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18日公布了2007年江蘇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公報數據顯示,江蘇近岸海域污染形勢依然嚴峻,近岸海域未達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占全省海域總面積的47.5%,嚴重污染海域面積較2006年有所減少。
監測數據顯示,江蘇省去年近岸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為17800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了4270平方公里。其中,嚴重污染海域面積為1160平方公里,較2006年減少4740平方公里。公報指出,嚴重污染區域主要集中在濱海以北至海州灣沿岸海域,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部分海域沉積物受汞污染。陸源污染物排海,如工業和生活污水入海排放,仍然是造成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據監測顯示,98.2%實施監測的入海排污口出現污染物超標現象,其中10.7%為需實施最嚴格監管的A級入海排污口。
公報同時指出,江蘇省近海海域大部分符合清潔海域水質標準,遠海海域水質保持了良好狀態;蘇北淺灘生態系統仍處于亞健康狀態,水體富營養化、氮磷比失衡,但漁業資源及魚卵仔魚數量逐年呈恢復微升趨勢;赤潮發生面積較上年減少,未發生大面積赤潮現象。
2007年江蘇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中還新增加了對海洋垃圾和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的調查監測。監測數據顯示,江蘇省沿海地區海水入侵、鹽漬化情況應引起足夠重視。
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沈毅表示,江蘇已連續5年發布全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今年,江蘇將聯合“國家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繼續對全省海域進行監測,并進一步嚴格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項目的審批、加強海洋傾廢管理、運用創新海洋環保工作方式等,以正確認識省內海洋資源與環境現狀、變化規律,保障全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合理開發利用、有效管理保護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