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垂直交通工具,它作為涉及生命安全的特種設備之一,被納入了政府安全監察范圍。據市質監局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一項為期半年的調查表明,市民普遍對電梯乘坐和使用存在認識誤區,特別是遭遇電梯故障被困時,少有被困者能冷靜處理、做到及時報警和耐心等待救援。
被困應耐心等待救援
2006年8月,某化纖公司工人王某單獨乘貨梯送料,當電梯運行至5樓至6樓間時,電梯主電源開關跳閘,王某被關在轎廂內。在被關的情況下王某魯莽行事,人為扒開電梯轎廂門及5樓外的層門,最終造成墜落底坑死亡的慘劇。
特種設備專家分析說,造成該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該乘客未按照電梯的安全操作規程實施正確的電梯困人救援措施,未通過緊急報警裝置與外界進行有效聯絡,盲目自救。當乘客在電梯轎廂內受困時,正確方法是通過應急報警裝置求救,并在轎廂內耐心等待專業人員進行救援。
被困牢記“三不怕”
我市電梯救援人員表示,“電梯故障并沒有那么可怕。”專家提醒市民,牢記“三不怕”,被困在電梯中時及時報警并耐心等待救援。
一是“不怕掉”。電梯急速下滑、火星四濺的情景,經常出現在驚險的影片中。專家說,現實生活中出現這種情形的概率幾乎為零。即使是在突然斷電的情況下,電梯的制動器也會馬上抱閘,自動剎住電梯,不讓轎廂下落。專家特別指出,市民不用擔心鋼絲繩斷裂,一般電梯都有4至6根鋼絲繩,其安全系數至少為12,理論上1根鋼絲繩就可以承受轎廂和乘客的重量。即使所有鋼絲繩斷裂,轎廂兩側的安全鉗也能將電梯牢牢地卡在導軌上。
那么,為什么有被困者反映遇到過電梯墜落呢?專家解釋說,乘客感覺墜落主要是因為電梯出現停電、故障、信號丟失等情況時,轎廂未經平穩減速就緊急剎車,制動減速度較大,乘客因為精神緊張而錯以為電梯墜落。
二是“不怕黑”。被困電梯,如又遇漆黑一片,被困人員自然更加害怕。但是,經專業維修單位保養后的電梯轎廂內應急照明應有效,斷電時會自動打開,為轎廂內照明。質監部門同時提醒全市電梯使用單位,要經常檢查轎廂應急燈,確保其能正常使用。
三是“不怕悶”。電梯轎廂空間小,乘坐者被困時由于心情緊張,可能感覺呼吸困難,甚至誤以為轎廂不通氣,自己會被悶死。專家介紹說,電梯轎廂通風孔至少為有效面積的1%,頂部和底部都有通風口,且大多數轎廂裝有通風扇,乘客絕不會窒息。
上一篇: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緊急急救
下一篇:煤氣中毒家庭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