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人機工程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即_。
A.以人類為中心—以機械為中心—人機系統環境協調-以系統為中心
B.以機械為中心一以系統為中心一以人類為中心-人機系統環境協調
C.以機械為中心一以人類為中心一以系統為中心一人機系統環境協調
D.以人類為中心一以系統為中心一人機系統環境協調-以機械為中心
2.按照_分類,人機系統可分為開環人機系統和閉環人機系統。
A.人機系統組合方式B.有無反饋控制作用
C.人機系統自動化程度D.人機系統的規模大小
3.人體測量的數據常以百分位數來表示人體尺寸等級,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_%、第95%三種百分位數來表示。
A. 50 B. 60 C. 70 D. 55
4.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保障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對這些不利因素發生的機理和預防措施進行研究,以便創造更____和更文明的勞動方式和勞動條件。
A.高效B.快捷C.靈活D.安全、衛生
5.人眼視覺的暫停時間平均需要_s。
A. 0. 07 B. 0. 17 C. 0. 27 D. 0. 37
6.人眼看一個目標要得到視覺印象,最短的注視時間為_s。
A. 0. 07~0.3 B. 0. 12一0.35 C. 0. 17一0.4 D. 0. 22~0.45
7.當人的視野中有極強的亮度對比時,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強烈光線,稱為_。
A.明適應B.暗活應C.眩光D.視錯覺
8.眼睛能承受的可見光的最大亮度值約為____cd/m2。
A. 10000 B. 100000 C1000000 D10000000
9.下列關于視覺損傷與視覺疲勞的說法錯誤的是_。
A.300 mm以下的短波紫外線可引起紫外線眼炎
B.紫外線照射4一5小時后會使眼睛劇痛而不能睜眼
C.常受紅外線照射可引起白內障
D.長期在劣質光照環境下工作,會引起眼睛局部疲勞和全身性疲勞
10.一般識別聲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續時間為_ms。
A. 20~50 B.30~60 C. 40一70 D. 50一80
11.一般在自由空間,距離每增加一倍,聲壓級將減少_dB。
A. 4 B. 5 C. 6D. 7
12.聽覺的特性不包括_。
A.聽覺絕對闌限B.聽覺的辨別閡限
C.辨別聲音的方向和距離D.聽覺的掩蔽
13.聽覺絕對閥限與_有關
A.頻率和聲強B.頻率和聲壓C.聲強和聲壓D.頻率、聲強和聲壓
14.下列關于反應時間的說法錯誤的是_。
A.反應時間是從包括感覺反應時間到開始作用時間的總和
B.反應時間是指人從機器或外界獲得信息,經過大腦加工分析發出指令到運動器官開始執行動作所需的時間
C.一般條件下,反應時間約為0.1一0.5 s
D.要進行復雜判斷和認識的反應時間平均為1一3 s
15.為了保證安全作業,在機器設計中,應使操縱速度—人的反應速度。
A.大致等于B.低于C.高于D.遠高于
16.安全人機系統主要包括人、機、_三部分。
A.環境B.設備C.廠房D.家庭
17.下列_不是與產品設計和操縱機器有關的人體特性參數。
A.靜態參數B.動態參數C.生理學參數D.心理學參數
18.下列_不屬于人體特性參數的生理學參數。
A.人體身高B.人體耗氧量C.心臟跳動頻率D.人體表面積
19.能量代謝率(RMR)=_。
A.基礎代謝率/能量代謝率B.勞動代謝率/基礎代謝率
C.安靜時能耗量/基礎代謝量D.基礎代謝量/安靜時能耗量
20.能量代謝率的英文簡寫是_。
A. BMR B. RBR C. RMR D. RMB
[NextPage]
21.下列關于人體生物節律的說法錯誤的是_。
A.人體生物三節律指的是體力盛衰周期、情緒波動周期和智力周期
B.處于高潮期的人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工作成功率高
C.處于低潮期的人心情不佳,容易疲勞、健忘,工作成績低
D.在臨界點或臨界期,體力、情緒和智力比較穩定,不易發生事故
22.疲勞程度的輕重決定于_。
A.勞動強度的大小和持續勞動時間的長短B.勞動強度的大小
C.持續勞動時間的長短D.作業者的滿意度
23.在車間內對機器進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顯減少,下列_不是布局時要考慮的因素。
A.空間B.照明C.管、線布置D.通風
24.作業者在疲勞狀態下繼續作業,立即可能發生的直接后果是使工作效率降低、_,
并且會使作業者作業后的疲勞恢復期延長。
A.易患職業病B.事故率上升
C.企業經濟效益降低D.企業經濟效益增加
25.人體測量學是安全人機工程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進行人體測量所涉及的對象主要是
A.特定的個人B.特定的群體C.非特定的個人D.非特定的群體
26.長時間單調、乏味、緊張的作業,持續的精神壓力,對工作不感興趣、工作中心情不愉快等因素,會促使作業時______疲勞的發生或加重。
A.肌肉B.精神C.神經D.關節
27.按疲勞產生的原因,疲勞可分為肌肉疲勞和_。
A.心理性疲勞B.環境疲勞C.生理性疲勞D.精神疲勞
28.下列_不是疲勞產生的原因。
A.正常的體力和腦力勞動B.作業環境不良和單調乏味的工作
C.不良的精神因素D.肌體狀況不良和長期勞逸安排不當
29.下列_不屬于疲勞測定方法。
A.測定閃頻值B.分析腦電圖C.測定空氣含氧量D.精神測驗
30.利用認知時間法、閃爍光點法等常用方法測量人的閃頻值,目的是測量人的_。
A.運動機能B.心理衛生C.疲勞程度D.視覺特征
31.防止過度疲勞的措施包括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休息,合理進行勞動組織,全面改善_及改善工作體位,此外,還應重視勞動者的心理因素。
A.生活條件B.作業人員營養
C.社會環境D.勞動環境和衛生條件
32.據事故統計資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發生的事故約占_,或者更多。
A. 55%~60% B. 60%一65%C. 65%一70% D.70%一75%
33.下列關于氣質的表現特征的說法錯誤的是_。
A.精力旺盛、熱情直率的人往往易于性情急躁、主觀任性
B.靈活機智、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人往往易于情緒多變、生活散漫
C.孤僻寡言、心緒消沉、自卑退讓的人往往不容易相處
D.沉著踏實、耐心謹慎的人往往易于因循守舊、動作緩慢
34.下列關于機械安全定義和特性的說法錯誤的是_。
A.機械安全指機器在預定條件下使用,執行其功能和在對其進行安裝、調試、運行、
維修等處理時對操作者不發生損傷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
B.在機械產品預定使用期間執行預定功能和在可預見的誤用時,不會給人身帶來傷害
C.機械產品在整個壽命周期內,發生可預見的非正常情況下任何風險事故時機器是安全的
D.機械安全具有系統性、防護性、友善性、個體性
35.現代機械的安全設計必須全面、系統的對導致危險的因素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評價,整體尋求降低風險的最優設計方案,這體現機械安全的_。
A.系統性B.防護性C.友善性D.整體性
36.人機系統常見事故中,卷人與擠壓傷害的發生頻率最高,約占機械傷害事故的______%。
A.42.7 B.47.7 C.52.7 D.57.7
37.下列____不屬于人機系統事故中碰撞和撞擊傷害。
A.高速旋轉的工具、工件及碎片等擊中人體
B.起重作業中吊物的墜落傷人
C.人體接觸到運動或靜止機械的尖角、棱角、銳邊等發生的劃傷或割傷
D.人從高層建筑上墜落傷亡
38.下列_不是診斷實施過程的步驟。
A.信號檢測B.特征提取C.文檔建立D.診斷決策
39.下列關于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的說法錯誤的是_。
A.狀態監測一般由現場操作人員進行
B.故障診斷一般由專門人員進行
C.實際中二者統稱為故障診斷
D.把狹義的故障診斷稱為故障診斷實施的第一階段
40.下列_不是機械設備存在的先天性潛在缺陷
A.裂縫、腐蝕等缺陷B.材料選擇不當
C.結構設計不當D.顯示裝置設置不當
[NextPage]
41.高頻振動指的是頻率范圍高于_kHz的振動。
A. 1 B. 5 C. 10 D. 15
42.下列關于振動信號的檢測與分析的說法錯誤的是_。
A.傳感器一般安裝在診斷對象的振動敏感點
B.傳感器一般安裝在離核心部位最近的關鍵點
C.對于低頻振動,一般要從2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進行檢測
D.對于高頻振動,通常只從一個方向上進行檢測
43.人在進行作業操作時的基本可靠度與一—無關。
A.輸人可靠度B.輸出可靠度C.判斷可靠度D.決策可靠度
44.產品隨著使用時間或儲存時間的推移,性能逐漸劣化,可靠性_。
A.降低B.不變C.升高D.不一定
45.故障率是指
A.多次試驗中該產品發生故障的概率
B.系統或產品在規定的條件和規定的時間內未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
C.系統或產品在規定的條件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
D.工作到t時刻尚未發生事故的產品,在該時刻后單位時間內發生故障的概率。
46.故障率的常用單位是_h。
A.1/10000 B.1/100000 C.1/1000000 D.1/10000000
47.串聯系統的可靠性總是_系統中可靠度最低單元的可靠性。
A.大于B.等于C.小于D.遠大于
48.串聯系統中單元數越多,則系統的可靠性_。
A.越高B.越低C.無影響D.不一定
49.安全系數=
A.零件理論上計算的承載能力/實際所能承受的負荷
B.零件實際所能承受的負荷/理論上計算的承載能力
C. 1一零件實際所能承受的負荷/理論上計算的承載能力
D.零件理論上計算的承載能力/實際所能承受的負荷-1
50.下列____不是顯示器的設計原則。
A.長時間觀察或監聽而不易疲勞
B.盡量少而集中,配置合理,避免操作失誤
C.設有連鎖保護裝置,即使誤操作某一控制器也不會引起事故
D.忽略少部分視力缺陷者(如視弱、色弱者)
51.按照_分類,人機系統可分為開環人機系統和閉環人機系統。
A.人機系統組合方式B.有無反饋控制作用
C.人機系統自動化程度D.人機系統的規模大小
52.維修性設計中應考慮的問題不包括_。
A.可達性B.零組部件的標準化與互換性
C.維修人員的安全D.零組部件的價格
53.下列關于可靠性設計與維修性設計的關系中,說法錯誤的是_。
A.可靠性設計和維修性設計是從不同的角度來保證產品的可靠性
B.可靠性設計著重保證產品的工作性能,力求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
C.維修性設計是解決本質安全問題
D.維修性設計能自動及時發現故障,發出警報信號,并能中止故障的擴張
54.人機系統設計是在環境因素適應的條件下,重點解決系統中人的效能、安全、身心健康及的問題。
A.設備安全B.人機匹配優化C.人與環境匹配優化 D.環境優化
55.下列_不符合人機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則。
A.可靠性高、精度高的由機器來做
B.研究、創造、決策由人來做
C.單調的、高階運算的、操作復雜的由人來做
D.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由機器來做
56.人機系統可靠度可以通過_的方法來提高。
A.串聯B.并聯C.串并結合D.不一定
57.所謂可靠性是指系統或產品在_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
A.規定的條件B.規定的時間
C.規定的條件和規定的時間D.規定的技術水平
58.下列關于兩人單純的并聯監控人機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_。
A.正常操作和誤操作兩種概率都增加
B.正常操作和誤操作兩種概率都減少
C.正常操作的概率減少,誤操作概率增加
D.正常操作的概率增加,誤操作概率減少
59.人機功能分配研究的意義是利用人與機器的特點,為作業中的人與機器,安排不同的任務形式、難度和任務量。人機工程學研究人機功能分配的目的是_。
A.充分發揮機器的效用 B.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力
C.改進機器以便使之適應人的作業需要D.提高人機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
60.下列_不屬于人機系統評價的一個方面。
A.作業效能的改善B.改善人力資源的利用率
C.加大培訓投人D.提高使用者的滿意度
[NextPage]
二、多項選擇題
1.在全自動化控制的人機系統中,系統的安全性主要取決于_。
A.人機功能分配的合理性B.機器的本質安全性
C.機器的冗余系統題是否失靈D.人處于低負荷時應急反應變差
2.機械設計本質安全包括_等。
A.設計中排除危險部件
B.減少或避免在危險區處理工作需求
C.提供自動反饋設備并使運動的部件處于密封狀態之中
D.工作區域穿著工作服
3.在勞動者、機器設備和作業環境這三者組成的系統中,從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學和勞動科學諸方面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稱為
A.系統工程學B.工程心理學C.勞動經濟學D.人機工程學
4.視錯覺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其主要類型有等。
A.形狀錯覺B.色彩錯覺C.物體靜止錯覺D.物體運動錯覺
5.減少反應時間的途徑有_。
A.合理的選擇感知類型
B.適應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按人機工程學原則設計機器
C.合理的布置機器的位置
D.通過訓練來提高人的反應速度
6.與產品設計和操縱機器有關的人體特性參數分為—類。
A.靜態參數B.動態參數C.生理學參數D.心理學參數
7.影響能力的因素主要有_。
A.感覺、知覺和觀察力B.注意力和記憶力
C.性格和氣質D.思維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8.思維的基本形式是_。
A.概括B.判斷C.推理D.總結
9.現代機械安全應具有_的特性。
A.系統性B.防護性C.友善性D.協調性
10.人機系統常見的事故類型有_。
A.設備故障B.卷人與擠壓C.接觸傷害D.碰撞與撞擊
11.人機系統常見事故的原因包括_。
A.機械設備存在先天性潛在缺陷B.環境污染
C.設備磨損或惡化D.人的不安全行為
12.故障診斷是研究機械設備運行狀態變化的信息,進而機械運行狀態的技術方法。
A.識別B.預測C.監視D.控制
13.故障診斷的基本工藝流程包括_。
A.診斷文檔建立B.診斷檢測C.診斷實施D.診斷決策
14.在振動監測與診斷技術中,按振動信號的統計特征可將振動分為和
A.穩態振動B.靜態振動C.隨機振動D.動態振動
15.振動信號一般用—傳感器來測量。
A.位移B.距離C.速度D.加速度
16.常用的紅外線監測探測儀有_。
A.電子探測器B.光子探測器C.熱電探測器D.熱敏探測器
17.產品的失效過程分為_、_和_三個階段。
A.早期故障期B.偶發故障期C.磨損故障期D. 晚期故障期
18.確定安全系數時應考慮_因素。
A.人的不安全行為
B.環境條件的影響
C.使用中發生超負荷或誤操作時的后果
D.為提高安全系數所付出的經濟代價是否合算
19.從系統控制的功能方面來看,故障安全結構有______幾種。
A.暫時忽略式B.運行操作式C.消極被動式D.積極主動式
20.人在人機系統中的主要功能有_。
A.傳感功能B.信息處理功能C.操縱功能D.遙控功能
[NextPage]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10 CBADBACCBA 11--20 CDBDBADABC 21--30 DADBBBDACC
31-40 DDCDDBCCDA 41--50 CCDADCCBAD 41--50 BDCBCBCADC
二、診
1--10 BCD ABC BD ABD ABD ABC ABD ABC ABC BCD
11--20 ACD ABC AC AC ACD BCD ABC BCD BCD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