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所需的光源有兩種:天然光(陽光)與人工光。利用天然光照明的技術叫采光;利用電光源彌補作業時天然光之不足的技術叫照明。對于人眼,天然采光的效果優于照明。但一般作業中,往往是采光與照明混合或交替使用,構成勞動者作業的光環境。勞動者的光環境應保持一定照度,以提高職工辨別物體的速度和準確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但這還不夠。目前,照明環境的設計已由過去單純提高照度,變為改善照明質量,創造舒適的照明條件。
人眼分辨物體細節的能力叫視覺敏度。許多職業對視覺敏度要求很高。如外科醫生、手工藝工人等。而視覺敏度又受照度與對比度的影響。照度增加,對比度強烈,視覺敏度也增加,差錯率減少,因而要適當調節好光環境,改善物體間的反差,保持光的穩定性和均勻性,消除眩光及頻閃效應。光源的光色應適當,其光譜要再現物體本來顏色的特性,以免影響產品質量。創造理想的光環境,不僅有利于勞動者視覺功能的發揮,提高勞動生產率,還可以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如何進行熱適應和熱防護?
下一篇:怎樣預防放射性作業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