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輔導:職業危害因素的分類

2008-02-2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第六章職業危害與職業病管理

  第一節職業危害與職業病

  大綱要求:

  第一節職業危害與職業病

  一、掌握職業危害因素的分類;

  二、熟悉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

  三、熟悉職業病的目錄;

  四、了解影響職業病發生的因素。

  本講大綱變化情況:

  新增:熟悉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熟悉職業病的目錄;

  本講要點:

  1、 職業危害因素的分類

  2、 職業病的概念及分類

  3、 職業病發生的因素

  內容講解:

  一、職業危害因素的分類

  從業人員作業的勞動條件包括生產過程、勞動過程、作業環境幾個方面。如在生產過程中、勞動過程中、作業環境中存在有危害因素,并危及從業人員健康的,稱為職業性危害因素。按其來源主要包括:

  (1)生產工藝過程,隨著生產技術、機器設備、使用材料和工藝流程變化不同而變化。如與生產過程有關的原材料、工業毒物、粉塵、噪聲、振動、高溫、輻射及傳染性因素等因素有關。

  (2)勞動過程,主要是由于生產工藝的勞動組織情況、生產設備布局、生產制度與作業人員體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關。

  (3) 作業環境,主要是作業場所的環境,如室外不良氣象條件、室內由于廠房狹小、車間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與通風不暢等因素的影響都會對作業人員產生影響。

  如按其性質,可按以下因素分為幾方面。

  (一)環境因素

  (1)物理因素:是生產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異常的氣象條件如高溫、低溫、噪聲、振動、高低氣壓、非電離輻射(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激光等)與電離輻射(如x射線、7射線)等,這些都可以對人產生危害。

  (2)化學因素:生產過程中使用和接觸到的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及這些物質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廢渣等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也稱為工業毒物。毒物以粉塵、煙塵、霧氣、蒸氣或氣體的形態遍布于生產作業場所的不同地點和空間,接觸毒物可對人產生刺激或使人產生過敏反應,還可能引起中毒。

  (3)生物因素: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料、輔料及在作業環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如炭疽桿菌、霉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和真菌等。

  (二)與職業有關的其他因素

  如勞動組織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緊張程度等;個人生活習慣的不良,如過度飲酒、缺乏鍛煉等;勞動負荷過重,長時間的單調作業、夜班作業,動作和體位的不合理等都會對人產生影響。

  (三)其他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如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國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態環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會對企業的安全、衛生的投入和管理帶來影響。另外,如職業衛生法制的健全、職業衛生服務和管理系統化,對于控制職業危害的發生和減少作業人員的職業傷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職業病的概念及分類

  (一)職業病的概念和分類

  1.概念

  在生產過程中、勞動過程中、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害從業人員健康的因素,稱為職業性危害因素,由職業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稱為職業病。由國家主管部門公布的職業病目錄所列的職業病稱為法定職業病。

  辦公室法定職業病的4個基本條件是:

  1、 在職業活動中產生

  2、 接觸職業危害因素

  3、 列入國家職業病范圍

  4、 與勞動用工行為相聯系

  由于預防工作的疏忽及技術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損害而引起的職業性病損,包括工傷、職業病(包括職業中毒)及和工作有關的疾病。也可以說,職業病是職業病損的一種形式。

[NextPage]

  2.分類

  我國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頒布《職業病名單》(02衛法監發108號),新頒布的職業病名單分10類共115種,包括:①塵肺13種;②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③化學因素所致職業中毒56種;④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5種;⑤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3種;⑥職業性皮膚病8種;⑦職業性眼病3種;⑧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種;⑨職業性腫瘤8種;⑩其他職業病5種,其中包括化學灼傷等工傷事故。為正確診斷,國家針對部分職業病制定了《職業病診斷標準》并公布實施。

  為了及時掌握職業病的發病情況,以便采取預防措施,我國在2002年5月正式開始實施《職業病防治法》。衛生部還修改并重新頒發《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24號,2002年3月28日發布)及職業病報告辦法(88衛防字第70號),主要要求有:

  ①急性職業中毒和急性職業病應在診斷后24小時以內報告,衛生監督部門應會同有關單位下廠進行調查,提出報告,以便督促廠礦企業做好職業病預防工作,防止中毒事故再次發生;②慢性職業中毒和慢性職業病在15天內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提出報告并進行登記,以便及時掌握和研究職業中毒和職業病的動態,制定預防措施。

  (二)常見的生產性粉塵及塵肺病

  1.矽塵

  矽塵也稱為游離二氧化硅(SiO2)粉塵,生產中接觸SiO2粉塵的作業非常多。如冶金、煤炭行業的開采、爆破;修路、筑橋等作業;機械制造、加工業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鑄造、清砂等生產過程;還有陶瓷、水泥廠作業均可接觸SiO2粉塵。二氧化硅粉塵能引起嚴重的職業病——矽肺。

  2.煤塵

  這里主要是指井下開采,在掘進和采煤工作中接觸大量粉塵,主要是煤塵和SiO2粉塵,這種混合性粉塵叫煤矽塵,是對煤礦工人造成明顯危害的粉塵,主要引起煤矽肺。

  3.石棉塵

  接觸石棉作業主要是石棉采礦、紡織、建筑、造船業以及耐火材料、剎車板制造和使用等作業中。石棉被公認為致癌物,發達國家已禁止使用,并組織研究石棉替代品。

  4.粉塵引起的職業危害

  粉塵引起的職業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變態反應性、致癌性、塵肺。其中以塵肺的危害最為嚴重。塵肺是目前我國工業生產中最嚴重的職業危害之一。2002年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職業病目錄中列出的法定塵肺有13種,即矽肺、煤工塵肺、石墨塵肺、炭黑塵肺、石棉肺、滑石塵肺、水泥塵肺、云母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其他塵肺。

  (三)生產性毒物及職業中毒

  1.生產性毒物概念

  生產過程中生產或使用的有毒物質稱為生產性毒物。生產性毒物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在原料、輔助材料、夾雜物、半成品、成品、廢氣、廢液及廢渣中存在,其形態包括固體、液體、氣體。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氣體形式存在,電焊時產生的電焊煙塵、水銀蒸氣、苯蒸氣,還有懸浮于空氣中的粉塵、煙和霧等。

  2.常見的職業中毒類型

  1)金屬及類金屬中毒

  金屬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簡單分為重金屬、輕金屬、類金屬3類。金屬中毒有多種,如鉛中毒、四乙基鉛中毒、錳中毒、鈹中毒、鎘中毒。類金屬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鉛中毒者口內有金屬昧、流涎、惡心、嘔吐、腹脹、陣發性腹絞痛、便秘或腹瀉,嚴重者出現抽搐、癱瘓、昏迷、循環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腎病、貧血、中毒性腦病等;四乙基鉛中毒可產生嚴重神經系統癥狀,部分患者出現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癥狀;鈹化合物的皮膚損害主要表現為皮炎、鈹潰瘍和皮膚肉芽腫;鉻對皮膚損害較明顯;磷早期中毒癥狀一般為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癥狀等。

  2)有機溶劑中毒

  有機溶劑中毒引起的職業危害問題,目前在全國也是非常突出的。例如生產酚、硝基苯、橡膠、合成纖維、塑料、香料,以及制藥、噴漆、印刷、橡膠加工、有機合成等工作常與苯接觸,可引起苯中毒;還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苯中毒主要影響造血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甲苯與苯大體相同,但毒性略輕些。汽油主要經呼吸道吸人,急性中毒時,輕者有頭痛頭暈、無力,呈“汽油醉態”。高濃度吸人還可引起化學性肺炎、肺水腫,嚴重者出現中毒性腦病等。四氯化碳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吸收,對人毒性極強,誤服2~3ml。即可中毒,30~50m1.可致死;吸人較高濃度時,最先出現呼吸道癥狀,慢性中毒表現為進行性神經衰弱綜合征。甲醇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吸收,毒性較強,誤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rnl,可致死,可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心肝腎及導致胰腺炎。正己烷毒性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黏膜刺激及中樞神經的麻醉作用,如頭痛、頭暈、惡心、無力及肌顫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保靖县| 安塞县| 申扎县| 宣武区| 巴东县| 西丰县| 牟定县| 九台市| 连平县| 大埔区| 松滋市| 裕民县| 密山市| 江安县| 尖扎县| 邯郸县| 诏安县| 韶关市| 黎川县| 绵阳市| 麦盖提县| 蚌埠市| 广州市| 宜阳县| 修武县| 邛崃市| 安岳县| 涿州市| 双辽市| 枣庄市| 弥渡县| 东安县| 绍兴市| 股票| 蓝田县| 唐山市| 隆德县| 长岛县| 嵊州市|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