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對上市公司環境保護技術報告編制單位的工作要求

2008-07-15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上市公司環保核查有關文件規定
  
  1、《關于對申請上市的企業和再融資的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的通知》(環發[2003]101號文)(以下簡稱“101號文”)。主要內容:
  
  在101號文中,即明確上市環保核查的目的是為督促重污染行業上市企業認真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避免上市企業因環境污染問題帶來投資風險,調控社會募集資金投資方向。
  
  101號文確定了環保核查的對象是從事冶金等13個重污染行業的申請上市的公司或申請再融資的上市公司。對這兩類公司分別提出了核查要求。規定了環保核查申請條件、核查程序,并初步確立了環保部和省級環保部門分級審查機制。
  
  2、《關于進一步規范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公司申請上市或再融資環境保護核查工作的通知》(環辦[2007]105號)(以下簡稱105號文)。主要內容:
  
  (1) 針對上市公司組織結構復雜的特點,規定環保核查范圍為申請核查公司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全資子公司下屬的從事101號文所列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的企業。
  
  (2)明確環保部和省級環保部門的分工:按照101號和環發[2004]12號文規定,明確從事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和跨省從事其他重污染生產經營的公司,由環保部負責環保核查。
  
  (3)理清環保核查程序。明確由環保部負責核查的公司,應準備哪些申請材料,向環保部提出核查申請,同時抄送其核查范圍內各企業所在省級環保部門。環保部在公司應提交的材料和相關省局文件齊備后,才正式受理核查申請。
  
  同時,對公示的時段和公示方式做了進一步的闡釋,規定“環保部完成核查后統一進行公示,在環保部網站和中國環境報上公示10天,同時在相關省級環保局(廳)、企業所在地地級及以上市級環保局的政府網站和地方主要媒體上公示10天。 ”
  
  3、為加強對地方環保部門和環保核查技術支持單位的指導,2007年9月26日發布了供上述人員核查中參考的《首次申請上市或再融資的上市公司環境保護核查工作指南》。
  
  4、《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環發[2008]24號)。主要內容:
  
  (1)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制度,嚴把上市公司環保核查關口,健全專家審議機制,加強對上市公司以及相關技術單位的培訓,拓寬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渠道。省級環保部門要加強與證券監管機構的協調配合,建立信息通報機制。
  
  (2)環境部將按照上市公司環境信息通報機制,對未按規定公開環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名單,及時、準確地通報中國證監會。由中國證監會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辦法》的規定予以處理。
  
  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分為強制公開和自愿公開兩種。
  
  出現“公司因為環境違法違規被環保部門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等7種重大事件時上市公司應當披露相關環境信息。
  
  廣大股民、媒體和社會各界有權舉報上市公司未按規定披露環境信息的行為。國家鼓勵上市公司定期自愿披露其他環境信息,推動企業主動承擔社會環境責任。
  
  (3)環境部將開展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估研究與試點,探索建立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估制度。
  
   (4)各級環保部門將加大對上市公司遵守環保法規的監督檢查力度,按照《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及時向社會公開對上市公司的環境行政處罰情況等信息。
  
  5、《關于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公司IPO申請申報文件的通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監管函[2008]6號)。主要內容:
  
  該文件提出的要求是環境保護核查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于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公司,中國證監會明確要求將環境保護部門對其的環境保護核查意見作為受理申請的必備條件,即“從事火力發電、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和跨省從事其他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公司首發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文件中應當提供國家環保部的核查意見,未取得相關意見的,不受理申請”。
  
  6、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的通知》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旨在引導各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重視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是我國證券管理機構和證券市場對我部構建綠色證券市場政策的積極回應,是推動我國上市公司履行環境信息披露義務的有益實踐。
  
  主要內容:鼓勵上市公司在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每股社會貢獻值;要求上交所上市公司依照環發[2008]24號的要求在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或單獨披露強制性和自愿性環境信息。
  
  二、環境保護部上市公司環保核查程序
  
  1、公司擬首發或再融資需通過我部環保核查的,應根據環境保護部有關文件和規定,委托有環境部認可資質的單位(該單位應有與申請公司從事的重污染行業相對應的資質和技術人員)編制環境保護技術報告。
  
  2、公司向環保部提出核查申請,同時提交技術核查報告和待中國證監會批準的上市或發行證券方案。同時報電子版(光盤或u盤,存檔不退)。為方便申請環保核查公司提交材料,并給予及時的咨詢、指導,我部在東門受理大廳安排了專門的上市環保核查受理崗位,設有專門工作人員。電話是66556089。
  
  核查申請應以公司正式文件提出,并附公司概況(公司名稱、地址、主營業務、所屬企業基本情況、聯系人和聯系方式,上市范圍內企業名單及其與母公司的關系等)、上市或再融資募集資金擬投向項目和擬募集資金數額、公司核查時段內環保投入情況和重大環保事件等內容。鑒于相當一部分公司在申請環保核查時上市方案或證券發行方案尚未形成待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定稿,可以將已確定的上市范圍內企業名單、募集資金投向情況和核查時段內公司重大環保事件等內容在核查申請文件中說明,我部也可以受理。提交的申請中應明確抄送的各省級環保部門。
  
  公司提交的核查申請、技術報告和上市或發行證券方案中確定的上市范圍應與公司最終上市范圍相同。如在我部核查過程中發生變化的,應及時向環境保護部進行說明;有較大變化的,應重新進行核查。技術報告編制單位應向申請公司強調這一點,減少申請受理后又撤回申請,或者核查后又變更上市范圍情況的發生。
  
  3、公司向環境保護部提出核查申請并提交材料的同時,將該申請和材料抄送核查范圍內各企業所在地省級環保部門。相關省級環保部門收到核查申請和材料后,結合日常監管情況對相關企業進行審查,并向環境保護部出具審查意見,按照公文交換渠道送達環境保護部。
  
  核查范圍內企業按105號文第二條認定。
  
  4、公司的核查申請和材料、相關省級環保部門的審查意見完備后,環保部正式受理。
  
  5、環保部受理后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對經審查基本符合環保核查要求的,經主管部領導批準后,進入公示程序;經審查尚有問題待查明的,函告申請公司必要時抄送技術報告編制單位,請對有關問題進行整改或補充材料說明有關情況;經審查不符合環保核查要求的,退回申請材料。
  
  6、我部將上市環保核查結果在部網站和相關省局政府網站上公示10天。為擴大公示的范圍和途徑,從2008年1月開始,我部還增加了在中國環境報和核查范圍內各企業所在地地級及以上市級地方政府網站和主要媒體上公示上市環保核查結果的環節。對于公示期間群眾投訴的,我部將予以調查核實。
  
  7、結合每個公司的公示情況,提出核查意見,經部常務會審議通過后,將意見函告中國證監會,并抄送相關省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和申請核查公司。對經審查不符合要求的,通知公司或直接函告中國證監會。
  
  三、上市公司環保核查主要內容
  
  對于首發申請上市的公司,環保核查的時段為正式申請上市環保核查前連續36個月。對申請再融資的上市公司,如屬首次進行環保核查的,同前者;如屬于再次進行環保核查的,則核查時段按接續上一次環保核查時段確定(以發文日期為準)。
  
  按照環境保護部有關環境保護核查的工作程序要求,對上市公司環保核查主要包括九個方面的內容。
  
  (一)“環境影響評價”與“三同時”
  
  1、核查時段內新、改、擴建設項目依法執行環評審批和“三同時”竣工驗收手續(附環評批復文件和竣工驗收批準文件)。
  
  2、核查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環保審批文件、“三同時”竣工驗收文件中規定的環境監測計劃和其他環保要求的落實情況(以列表的方式,按環境介質逐一列出環境監測內容、及其他環保要求,根據現場核查結果說明執行情況)。
  
  3、對于未按環評審批和“三同時”驗收相關要求執行的,要詳細說明情況和原因,并依法提出整改建議和整改方案。
  
  4、在核查時段內項目沒依法履行環評審批或“三同時”驗收制度的,申請者應立即履行相關的環保管理程序。
  
  在核查時段之前存在未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竣工驗收的違法行為,除如實反映該違法情況外,申請者應按照環境保護管理的要求,向企業所在地市級以上環保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進行環保調查和驗收。
  
  (二)排污申報登記與排污許可證
  
  1、申請者應達到的要求:依法進行排污申報登記并領取排污許可證,達到排污許可證的要求。按規定繳納排污費。
  
  2、查閱申請者下屬各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向當地環保主管部門排污申報登記表、當地環保主管部門頒發的排污許可證明,以及環保主管部門發出的繳費通知單和繳費收據。
  
  (1)核查時段內企業報送環保主管部門的排污申報登記表中污染物排放情況;
  
  (2)當地環保部門向企業頒發的排污許可證中規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許可;
  
  (3)企業出示的有效的污染源監測數據,以及滿足排污許可的情況;
  
  (4)依法繳納排污費的情況(附排污許可證復印件和排污繳費單據統計表);
  
  企業所在地未實行排污許可和申報登記的應予以說明。
  
  (三)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
  
  1、申請者應達到下列要求:環境保護部門對企業的COD和SO2兩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要求得到落實。完成各級環保部門給企業下達的其它污染物總量指標。
  
  2、逐一了解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是否是主要污染物減排對象,對于屬于減排對象的企業,逐一載明:
  
  (1)環境保護部門對企業的COD和SO2兩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要求(附當地環保主管部門下達的減排任務通知書);
  
  (2)企業落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情況,附污染物總量減排工程措施。
  
  如果沒有總量減排任務,應由地方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相關證明。
  
  (四)污染物排放
  
  1、申請者應達到下列要求:污染物排放穩定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
  
  2、核查污染源的位置及配備的相關設施,并查閱有法律效力的環境監測報告。(1)污染源設置的規范化以及自動監控系統(技術報告中說明國家、地方環保部門對核查企業的要求,以及企業的執行情況)。
  
  (2)依據所在地地市級以上環境監測部門的定期監測報告、在線監測數據、驗收監測數據,分年度評價核查時段的各污染源排放達標情況(定期監測數據與在線監測數據對達標評價結果不一致時,應取定期監測數據評價結果)。
  
  (3)排放設施不規范、環保設施運轉但不能穩定達標的情況,應詳細說明原因、以及目前是否已經采取了工程措施;未采取措施的,申請者應該制定整改方案;正在實施整改措施的,應說明進展情況。
  
  (五)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和危險廢物
  
  1、申請者應達到下列要求: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依法無害化處置達到100%。
  
  2、按不同類別廢物進行核查,包括現場核查臨時和永久貯存設施是否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應配套的環保設施是否完備及運行,查閱有關廢物綜合利用和轉移的記載;準確地說明廢物的最終去向。(1)核查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類型、數量、貯存、運輸和處理處置方法。屬于綜合利用的,應說明綜合利用的方式。
  
  (2)配備填埋場的,應說明填埋場配套環保設施完備情況和使用情況。
  
  (3)有焚燒處理裝置的,應說明焚燒處理裝置的合法性(并附相關證明材料)和尾氣處理設施運行情況。
  
  (4)對于有控制距離要求的固廢處置設施,應說明周邊的環境條件,并確認是否符合相關環保標準的要求。
  
  (5)場內使用臨時貯存設施的,確認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6)產生危險廢物而又不具備自行處置能力的企業,附接收危險廢物單位的相關資質證明、危險廢物轉移聯單。
  
  (7)對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處置方式,立即整改,并附整改措施或方案。 
  
  (六)環保設施運行情況
  
  1、申請者應達到下列要求:環保設施穩定運轉率達到95%以上。
  
  2、逐一進行現場核查,并應確認現場核查期間各生產經營企業是處于正常運營狀態,環境保護設施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如發現環保設施存在停運、閑置的現象,應向申請者了解具體情況。
  
  (1)根據核查時段內環保設施的運行、維修記錄,現場確認環保設施的完備并與生產設施同時正常運行。
  
  (2)核查環保設施的工藝、設計和實際處理能力、設計和實際處理效率;確認環保設施處于穩定運行、達標排放狀態。
  
  (3) 對于環保設施不能正常運轉、或未能達到設計要求的,應詳細說明原因、以及正在采取的工程措施、效果等。
  
  (七)不使用違禁物質與符合產業政策情況
  
  1、申請者應達到下列要求:產品、副產品及生產過程中不含有或使用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禁用的物質,使用的工藝、設施等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要求。
  
  2、通過查閱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料、輔料、產品和副產品清單,確認不含有或未使用國家法律、法規、標準中禁用的物質,以及我國簽署的國際公約中禁用的物質。進行現場核查,確認現有使用的工藝、運行的生產設施是否有屬于國家明令取締或淘汰的工藝、裝置。
  
  專門說明融資投向項目(包括在建項目)與現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等相關環保要求的相符性。
  
  (八)企業環境管理
  
  1、申請者應達到下列要求:有健全的企業環境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
  
  2、查閱企業的組織機構架構圖,確認企業環境管理機構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配置的人力資源;對于使用、生產、加工、貯存危險化學品的企業,應補充環境風險管理與應急預案的核查。
  
  (1)核查企業環境管理機構、企業環境管理制度和環保檔案管理情況。
  
  (2)對于涉及危險化學品的企業,應說明重大危險源及分布,環境風險管理與事故應急響應機制,應確認有環境事故應急預案、相應的應急設施和裝備;說明在環保核查時段內重大環境風險事故及處理情況。
  
  (3)對于環境管理機構、環境管理制度、環保檔案不完備的,應提出整改措施。
  
  (4)應急預案、應急設施和裝備未滿足要求的受核查企業應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
  
  (九)遵守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1、申請者應達到下列要求:模范遵守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2、查閱企業的有關環保檔案材料、并由當地環保部門出具證明文件,說明核查企業是否受過環保行政處罰、是否發生過環境糾紛、以及發生過針對企業的環保訴求信訪或上訪,以及其他環保違法違規行為;對出現上述違法違規情況者,應詳細說明處理結果,并附相關材料。
  
  四、對環境保護技術報告編制單位工作要求
  
  上市公司提交的環境保護技術報告是環保核查的關鍵性技術材料,應該能完整地、真實的反映申請者在核查時段內的環境行為。為此,要求環境保護技術報告編制單位應逐一地對申請者下屬各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進行現場核實,對在現場期間收集的各方面信息進行一致性分析:(1)逐一進行了現場核查,報告中記錄現場核查結果是完全真實的;(2)對于任何一個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報告中載明的信息是完整的;(3)各相關核查內容在時間、數據、執行標準等方面不存在相互矛盾。
  
  (一)紀律要求
  
  1、核查事宜咨詢:
  
  關于核查的規定和程序全部上網,供公眾查詢。各單位無法解答的問題電話咨詢010-66556089,或發郵件至csc@sepa.gov.cn
  
  目前,除在環境保護部東門行政大廳受理外,各單位不宜自行或帶企業來環境保護部送材料、咨詢,不得為企業請托關系干擾正常的環保核查。
  
  2、技術報告編制單位或者其技術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的要求,堅持廉潔、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如下行為準則:
  
  1)報告編制機構及技術報告項目負責人應當對技術報告結論負責;
  
  2)建立嚴格的技術文件質量審核制度和質量保證體系,明確責任,落實技術報告質量保證措施,并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
  
  3)必須依照有關的技術規范要求編制技術報告;
  
  4)應當為企業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5)在工作中不得隱瞞真實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編造數據或者實施其它弄虛作假行為;
  
  6)不得進行其他妨礙環境保護核查工作廉潔、客觀、公平、公正的活動。
  
  3、任何單位或個人發現企業環境保護核查、技術評估和審查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可以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紀檢監察部門舉報或投訴。
  
  (二)業務要求
  
  1、由于環境保護核查工作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要求編制環境保護技術報告的單位必須熟悉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管理要求,掌握受核查上市公司的行業特點和污染特征,把好技術質量關,確保環境保護技術報告對上市企業和申請再融資上市企業的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運行情況及相關環境影響做出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為環境保護核查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初步考慮編制環境保護技術報告的單位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的各類所有制企業或事業法人,持有國家頒發的環境保護相關從業資質,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工作條件。
  
  (2)有條件開展環境保護核查和技術報告編制工作,能夠審核環境保護核查相關技術文件、環境保護監測數據,有能力識別和檢查相關環境保護工程、污染防治設施。
  
  (3)設有專門部門開展環境保護核查技術報告編制工作;經過培訓且取得考試合格證書的專職技術人員不少于10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不少于2人,中級技術職稱人員不少于4人。
  
  (4)有健全的環境保護核查工作質量保證體系,具有文件和圖檔的數字處理能力和較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
  
  (5)對技術單位核查業務范圍實行分類,已具有環境保護核查技術報告編制業績的機構,資質范圍涉及13個重污染行業即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電、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酵、紡織、制革和采礦業且開展過相應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或調查機構,無不良記錄,可優先考慮,并根據其專業特長確定業務范圍。
  
  2、結合目前技術報告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要求:
  
  (1)技術報告應加蓋編制單位公章,附公司與編制單位的有效合同復印件,編制單位有效資質證書復印件。
  
  技術單位法人代表應對本單位環保技術報告編制工作加強管理,避免出現未經培訓持證人員“攬私活”的問題。
  
  (2)環境保護技術報告應由包括1名項目負責人在內不少于3名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技術人員編制,注明證書編號,并由編制人員簽字負責,保證報告的質量。
  
  (3)技術報告要突出重點,著重針對所需要核查的內容,逐一、如實說清楚,其他無關緊要的內容一般不需要納入。
  
  對曾發生的污染投訴必須有投訴內容、調查部門、調查情況、解決情況等詳細介紹、并附調查部門的處理問題的文件。如發生過污染事故,應詳細介紹事故的具體情況、事故處理部門的定論(附正式文件)
  
  (4)不能掩蓋問題、避重就輕,為企業袒護,隱瞞事實,躲避敏感環境問題。
  
  (三)監督管理
  
  1、環保技術報告編制單位不能按照規范要求編制報告,報告兩次被退回或被責令重新編制報告的,環保主管部門將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取消報告編制單位的資格。
  
  2、環保主管部門發現技術報告編制單位惡意規避法律法規,影響技術報告的客觀、公正、真實性的,或者為企業請托關系干擾正常核查工作的,將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在一定期限內停止受理由該單位編制的技術報告或取消資格,并采取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3、對環境保護技術報告編制質量優良的技術單位和專職技術人員將予以適時通報表揚和推薦。
  
  被推薦單位應組織專職技術人員定期參加環境保護部組織的環境保護核查培訓班,及時掌握環保核查工作的相關法規、政策,技術要求,技術規范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化市| 密云县| 滨海县| 芷江| 奎屯市| 宿松县| 耒阳市| 呼和浩特市| 宁远县| 石嘴山市| 交口县| 伊川县| 阳朔县| 阳原县| 杨浦区| 新郑市| 沂水县| 山东省| 隆昌县| 右玉县| 沁源县| 河曲县| 武川县| 玉树县| 桃园市| 甘肃省| 安龙县| 简阳市| 浏阳市| 全椒县| 锡林郭勒盟| 东源县| 巨野县| 沙洋县| 乐安县| 沁源县| 察隅县| 徐汇区| 永靖县| 河北区|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