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防火防爆單選題及答案注釋

2007-06-2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以下燃燒定義正確的是物質的( )。
   A.氧化反應    B.放熱的氧化反應    C.氧化還原反應    D.同時放熱發光的氧化反應
   2.超出有效范圍的燃燒稱為( )。
   A.著火    B.閃燃    C.火災    D.自燃
   3.著火源是指具備一定( )的能源。
   A.溫度    B.熱量    C.溫度和熱量    D.能量
   4.下列關于自燃特征的正確說法是( )。
   A.無需著火源作用    B.無需明火作用    C.無需加熱    D.無需氧化劑作用
   5.油脂滴落于高溫暖氣片上發生燃燒現象是屬于( )。
   A.著火    B.閃燃    C.自熱自燃    D.受熱自燃
   6.可燃物質的自燃點越高,發生著火爆炸的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7.解釋燃燒實質的現代燃燒理論是( )。
   A.分子碰撞理論    B.燃燒素學說    C.過氧化物理論    D.鏈式反應理論
   8.油脂接觸純氧發生燃燒屬矛( )。
   A.著火    B.閃燃    C.受熱自燃    D.自熱自燃
   9.可燃液體發生閃燃時,其持續燃燒時間不足( )。
   A.5秒    B.10秒    C.15秒    D.30秒
   10.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低于( )時,木材燃燒則停止。
   A.5%~6%    B.8V%~10%    C.14%~16%    D.20%~24%
   11.可燃氣體的火災屬于( )火災。
   A.B類    B.D類    C.A類    D.C類
   12.可燃液體的閃點越低,則發生著火的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13.轟燃使得火災的發展過程由( )。
   A.初起期進入發展期    B.發展期進入最盛期    C.發展期進入減弱期    D.最盛期進入減弱期
   14.可燃液體發生著火時,燃燒的是( )。
   A.可燃蒸氣    B.可燃液體    C.以可燃蒸氣為主和部分可燃液體    D.以可燃液體為主和部分可燃蒸氣
   15.一氧化碳濃度低于12.5%時不會發生燃燒,是說明燃燒的( )。
   A.必要條件    B.充分條件    C.一般條件    D.綜合條件
   16.在建筑火災的發展過程中,轟燃發生于( )。
   A.初起期    B.發展期    C.最盛期    D.減弱期
   17.在火災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員死亡的罪魁禍首是( ),火災中約有一半的人員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氫    D.煙
   18.防火技術采取通風良好的措施是為了消除( )。
   A.氧化劑    B.可燃物    C.著火源    D.降溫
   19.甲級生產的車間建筑耐火等級應( )。
   A.1~2級    B.3~4級    C.4~5級    D.不限
   20.規定電石庫距離鍛工、鑄工等產生火花的車間需30m以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為了( )。
   A.消除著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燒條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劑

[NextPage]

   21.儲存閃點低于一18度的可燃液體的庫房屬于( )。
   A.甲級儲存    B.乙級儲存    C.丙級儲存    D.丁級儲存
   22.氣焊施工現場的乙炔瓶與火源的距離不得少于( )。
   A.5m    B.10m    C.15m    D.20m
   23.可燃液體的危險等級按( )分類。
   A.自燃點    B.著火點    C.閃點    D.揮發性
   24.煤堆在空氣中發生自行燃燒的現象屬于( )。
   A.受熱自燃    B.自熱自燃    C.著火    D.閃燃
   25.下列火災探測器中屬于接觸式探測器的是( )。
   A.感煙式探測器    B.感光式探測器    C.圖像式探測器    D.光電式探測器
   26.( )滅火劑已被發現對大氣的臭氧層具有明顯的破壞作用。
   A.二氧化碳    B.四氯化碳    C.泡沫    D.鹵代烷
   27.化工原料電石或乙炔著火時,嚴禁用( )滅火器撲救。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28.非接觸式火災報警器是根據( )進行探測的。
   A.煙氣濃度    B.煙氣成分    C.光學效果    D.煙氣流速
   29.遇水燃燒物質的火災不得采用( ) 進行撲救。
   A.泡沫滅火器    B.干粉滅火器    C.二氧化碳滅火器    D.干沙
   30.下列不屬于清潔阻燃劑的是( )。
   A.磷系阻燃劑    B.成炭型阻燃劑    C.含鹵阻燃劑    D.金屬氫氧化物阻燃劑
   31.氧氣瓶直接受熱發生爆炸屬于( )。
   A.物理性爆炸    B.化學性爆炸    C.爆轟    D.殉爆
   32.爆炸極限范圍越寬,則發生爆炸的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33.可燃性混合物燃爆最劇烈的濃度是( )。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極限    D.爆炸反應當量濃度
   34.化工廠火炬的燃燒是屬于( )。
   A.動力燃燒    B.擴散燃燒    C.噴流式燃燒    D.紊流式燃燒
   35.可燃物質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險性越大,是因為( )。
   A.爆炸極限越寬    B.爆炸上限越高    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險    D.少量空氣進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險
   36.混合物的標準自燃點是指在( )濃度時的自燃點。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應當量    D.爆炸極限
   37.化學性爆炸可稱為( )。
   A.燃燒    B.自燃    C.瞬間燃燒    D.著火
   38.焊補空汽油桶發生爆炸屬于( )。
   A.物理性爆炸    B.爆轟    C.殉爆    D.化學性爆炸
   39.可燃物質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40.燃氣系統保持正壓生產的作用是( )。
   A.防止可燃氣體泄漏    B.防止空氣進入燃氣系統    C.保持壓力穩定    D.起保溫作用

[NextPage]

   41.可燃固體按( )進行分類。
   A.自燃點    B.著火點    C.閃點    D.是否受熱有熔化過程
   4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實施日期是( )。
   A.1998年1月19日    B.1998年5月1日    C.1998年9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43.提高可燃氣體混合物的含氧量,對爆炸極限的影響是( )。
   A.爆炸上限提高    B.爆炸下限降低    C.爆炸上限降低    D.無顯著變化
   44.下列應建立專職消防隊的單位是( )。
   A.運動場所    B.醫院    C.商場    D.大型港口
   45.化工廠的防爆車間采取通風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
   A.消除氧化劑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車間溫度    D.冷卻加熱設備
   46.化工廠的燃氣系統著火時,應立即關閉截門,其目的是( )。
   A.消除可燃物    B.消除氧化劑    C.消除著火源    D.降低系統壓力
   47.可燃液體的閃點越高,則發生火災爆炸的危險性( )。
   A.越大    B.越小    C.無關    D.無規律
   48.可燃氣體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生產車間,屬于( )。
   A.甲類生產    B.乙類生產    C.丙類生產    D.丁類生產
   49.滅火技術措施采取隔離法的作用是( )。
   A.消除氧化劑    B.消除可燃物    C.消除著火源    D.降低溫度
   50.燃料容器、管道直徑越大,發生爆炸的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51.可燃粉塵的粒徑越小,發生爆炸的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52.下列屬于可燃固體燃燒方式是( )。
   A.擴散燃燒    B.動力燃燒    C.表面燃燒    D.混合燃燒
   53.可燃氣體的危險等級按( )分類。
   A.爆炸極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    D.爆炸反應當量濃度
   54.降低可燃氣體混合物的初始壓力,其爆炸極限范圍( )。
   A.變窄    B.變寬    C.無關    D.無規律
   55.可燃粉塵的爆炸極限通常用( )表示。
   A.爆炸上限    B.爆炸下限    C.爆炸反應當量濃度    D.爆炸極限范圍
   56.提高著火源的能量,會使可燃氣體混合物的爆炸極限( )。
   A.變寬    B.變窄    C.無關    D.無規律
   57.下列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物的爆炸反應當量濃度,正確的是( )。
   A.25.5%    B.29.5%    C.32.5%    D.46.5%
   58.乙烷與空氣混合的爆炸下限,下列濃度正確的是( )。
   A.1.38%    B.2.38%    C.3.38%    D.5.38%
   59.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的爆炸壓力(初始溫度為27℃,初始壓力為0.1MPa,爆炸溫度為2411K應為( )。
   A.0.59MPa    B.0.69MPa    C.0.89MPa    D.12.69MPa
   60.火炸藥爆炸事故發生爆轟時的傳播速度可高達( )。
   A.每秒數米    B.每秒數十米    C.每秒數百米    D.每秒數千米

[NextPage]

   61.電燈泡同時放熱發光,但不屬于燃燒,因為它是( )。
   A.氧化反應    B.物理反應    C.分解反應    D.物理化學反應
   62.可燃氣體的火災屬于( )火災。
   A.B類    B.D類    C.A類    D.C類
   63.可燃液體的閃點越低,則發生著火的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64.下列與空氣接觸能發生化學自燃的物質有( )。
   A.活潑金屬    B.黃磷    C.金屬碳化物    D.金屬粉末
   65.鍋爐爆炸屬于( )。
   A.化學性爆炸    B.物理性爆炸    C.爆轟    D.殉爆
   66.高壓燃氣系統泄漏發生的燃燒稱為( )。
   A.噴流式燃燒    B.動力燃燒    C.紊流式燃燒    D.混合燃燒
   67.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則燃爆危險性越大,是因為( )。
   A.爆炸極限范圍越寬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則有爆炸危險   D.少量空氣進入容器管道內則有爆炸危險。
   68.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質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險性( )。
   A.越小    B.越大    C.無關    D.無規律
   69.燃氣系統籌兼顧發生爆炸是可燃氣體( )的方式。
   A.擴散燃燒    B.動力燃燒    C.噴流式燃燒    D.紊流式燃燒
   70.爆炸性物質發生爆轟時,引起另一處爆炸性物質的爆炸現象稱為( )。
   A.燃爆    B.爆燃    C.爆炸    D.殉爆

參考答案  
   1.答案:D。
   燃燒的定義是物質同時放熱發光的氧化反應,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它與生產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其他氧化反應有區別。如鐵在空氣中氧化生銹,食用油在空氣中氧化變質等,都不是燃燒,電燈雖然放熱發光,但不是氧化反應,而是物理反應,所以也不是燃燒。
   2.答案:C。
   火災也是燃燒,但它是超出有效范圍的燃燒,亦即失去控制的燃燒。火在人類手上,一直是具有巨大創造性和破壞性的力量,一方面它是創造人類物質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另一方面,一旦對它失去控制,超出了燃燒的有效范圍,就會釀成災害。
   3.答案:C。
   溫度和熱量是構成著火源必須同時具備的兩個參數,例如從煤爐子飛出的火星,落在油棉絲上,能把油棉絲點燃,但如果落在大塊木板上,雖然其溫度已大大超過木材的著火點(295℃),但由于熱量不夠,火星很快就熄滅了。所以著火源是指具有一定溫度和熱量的能源。
   4.答案:B。
   自燃是可燃物質受熱升溫,而無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燒的現象,亦即沒有明火作用的燃燒現象。
   5.答案:D。
   自燃的熱量來源不同,分為自熱自燃和受熱自燃。油脂受高溫暖氣片的加熱,是屬于外界加熱,使油的溫度升高,達到自燃點而發生燃燒現象,這種外界加熱引起的自燃稱為受熱自燃。
   6.答案:A。
   自燃點是可燃物質發生自燃的最低溫度。如黃磷的自燃點為30℃,煤為320℃。當氣溫達到30 ℃時黃磷就會發生自燃,顯然比煤的危險大。所以可燃物質的自燃點越高,發生著火爆炸的危險性越小。
   7.答案:D。
   人類用火已有幾十萬年的歷史,200多年來,為揭示燃燒的實質,科學界先后創建過不少有關的學說和理論,但都欠科學性。1920年左右由蘇聯科學家H.H.謝苗諾夫創建的鏈式反應理論,被國際學術界公認,是具有科學性的解釋燃燒實質的現代燃燒理論。
   8.答案:D。
   純氧是強烈的氧化劑,油脂接觸純氧時,會迅速氧化反應,并產生熱量,因為氧化反應劇烈迅速,釋放的熱量來不及傳導散失,容易積熱升溫達到油脂的自燃點而發生燃燒。這種由于可燃物質自身的氧化反應而引起的自燃,屬于自熱自燃。
   9.答案:A。
   可燃液體達到閃點的溫度時,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氣與空氣混合,遇火源能發生燃燒,但由于在閃點溫度下,液體蒸發的速度仍較慢,來不及提供足夠的蒸氣補充燃燒的損失,火焰很快在5s之內熄滅,呈現一閃即滅的燃燒現象。易燃液體的溫度比閃點溫度高出1~5℃時,即會出現持續燃燒的著火現象。
   10.答案:C。
   氧氣是木材燃燒的三個基本條件之一,但是事實上當空氣中的含氧量由21%降低到14%~16%時,木材的燃燒則停止,這正說明燃燒必須具備必要條件的同時,還需要達到充分條件。

[NextPage]

   11.答案:D。
   根據火災按照物質燃燒特征進行分類的GB 4968—1985《火災分類》,將火災分成 A、B、C、D四類,其中可燃氣體火災屬于C類。
   12.答案:B。
   閃點是可燃液體發生閃燃的最低溫度,如車用汽油閃點為一39℃,煤油為28~35℃,在一39℃的天寒地凍條件下,不少可燃液體已不能被點燃,而汽油仍可發生燃燒,說明汽油有低溫火災的危險性。所以可燃液體的閃點越低,則發生火災爆炸的危險性越大。
   13.答案:B。
   火災發展過程中,轟燃現象發生于室內火災由燃料控制向通風控制的轉變,在氧化劑充分的條件下,使燃燒由局部火轉變為大火,因而使火災由發展期進入最盛期。
   14.答案:A。
   可燃液體發生著火時,從表面現象來看,液體會在著火過程中不斷被燒掉,因而容易被人們誤解以為燃燒的是液體本身,但實際上從閃燃現象的研究可以說明,同樣一桶汽油在閃點以下,用明火點不著,到閃點的溫度時才會點燃,而且由于蒸氣“供不應求”,火焰很快又熄滅。說明液體燃燒時,是蒸氣在燃燒而不是液體本身。總之,可燃液體的燃燒方式是先受熱蒸發為可燃蒸氣,然后按氣體的燃燒方式,有擴散燃燒和動力燃燒。
   15.答案:B。
   一氧化碳屬于可燃物是燃燒的三個基本條件之一,但實驗結果表明,當一氧化碳濃度低于12.5%時,是不會燃燒,也不會發生爆炸的,這就從可燃物這個條件來說明,燃燒除必須具備必要條件外,還需具備充分條件。
   16.答案:B。
   火災的發展過程由初起期、發展期、最盛期、減弱期到熄滅期,由于轟燃使火災由局部火轉變為大火,出現熊熊烈火,火勢迅猛,容易被誤解為轟燃是發生于最盛期。應當說,轟燃是在火災由燃料控制向通風控制的條件下,才使火災進入最盛期,所以說,轟燃是發生于發展期。
   17.答案:B。
   煙氣是火災現場的燃燒產物,它是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煙塵等多種有毒、有害或腐蝕性氣體、微粒組成的混合物,能造成火災現場人員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的危害,在諸多有害有毒煙氣組成中,罪魁禍首是一氧化碳,經分析統計表明火災中約有一半人員的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18.答案:B。
   在廠礦企業生產過程中,由于設備管道系統的密閉性差或加料、放空等,可燃物質(可燃氣體、蒸氣、粉塵)的跑、冒、滴、漏時有發生,防火技術采取通風良好的措施是為了有效控制可燃物,消除燃燒三個基本條件中的一個條件,即消除可燃物。
   19.答案:A。
   根據《廠房的耐火等級、層數和占地面積》的規定,甲級生產的廠房建筑耐火等級應為一、二級。
   20.答案:C。
 根據防火技術基本理論即防止燃燒三個基本條件的同時存在或避免燃燒條件的相互作用,規定電石庫距離產生火花的車間須30m以上,即規定安全間距,是為了避免燃燒條件的相互作用。

[NextPage]

   21.答案:A。
   可燃液體的危險等級按閃點分類,閃點低于-18℃的可燃液體為低閃點可燃液體,屬于一級危險品,按照《貯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貯存閃點低于-18℃的可燃液體的庫房為甲級貯存。
   22.答案:B。
   氣焊施工現場的燃燒三個基本條件(可燃物乙炔、助燃物氧氣和火源,即焊割的火焰)作業中是無法消除的,因此,避免燃燒三個基本條件的相互作用是防火必須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施工現場的實驗表明,氣焊過程中的火星、熔渣四處飛濺,大約能將周圍5m內的可燃物點燃,所以規定乙炔與火源的距離必須在10m以上。
   23.答案:C。
   根據是GB 6944--1986《危險貨物分類與品名編號》,將可燃液體按閃點分為低閃點液體(閃點低于-18℃),中閃點液體(閃點為-18~23℃),高閃點液體(閃點為23~61℃)。
   24.答案:B。
   煤的自燃點雖然比較高(320℃),但煤堆在氣溫高(如夏季)、風力小等悶熱條件下,煤塊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氣中的潮氣和氣體過程中,由于濃縮會產生熱量,使煤塊溫度略有升高,同時煤在空氣中的氧化反應也會產生熱量,聚熱升溫可以達到自燃點而發生自燃,這種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應、物理作用產生熱量引起的自燃,屬于自熱自燃。
   25.答案:A。
   感煙式探測器是利用火災初起期由于可燃物陰燃冒煙的信息,通過煙霧進入探頭時,與離子接觸并吸附離子,使內外電離室的等量離子改變,即等數電阻值改變,從而改變內外電離室的電壓分配,利用這種電信號進行火災報警,所以是屬于接觸式火災探測器。
   26.答案:D。
   鹵代烷滅火劑因具有絕緣性能好,滅火效率高,滅火后不留痕跡等諸多優點,曾被廣泛應用,但近期不少國家的研究表明,鹵代烷滅火劑對大氣的臭氧層具有明顯的破壞作用,應禁止使用。
   27.答案:C。
   電石(乙炔)著火時,嚴禁用四氧化碳滅火器撲救,是因為在高溫時,氯與乙炔化合會發生爆炸,此外還會產生劇毒氣體光氣。
   28.答案:C。
   非接觸式火災報警是利用光學效果進行探測的,如感光火災報警器,利用火災初起期物質燃燒時,火焰輻射的紅外線和紫外線,制成紅外線檢測器和紫外線檢測器,前者利用硫化鋁(后者利用紫外光敏二極管)作為敏感元件,遇到紅外輻射時即可產生電信號來進行探測和報警。
   29.答案:A。
   泡沫滅火劑由于含有較多水分,如化學泡沫是利用硫酸鋁和碳酸氫鈉的水溶液作用,產生C02泡沫,因此,不宜撲滅遇水燃燒物質(如碳化鈣等)的火災。
   30.答案:C。
   阻燃是防火的重要技術措施,但同時要求阻燃劑應無毒(低毒)環保性好,即清潔阻燃,如磷系阻燃劑、成炭型阻燃劑和金屬氫氧化物阻燃劑等均能較符合清潔阻燃的要求,而含鹵阻燃劑有破壞大氣臭氧層的作用,不屬于清潔阻燃劑。
   31.答案:A。
   氧氣瓶直接受熱會導致瓶內氣體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壓力增大,當氣體壓力超過鋼瓶的極限強度時,氧氣瓶即發生爆炸。溫度、體積和壓力都是物理因素,則氧氣瓶直接受熱發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變化,即物理變化引起的,所以屬于物理性爆炸。
   32.答案:B。
   爆炸極限越寬,可燃物(可燃氣體、蒸氣或粉塵)發生爆炸的概率就越高,爆炸的危險性越大,如乙炔與空氣混合的爆炸極限為2.2%~81%,氨和空氣混合的爆炸極限為15%~28%,顯然乙炔的爆炸危險性比氨的爆炸危險性大。
   33.答案:D。
   爆炸反應當量濃度是根據可燃物完全燃燒的反應方程式計算出來的濃度,在此濃度時,可燃物和氧化劑之間的比例恰好能實現完全的化合反應,釋放熱量最多,反應速度最快,產生的壓力最大,則可燃性混合物的燃爆最強烈。
   34.答案:B。
   化工廠的火炬燃燒過程是含可燃氣體的尾氣(廢氣)在火炬端頭先形成燃料堆,然后逐漸擴散到燃燒區,而火炬周圍的空氣也逐漸擴散進入燃燒區。可燃氣體與空氣在燃燒區逐漸混合和燃燒,形成一種穩定式燃燒,即擴散燃燒。

[NextPage]

   35.答案:C。
   可燃物質(可燃氣體、蒸氣或粉塵)的爆炸下限越小(如乙炔為2.2%,車用汽油為0.89%等)。只要有少量可燃物從容器或管道里泄漏(跑、冒、滴、漏)出來,就很容易與車間或庫房的空氣混合,濃度達到爆炸極限,使建筑物處于發生爆炸(一觸即發)的危險之中。
   36.答案:C。
   可燃性混合物的自燃點在爆炸反應當量濃度時為最低,例如硫化氫在爆炸下限時的自燃點為373℃,在爆炸上限時的自燃點為304℃,而在爆炸反應當量濃度時的自燃點為216℃。自燃點越低,則爆炸危險性越大,所以取216℃為硫化氫的標準自燃點,亦即爆炸反應當量濃度的自燃點為可燃性混合的標準自燃點。
   37.答案:C。
   比較燃燒和化學性爆炸的條件可以看出來,兩者都需要可燃物、氧化劑和著火源。因此它們的實質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質的氧化反應,其主要區別是氧化反應的速度不同,化學性爆炸是在瞬間完成氧化反應。
   38.答案:D。
   焊補汽油桶發生爆炸時,由碳氫化合物構成的汽油蒸氣,在瞬間完成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并釋放熱量。這種由于物質在瞬間完成化學反應,同時釋放大量氣體和熱量而引起的爆炸,稱化學性爆炸。
   39.答案:B。
   可燃物質的爆炸上限越高,只要少量空氣進入容器或管道里,就容易在容器管道內形成濃度達到爆炸極限的爆炸性混合物。如乙炔的爆炸上限為81%,而氨為28%,只要有19%的空氣進入乙炔罐或管道內,就有爆炸危險,而氨的容器管道需進入72%空氣才有爆炸危險,這也是移動式乙炔發生器在許多地方被禁止使用的一個主要原因,因它在加料時,空氣容易進入罐內,所以說,可燃物質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險性越大。
   40.答案:B。
   燃氣系統在生產中保持正壓,其作用是防止空氣進入系統,與可燃氣體均勻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沒有壓力或出現負壓就會吸人空氣,這是燃氣系統著火爆炸事故的一種危險因素。所以,燃氣系統保持正壓生產是預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的重要技術措施。
   41.答案:B。
   可燃固體按著火點分成可燃固體(著火點小于300℃)和易燃固體(著火點大于300℃)。
   42.答案:C。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于1998年4月20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會議通過,1998年9月1日起實施。
   43.答案:A。
   提高氧含量,會使可燃氣體混合物的爆炸上限顯著提高,而對爆炸下限影響不大,如氫與空氣(含氧21%)混合的爆炸極限為4%~75%,而氫與氧(一級純氧為99.2%,二級為98.5%)混合時,爆炸極限為4%~95%。這是因為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超過爆炸上限的濃度時,因氧氣(氧化劑)不足,而不會發生爆炸,隨著氧含量的提高,爆炸上限也隨著提高,而在爆炸下限的濃度時,氧已經過剩,所以,提高可燃氣體混合物的氧含量,對爆炸下限影響不大。
   44.答案:D。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18條第1款的規定,大型港口應建立專職消防隊。
   45.答案:B。
   燃燒和化學性爆炸兩者的實質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質的氧化反應。因此,防火和防爆采取通風良好的技術措施都是為了控制可燃物,只不過對防爆技術來說,通風良好的作用是將可燃物(可燃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控制在大大小于(1/5~1/4)爆炸下限,從而不會在車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6.答案:A。
   燃氣系統著火時,燃燒劇烈尤其是高壓燃氣系統一旦著火,火勢迅猛,消防器材往往無濟于事。此時,立即關閉截門是屬于滅火措施的隔離法,其作用是阻止系統內的可燃氣體繼續進入火場,從而有利于滅火。
   47.答案:B。
   閃點是可燃液體發生火災的警告。揮發性強的可燃液體(乙醚等),其閃點與著火點(即持續燃燒的溫度),僅相差1~5℃。車用汽油的閃點為-39℃,而煤油為28~35℃,相比較說明,車用汽油具有低溫火災危險性。所以,可燃液體的閃點越高,其發生火災的危險性越小。
   48.答案:B。
   《生產按火災危險性分類》將產生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可燃氣體(二級危險品)列為生產類別的乙類生產。
   49.答案:B。
   滅火措施隔離法是使可燃物與著火源區域盡快隔離,例如在建筑物內的火場上打出一道水墻,將未燃燒的可燃物與著火區域隔開,并盡快將可燃物撤離到安全地帶,從而有利于盡快將火災撲滅。
   50.答案:B。
   根據燃燒的鏈式反應理論,當游離基通過直徑小的容器管道時,容易與器壁碰撞而銷毀,使鏈的中斷速度增加,當超過鏈的增長速度時,燃燒則停止。由4~6層細孔銅網組成的阻火器正是利用其微小的孔徑來阻止火焰在管里蔓延的,化學性爆炸是瞬間燃燒,實驗表明,隨著管徑的減少,可燃物的爆炸極限變窄,直到不炸,不炸的管徑稱為臨界直徑。限制管徑是防爆技術措施之一。以上說明容器、管道直徑越大,發生爆炸的危險性越大。

[NextPage]

   51.答案:B。
   可燃粉塵堆積起來或在地面積成厚厚一層,是不會發生爆炸的,只會著火。如果飛揚懸浮于空中,與空氣均勻混合,濃度達到爆炸極限,遇火源才會發生爆炸。粉塵的粒徑越小,越容易飛揚起來,并且在空中停留的時間也較長。因此,發生爆炸的危險性亦越大。
   52.答案:C。
   表面燃燒是可燃固體的一種燃燒方式,如焦炭的燃燒。煤在煉焦過程中已將其中的可燃氣體析出,所以焦炭的燃燒沒有出現火焰,只是呈現熾熱狀態,稱為表面燃燒。鋁、鎂等金屬的燃燒亦是表面燃燒。
   53.答案:C。
   可燃氣體的危險等級按爆炸下限分類,爆炸下限小于10%為一級危險品,如氫氣(4%)、乙炔(2.2%),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為二級危險品,如一氧化碳(12.5%)、氨(15%)等。
   54.答案:A。
   通過實踐表明,降低可燃性混合的初始壓力,爆炸極限范圍變窄,直至不炸,不炸的壓力稱為外界壓力。按照鏈式反應理論認為,降低初始壓力,游離基容易擴散到器壁而銷毀,使鏈的中斷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游離基與其他物質的距離加大,使連鎖反應速度減慢,降低了鏈的增長速度,當鏈的中斷速度大于鏈的增長速度時,燃燒即停止,則不會發生爆炸,因此,減壓生產是防爆技術措施之一。
   55.答案:B。
   可燃粉塵與空氣的混合物在爆炸下限時,其濃度已很高,如鋁粉的爆炸下限為409/m3,肉眼看去像“霧”或“塵云”,而爆炸上限更高,如糖粉的爆炸上限為135009/m3,已失去實用意義。所以可燃粉塵的爆炸極限通常只用爆炸下限表示,如麻塵為16.89/m3。面粉為9.79/m3等,都是表示它們魄爆炸下限。
   56.答案:A。
   實驗表明,著火源的能量強度越高,可燃氣體混合物的爆炸極限范圍越寬,如甲烷與空氣混合物的爆炸實驗結果為1OOV?A的電火花不引起爆炸,200V?A的電火花可引起爆炸,爆炸極限為5.9%~13.6%,300V?A的電火花,則爆炸極限擴大為5.58%~14.8%。
   57.答案:B。
   58.答案:C。
   60.答案:D。
   按爆炸的瞬時燃燒速度不同,爆炸的傳播速度可達每秒數百米,而爆轟可達每秒數千米。
   61.答案:B。
   燃燒的定義是物質同時放熱發光的氧化反應。電燈泡雖然同時放熱發光,但它是物理反應,所以不屬于燃燒。
   62.答案:D。
   根據火災按照物質燃燒特征進行分類的GB 4968—1985《火災分類》,將火災分成 A、B、C、D四類,其中可燃氣體火災屬于C類。
   63.答案:B。
   閃點是可燃液體發生閃燃的最低溫度,如車用汽油閃點為一39℃,煤油為28~35℃,在一39℃的天寒地凍條件下,不少可燃液體已不能被點燃,而汽油仍可發生燃燒,說明汽油有低溫火災的危險性。所以可燃液體的閃點越低,則發生火災爆炸的危險性越大。
   64.答案:B。
   煤的自燃點雖然比較高(320℃),但煤堆在氣溫高(如夏季),風力小等悶熱條件下,煤塊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氣中的潮氣和氣體過程中,由于濃縮會產生熱量,使煤塊溫度略有升高,同時煤在空氣中的氧化反應也會產生熱量,聚熱升溫可以達到自燃點而發生自燃,這種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應,物理作用產生熱量引起的自然,屬于自熱自燃。
   65.答案:B。
   鍋爐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鍋爐的水與水蒸氣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鍋爐的爆炸及爆炸威力取決于蒸汽壓力,爆炸前后其介質的性質不發生化學變化。

[NextPage]

   66.答案:A。
   高壓燃氣系統泄漏發生的燃燒是可燃氣體在燃燒過程中與空氣混合的燃燒,但由于燃氣系統壓力高,燃燒強度大,火勢迅猛,其有效滅火措施,是盡快關閉截門。這種燃燒稱為噴流式燃燒,屬于可燃氣體的擴散燃燒方式。
   67.答案:D。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當有少量空氣進入容器管道內時,就容易達到爆炸極限范圍,而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68.答案:A。
   可燃性混合物隨著惰性介質含量的提高,則爆炸極限范圍變窄,其爆炸危險性越小。
   69.答案:B。
   可燃氣體的燃燒方式有擴散燃燒和動力燃燒兩種方式,前者表現為穩定式燃燒,后者表現為爆炸,亦稱強力燃燒。
   70.答案:D。
   物質發生爆轟時,其燃燒速度達1000~7000m/s,產生超音速的沖擊波,并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能迅速傳播,可引起另一處物質的爆炸,從而產生一種“殉爆”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东阿县| 青铜峡市| 台山市| 镇康县| 绵竹市| 沁水县| 封丘县| 普兰县| 城步| 新巴尔虎右旗| 南城县| 马关县| 涪陵区| 通海县| 赣榆县| 杭州市| 登封市| 怀集县| 钦州市| 茂名市| 松阳县| 哈尔滨市| 微山县| 泉州市| 阜阳市| 平湖市| 鄂伦春自治旗| 普兰店市| 凤城市| 巨鹿县| 马公市| 香格里拉县| 扎赉特旗| 彩票| 岚皋县| 丹巴县| 淅川县| 铁岭县| 喀什市|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