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評價的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四個基本原理,即:相關性原理,類推原理,慣性原理和量變到質變原理。
相關性原理:相關性是指一個系統,其屬性、特征與事故和職業危害存在著因果的相關性。這是系統因果評價方法的理論基礎。
類推原理: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存在著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屬性,從一個已知對象具有某個屬性來推出另一個對象具有此種屬性的一種推理過程。常用的類推方法有:1)平推推算法,平推推算法是根據相互依存的平衡關系來推算所缺的有關指標的方法。2)代替推算法,代替推算法是利用具有密切聯系(或相似)的有關資料、數據,來代替所缺資料、數據的方法。3)因素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是根據指標之間的聯系,從已知的數據推算有關未知指標數據的方法。4)抽樣推算法,抽樣推算法是根據抽樣或典型調查資料推算總體特征的方法。5)比例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是根據社會經濟現象的內在聯系,用某一時期、地區、部門或單位的實際比例,推算另一個類似的時期、地區、部門或單位有關指標的方法。6)概率推算法,根據有限的實際統計資料,采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可求出隨機事件出現各種狀態的概率。
慣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從過去到現在以及延伸至將來,都具有一定的延續性,這種延續性就叫慣性。利用慣性原理進行評價時注意慣性的大小,慣性的趨勢。
量變到質變原理:任何一個事物在發展變化過程中都存在著從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同樣,在一個系統中許多有關安全的因素也都存在著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安全評價原則,在安全評價工作中必須自始至終遵循科學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針對性原則。
(3)安全評價的程序
安全評價程序主要包括:準備階段;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定性定量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形成安全評價結論及建議;編制安全評價報告。
準備階段,明確被評價對象和范圍,收集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工程、系統的技術資料;
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分析,根據被評價工程、系統的情況,識別和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發生的途徑及變化規律;
定性定量評價,在對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分析的基礎上,劃分評價單元,選擇合理的評價方法,對工程、系統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定性、定量評價;
提出安全對策措施,根據定性定量的評價結果,提出消除或減弱危險、有害因素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及建議;
形成安全評價結論及建議,簡要的列出主要危險、有害因素、指出工程、系統應重點防范的重大危險因素,明確生產經營單位應重視的重要安全措施;
編制安全評價報告,依據安全評價的結果編制相應的安全評價報告。
(4)常用安全評價方法分類
安全評價方法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按評價結果的量化程度分類法、按評價的推理過程分類法、按針對的系統性質分類法、按安全評價要達到的目的分類法。
按評價結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評價方法可分為定性安全評價法和定量安全評價方法。定性安全評價法包括:安全檢查表、專家現場詢問觀察法、因素圖分析法、事故引發和發展分析、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定量安全評價方法包括:概率風險評價法、傷害(或破壞)范圍評價法和危險指數方法。
(5)選擇安全評價方法步驟
安全評價方法的選擇過程包括:分析被評價系統、收集安全評價方法、分析安全評價方法、明確被評價系統能夠提供基礎數據和資料、選擇安全評價方法。
(6)選擇評價方法遵循的原則和應注意的問題
選擇安全評價方法應遵循充分性、適應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合理性的原則。
在選擇安全評價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A充分考慮被評價系統的特點。
B評價的具體目標和要求的最終結果。
C評價資料的占有情況。
D安全評價人員的知識、經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