來。雞鳴、狗吠、豬叫、羊咩、牛哞,還有花香伴著鳥語,一切都滿是生機。各家各戶都忙碌起來,灰白色的炊煙滿是縹緲疏朗的樣子,從廚房的瓦片里擠出來,順著瓦溝緩緩流淌,翻越瓦脊,繚繞著、升騰著,隱于密林深處,終與霧氣融合在一起。早飯過后,農人們也都拿上農具,三三兩兩出門,清理菜園,收拾農田,積肥割草……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農家生活就這樣濃淡相宜地鋪展開來。
中午的炊煙大都帶著幾分急促。忙碌了一上午的農人們急匆匆回家燒火做飯,一把把木柴被不斷送進灶道里,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炊煙也跟著著急起來,濃濃的煙火急火燎地地從煙囪涌出,在湛藍的天空中被映得輪廓分明。隨著一陣鍋碗瓢盆的叮當聲,響起一陣削、碾、揉、捏、包、捻忙碌之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始吃飯,這節奏才算稍稍放慢下來。
傍晚,太陽西斜,余暉照著渦河,形成了“一道殘陽鋪水中,渦河兩岸滿滿紅”的壯景,這如少女般羞紅了臉頰的夕陽,也為村莊、田野、青林、屋舍都染上了一層靜謐。村落里,縷縷炊煙漸漸升起,仿佛召喚著什么。果然,鳥兒嘰嘰喳喳地披著晚霞回巢,學生背著古詩在談笑中歸家,農人放下綁了一天的褲腿,靠在地頭把鋤頭擦得锃亮后收拾東西返程……一切看似簡單又單調,卻也浸滿幸福。
如果是雨天,炊煙則多了幾分詩意與神韻。雨滴落在屋頂上,彈起美妙的音符,又激起淡淡的水霧,氤氤氳氳,如煙似霧。炊煙也趕著好景而來,非把自己或白或藍的身軀糅進去,形成一幅鄉村田水畫卷。
最是炊煙惹人憐,四時風景各不同。炊煙飄過初春的杏花,映著鄉村的新雨,大地換新綠;飄過夏夜的淫雨,映著蔚然黛綠,蟬聲伴蛙鳴;飄過中秋的明月,映著層林盡染,花落瓜果笑;飄過隆冬的白雪,映著草木瑟瑟,圍爐煮清茶。
對于農人,炊煙是報時的鐘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期待,是踏實,是欣慰;對于游子,炊煙是一根長長的風箏線,一頭牽著歸念,一頭系著家鄉。炊煙攀爬,是大地升起的詩行,是唐詩、是宋詞、是小說,綿延千古,傳唱不絕……(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渠村分洪閘管理處組織開展“提能力、上講臺”為職工“充電賦能”
下一篇:緣定五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