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女工在產業工人總數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如在紡織、電子裝配、服裝、制鞋、超市等行業中,女工甚至占職工總數的70%以上。在職業健康保護中,女工的勞動保護尤為重要。
職業因素對女職工的不利影響
1.對生殖功能的影響
具有性腺毒性和發育毒性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可能影響女性的生殖功能。這些影響帶來的對性腺損傷的直接后果,會使得配子(雌配子稱為卵細胞,雄配子稱為精子)形成受困、卵泡不能發育成熟或導致胎兒先天缺陷。
2.對月經的影響
影響女性月經異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有:鉛、汞、鉻、苯、甲苯、二硫化碳、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強噪聲、振動、低溫等。
3.對妊娠的影響
女職工孕期接觸鉛、苯系物、二硫化碳、氯丁二烯、抗癌藥、強烈噪聲和全身振動等,會導致自然流產率和早產率增高。孕期接觸強烈噪聲、氯乙烯、鉛、苯系列化合物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率以及孕期貧血發病率明顯增高。
4.對胎兒的影響
具有發育毒性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可影響懷孕女工胚胎和胎兒的正常發育,除導致胎兒死亡而自然流產外,亦可發生先天缺陷。據職業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接觸汞、激素及苯的女工,其子代先天畸型率為33.6%。
5.對子代健康的影響
許多化學物質可通過懷孕女工的胎盤屏障進入胎體。如女工孕期接觸致癌物,可導致兒童期惡性腫瘤的發生。女工孕期接觸苯、農藥,其子代急性淋巴細胞及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率均會有所增高。
女職工的勞動保護對策
女職工的勞動保護對策主要為加強“四期”勞動保護和營養干預。
1.女工的“四期”勞動保護
“四期”勞動保護是指婦女經期、孕前期及孕期、產前期及產后期、哺乳期的勞動保護。對經、孕、產、乳四期的保護在相關婦女勞動保護法規如《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中已有明確規定,除規定“四期”的禁忌范圍和產假時間外,在衛生部等四部門制定的《女職工保健規定》中還提出了具體要求。
①經期:限制婦女從事不適宜的勞動,為經期衛生提供條件。
②孕期:關鍵在于早期發現妊娠,使胎兒在器官發生期(3~8周)獲得可靠的勞動保護。
③產期:主要在于保證產前、產后休假的落實。產前15天開始休息。產假期滿恢復工作時,應允許有1~2周時間逐漸恢復工作量的做法。
④哺乳期:為保證母乳喂養,必須保證乳母每個工作日有兩次各30min的喂奶時間,不得有夜班和加班,在女工集中的用人單位應設有哺乳室。
2.營養干預
在不同的勞動條件下,除了必要的勞動保護外,女工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者進行營養干預,能夠有效地降低職業病或多發病的發生。
①從事汞作業:呼吸道吸入汞蒸氣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而無機汞鹽經口引起中毒則損害腎臟。因此,經常接觸汞的女工應常食用柑橘、胡蘿卜、玉米等食物。這類食物內含有大量的果膠物質,能與汞結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排除體內的汞離子。
②從事苯作業:苯作業的女工膳食中脂肪含量不宜過高,在膳食上應首先保證合理的平衡膳食,在此基礎上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因此,經常與苯接觸的職業女工,應多吃富含高蛋白及維生素C的食物,以預防苯中毒。另外為防止貧血,應增加鐵劑,供給維生素B族和葉酸以利于白細胞回升。
③從事鉛作業:長期從事鉛作業的女工可引起體內維生素C的缺乏,使得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補充維生素C可使癥狀減輕。從事鉛作業的女工應每天補充不少于125mg的維生素C,平時應多吃含酸較高的蛋、瘦肉、魚類等食物。多食碳水化合物以及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的食物,如骨頭湯、蝦、豆制品等,減少鉛在體內的蓄積。
④接觸噪聲:經常接觸噪聲的職業女工,體內的維生素B消耗量很大,應多食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米糠、麥麩,以提高工作人員的聽力,預防聽覺器官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