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物質侵入人體后,引起機體功能發生障礙的任何疾病都稱為“中毒”。
毒物必須侵入人體才能使人中毒,毒物侵入人體的途徑通常有三個方面:通過呼吸器官;通過消化器官;通過皮膚滲透。因此,預防中毒也應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一、防止中毒的基本措施
防止中毒,以保證職工的安全和健康,是危險貨物安全管理一個重要方面。其主要措施有:
(1)降低有毒物質的濃度,改進有毒物質的包裝,滿足運輸安全的要求,這是防毒的根本方法。但是由于包裝條件有限,在運輸過程中仍有毒品撒漏、氣體或粉塵逸出。因此,降低有毒物質的濃度是防止中毒的有效措施。
①毒害品揮發、分解的條件是遇高溫、遇水及潮濕空氣。因此,毒害品應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庫房內,不給以造成揮發、分解的外因條件。
②庫內應有良好的通風設備,即使有毒氣揮發出來,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能盡快散發,以減少庫內空氣中有毒物質的含量。
③毒害品的苫蓋物料要專用,不得與其他貨物特別是食品的苫蓋物料混用。
④存放或裝過毒品的倉庫、車輛應及時清掃、洗刷、除污,以防二次污染。
⑤裝卸作業前應先打開庫門和車門進行通風,以降低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后,再進行裝卸作業。
(2)搬運前應先檢查貨物包裝有無破損,如紙袋是否有漏洞,瓶子、壇子外面是否有逸出、漏出藥液,鐵桶外面是否沾有毒品。裝卸時應輕拿、輕放,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毒品,嚴禁肩扛、背負、沖撞、摔碰、翻滾和倒置。
(3)發現有毒品撒漏時,應迅速處理。對收集起來的毒品,應聯系當地衛生部門和防疫部門妥善處理。
(4)個人防護。在作業和休息時,不得吸煙進食,未經防護不得接觸毒品,為了防止有毒物質、有毒氣體和粉塵侵入人體,應穿防護服,戴口罩、手套、防毒面具、鞋蓋等。特別是對于可能造成皮膚損害或可能由皮膚侵入人體的有毒物質,主要靠個人防護。休息時應離開作業區,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休息,作業完畢要洗澡、漱口、更換工作服,經常接觸毒品的工作人員,應定期檢查身體,以便對人體中毒能早期發現。
二、中毒急救
一旦發生中毒事故,必須迅速進行搶救,才能保證職工生命安全。附近有醫院時,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治療。若距醫院較遠時應采取現場急救。急救處理是在醫生到達以前為了不使毒物繼續危害中毒病人而采取的一項緊急措施。發現有人中毒后,應將病人轉移到清靜和空氣流通的房間內,然后開始排毒。當現場沒有特效解毒藥和中毒原因不明時,為了挽救病人,常采用下列急救處理的方法:
(1)對口服毒物中毒,剛食入者,應飲溫水或淡鹽水,或用肥皂水、硫酸鋅、硫酸銅藥劑。也可用物、手指伸到中毒者咽喉里面,使之大量嘔吐。如毒物已經吐完,可飲牛奶、面糊,以吸取胃內的殘留毒物。對昏迷者,誤服強酸、強堿者,不能用催吐方法。
(2)皮膚中毒,脫下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皮膚,然后用肥皂水沖洗,再涂上氧化鋅軟膏或硼酸軟膏以保護皮膚。
(3)吸入毒氣中毒,把中毒者立即抬至空氣新鮮、暖和的地方,松開上衣扣和腰帶,若病人呼吸微弱,可進行人工呼吸,以呼出有毒氣體。
上一篇:發生機械傷害后如何急救
下一篇:逃生的狀況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