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的主要特征是:
(1)只要不是過度疲勞都是可以消失的。人體疲勞后經過休息,身體完全具有自動恢復原狀的能力。克服肌肉運動的疲勞過程,就是發展耐力的過程。一般只有在疲勞階段,機體的耐力素質才能獲得有效的提高。因此,就業前的培訓,不僅是技能和知識的培訓,還應有必要的體能訓練,以提高職工的耐力素質。
(2)人體一旦過度疲勞,不僅降低了人的作業效能,而且產生不想繼續作業的念頭。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人體機能活動組織自動而無意識的抑制與對休息的要求而產生的。控制過度的勞動,可減少人體能量消耗,有利于調節心、肺和
神經系統的功能,使身體贏得充沛的精力,保證未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失誤的減少。
(3)疲勞是全身性的。局部疲勞會引起全身疲勞;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是相互影響的。體力疲勞是由于過度使用身體某部位所引起的,但并不是身體某一部分疲勞,而是整個身體的自覺癥狀,如疲倦、無力、頭昏眼花、全身不適、由于全身癥狀而使大腦也產生疲勞。在大腦疲勞的情況下,許多在不疲勞時能夠解決的問題,這時卻不能解決。也就是說,大腦疲勞與體力疲勞,心理疲勞與生理疲勞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