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07年發布的AQ8000系列的3個標準中,《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對原有同名規范性技術文件改動最大。這些改動涉及到安全驗收評價的對象、內容、方法和程序等諸多方面,對安全驗收評價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工作范圍的擴展
《安全驗收評價導則》的前言指出:“本標準對確保安全驗收評價工作的有效實施、促進建設項目、生產經營活動或工業園區建設實現本質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這段文字清晰、明確地表述了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安全驗收評價的工作對象包括建設項目、生產經營活動或工業園區建設;二是安全驗收評價的工作任務是促進評價對象實現本質安全。
可見,根據《安全驗收評價導則》的要求,不僅把安全驗收評價的對象從工程、系統擴展到工業園區建設項目,而且將工作內容從過去單純為建設項目安全生產“三同時”驗收提供技術依據,發展為實現評價對象本質安全化的技術基礎工作。以工業園區建設項目的安全驗收評價工作為例,按照同名規范性技術文件的要求,只需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的要求,編制安全驗收評價計劃和相關的安全檢查表,并根據安全驗收評價計劃到現場實地進行檢查,確定該園區建設項目有關安全設施、設備的完備、完好程度,以及園區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是否與國家現行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的規定相符合,就可以提出安全對策措施、著手編制安全驗收評價報告了。而按照《安全驗收評價導則》的要求,完成上述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首先,從符合性評價的角度,除上述內容外,還應考慮園區建成后各類企業的布局、物料和產品流轉的方式以及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條件和外部救援接口的設置情況等;其次,要根據促進園區本質安全化的原則,選用各類數學模型或其他定量評價方法,通過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后果及其影響進行分析、預測,最終確定園區內部各類企業的布局方案是否合理,發生事故時園區內部自救條件和外部救援能力是否匹配,并據此確定是否需要限制某些高危企業進入園區。這樣的系統分析過程,需要大量的典型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參數、事故資料及與其匹配的模擬手段、專用軟件和計算能力支撐,從目前我國大多數評價機構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來看,目前要達到這一要求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逐步提高和發展。
評價程序和內容的調整
《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對安全驗收評價的程序和內容作了較大的調整。在安全驗收評價程序中,《安全驗收評價導則》比原來的同名規范性技術文件增加了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劃分評價單元;選擇評價方法;定性、定量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建議;作出安全驗收評價結論6個環節,刪除了原有的編制安全驗收評價計劃和安全驗收評價現場檢查兩個部分,從標題上看,與AQ8001-2007《安全評價通則》所規定的安全評價程序基本一致,而在具體內容上,則利用文字表述,充分反映了安全驗收評價工作的特點。
如果把《安全驗收評價導則》與原來的同名規范性技術文件的具體內容作一簡單比較,就會發現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和劃分評價單元是編制安全驗收評價計劃中包含的內容;而由于原來在安全驗收評價工作中主要應用安全檢查表法,所以安全驗收評價現場檢查包含了定性、定量評價兩項工作。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調整呢?因為原來的表達已經不能涵蓋安全驗收評價工作范圍的擴展。具體來講,由于增加了預測性評價的內容,單一的安全檢查表法已無法滿足安全驗收評價工作的實際需要,其他定性、定量評價方法的引入,對于危險、有害因素的確定和評價單元的劃分以及原始資料的占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由于《安全評價通則》對安全評價機構和評價對象的責任和義務的明確劃分,特意強調了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和做出安全驗收評價結論的要求;而在具體條文中,《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又充分考慮了驗收評價工作的特點。例如:
—— 4.2 參考安全預評價報告,根據周邊環境、平立面布局、生產工藝流程、輔助生產設施、公用工程、作業環境和場所特點或功能分布,分析并列出危險、有害因素及其存在部位、重大危險源的分布、監控情況。
——4.3 劃分評價單元應符合科學、合理的原則。
評價單元可按以下內容劃分: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符合性;設施、設備、裝置及工藝方面的安全性;物料、產品的安全性能;公用工程、輔助設施配套性;周邊環境適應性和應急救援有效性;人員管理和安全培訓方面充分性等。
評價單元的劃分應能夠保證安全驗收評價的順利實施。
——4.4 依據建設項目或工業園區建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的評價方法。
——4.6 安全驗收評價結論
安全驗收評價結論應包括:符合性評價的綜合結果;評價對象運行后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其危險危害程度;明確給出評價對象是否具備安全驗收的條件。
對達不到安全驗收要求的評價對象,明確提出整改措施、建議。
從以上幾條規定可以看出:在安全驗收評價工作階段,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主要依據是安全預評價的結果;評價單元的劃分要能夠保證安全驗收評價的順利實施,即同時兼顧驗收階段的符合性評價和預測性評價兩方面的要求;評價方法的選擇應與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況相適應;而安全驗收評價結論的內容,不僅要包括符合性評價和預測性評價的結果,而且要明確提出評價對象是否具備安全驗收條件的結論。此外,在安全驗收評價結論部分,還特別作出了關于“整改措施建議”的規定,這種“整改措施建議”實質上是評價對象達到安全驗收條件的基本要求。
評價報告內容的調整
《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對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的內容進行了調整,以便更為全面、系統地反映安全驗收評價的工作內容。
——5.1 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的總體要求
安全驗收評價報告應全面、概括地反映驗收評價的全部工作,安全驗收評價報告應文字簡潔、準確,可采用圖表和照片,以使評價過程和結論清楚、明確,利于閱讀和審查。符合性評價的數據、資料和預測性計算過程等可編入附錄。安全驗收評價報告應根據評價對象的特點及要求,選擇下列全部或部分內容進行編制。
——5.2.2 列出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行政規章、規范,評價對象初步設計、變更設計或工業園區規劃設計文件,安全預評價報告,相關的批復文件等評價依據。
——5.2.6 選擇適當的評價方法并作簡單介紹;描述符合性評價過程、事故發生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分析計算;對得出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
——5.2.8 列出評價對象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種類及其危險危害程度;說明評價對象是否具備安全驗收的條件;對達不到安全驗收要求的評價對象,明確提出整改措施建議,明確評價結論。
從以上規定不難看出,依據《安全驗收評價導則》編制評價報告的重點內容是評價依據、評價及分析結果,以及是否具備驗收條件的評價結論,原有同名規范性技術文件所要求的大量關于評價過程的具體內容被調整到附錄部分,這一改動使得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的內容更加簡潔,重點更為突出,條理更為清晰,結論更為明確。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將有關符合性評價的檢查內容和結果、預測性評價的具體計算過程等內容編入附錄的要求,是為了突出報告正文中的分析和結論,而不是說可以省略相關內容。因此,在編制報告正文時,要盡可能利用圖表介紹檢查、計算的結果,同時把具體的檢查、計算過程編入附錄備查。
附錄的變化
根據《安全評價通則》和《安全驗收評價導則》的規定,目前的安全驗收評價工作具有以下特點:安全驗收評價工作的對象主要是建設項目和工業園區建設;內容包括符合性評價和預測性評價;評價報告的格式由《安全評價通則》統一規定且報告中需明確提出評價對象是否具備安全驗收條件的結論;評價機構不再承擔督促評價對象整改的責任。安全驗收評價工作無需再執行通過時間測算和工作進度安排編制的安全驗收評價計劃,而是由評價機構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況自主安排工作時間,因此,《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刪除了原有同名規范性技術文件的附錄A“安全驗收評價計劃書主要內容”、附錄B“安全驗收評價報告封面格式”和附錄C“著錄項格式”。
《安全驗收評價導則》根據實際需要,增補了2條附錄:
根據開展安全驗收評價工作的實際需要,充分考慮到各類不同評價對象進行符合性評價和預測性評價的具體要求,對原有同名規范性技術文件中“前期準備”階段的原則要求進行了完善和補充,編制了附錄A(資料性附錄)“安全驗收評價參考資料目錄”。
根據《安全評價通則》的附錄C(規范性附錄)“安全評價程序框圖”編制了附錄B(規范性附錄)“安全驗收評價程序框圖”,為進一步編制各行業安全驗收評價細則確定了基本程序。
上一篇:生產設備安全評價方法
下一篇:道化學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