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飲食習慣拖累行車安全
2007-10-1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很多車主因工作原因,經常空腹或飽餐后駕車,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為了身材,盲目減少進食量,調查顯示,飲食不當時,行車發生事故的幾率會大大提高。有關專家提示廣大車主,在以下幾種飲食情況下不宜駕車。
飽餐不宜駕車
吃飽時,血液較多供給腸胃,大腦和四肢的供血量相對減少,供氧不足,四肢會感到疲軟無力。
表現: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并感到困倦,這時行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同時還易引起胃下垂等疾病。
提示:飯后應休息半小時,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檢查車輛。
空腹不宜駕車
當人體處于饑餓狀態時,體內血糖濃度下降,思維活動受到抑制。
表現:人的定向力和識別能力減弱,會出現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頭昏眼花、全身乏力等癥狀。此時行車,駕駛員往往會因應變能力差、判斷和操作失誤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提示:途中饑餓時應及時停車進食或吃些糖果,休息后再行車。
高糖飲食不宜過多
某些食物攝入過多,會使人頭暈、疲憊、精神不振,其中首推碳水化合物(糖),高糖飲食可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駕駛員行車前攝入大量的高糖飲食,就會無精打采,注意力下降,高糖飲食還能影響視力。
長期偏食害處多
長期偏食不僅會引起駕駛疲勞,還會對駕駛員情緒有所影響,這個問題早已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例如,缺乏維生素B2時情緒不穩;缺乏維生素B12時丟三落四;尼克酸缺乏時則情緒低落,愛發脾氣。
保持飲食的平衡,最好做到多樣化。
醫學家發現,當脾氣不好、心煩意亂時可多吃含鈣食品,鈣有安定情緒的作用。當心中恐慌,壓力重重時,應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維生素C具有一定平衡心理壓力的效果。當承受強大心理壓力時,身體會消耗約平常8倍以上的維生素C。
牛奶等乳制品以及小魚干等含有豐富的鈣。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獼猴桃、鮮棗、柑橘、辣椒、西紅柿、菠菜等蔬菜水果。
疲勞是交通安全的大敵,造成人們疲勞的因素來自于偏食酸性食物。酸性食物指含有磷、硫、氮等元素的食物,這些食物在體內呈酸性反應,凡酸性體質的人往往就易出現一種疲倦感。酸性食品有大米、面粉、肉類、白糖等,如果吃得太多,會影響大腦和神經功能引起疲勞。
因此,司機應多吃一些堿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海藻類等。
不吃早餐易發低血糖
司機如果出現低血糖現象,容易發生車禍,長期不吃早餐容易引發低血糖。正常人空腹時每百毫升血液中含血糖約為80120毫克。如果低于60毫克時,人就會感到頭暈、四肢無力、周身疲倦。再嚴重時,就會心慌意亂、冷汗不止,甚至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