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是讓每個城市頭疼的問題。那么,大多數城市的餐廚垃圾是如何被處理的?有沒有更有效的方式,將它們變廢為寶、循環利用?近日,由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主辦的全國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現場交流暨研討會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與會人員認為,應加大政府主導、監管力度,鼓勵企業利用新技術挖掘餐廚垃圾利用潛能,培育一個完善的垃圾處理、處置市場,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餐廚垃圾的根本出路。
年產6000萬噸餐廚垃圾,影響環境和食品安全 我國13億人口的飲食消費數量巨大,餐桌上的浪費也驚人,來自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研究所的統計數據表明,保守估計我國城市餐廚垃圾的年產生量不低于6000萬噸。
長期以來,我國并沒有對餐廚垃圾進行專門管理。居民家庭產生的餐廚垃圾,一般是與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并最終進入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而餐飲業的餐廚垃圾或由城郊養豬戶不加處理地喂豬,出欄成千上萬頭“垃圾豬”;或被不法商販回收提煉廢棄油脂(地溝油)后,摻入食用油出售。
同時,由于餐廚垃圾極易腐爛變質,會產生使人難以接受的不良感受,如刺激性氣味。而餐飲行業產生的餐廚垃圾中剩菜湯、餿水含量很大,容易在收集、運輸途中泄漏,造成二次污染。在很多地方,餐廚垃圾直接被填埋處理。農業部規劃設計院能源環保所張玉華研究員指出,這樣會造成地下水的嚴重污染。據了解,北京市遠郊區縣每年都會有村民圍堵垃圾填埋場的事件發生。
餐廚垃圾經過處置可變成飼料原料 如此數量巨大的餐廚垃圾的出路何在?事實上,泔水、過期食品這些看起來沒用的垃圾,在朱華倫眼里卻是能變成生物肥料、飼料的“寶貝”。朱華倫是寧波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寧波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套自主研發的專業處理餐廚垃圾的設備正在運行。原本污穢惡臭的菜湯餿飯,經過分撿、壓榨、烘干、發酵等工序,做成可喂養禽畜的微生物復合飼料原料,還提煉出了工業油脂,可以用來生產肥皂。
開誠生態技術有限公司還通過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深層次發掘餐廚垃圾綜合利用潛能,力爭實現餐廚垃圾處理“零剩余”。在餐廚廢棄物處理過程中,廢氣在除臭塔中經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滲濾液經過技術處理轉變為沼氣;沼液也可以為生活污水處理廠作為補充碳源所用。
餐廚垃圾處置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特別是身處產業鏈下游的餐廚垃圾處置企業,投資風險很大。朱華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2008年5月的市場價格計算,工業油脂和飼料原料的價格分別是每噸5500元和1600元,除去設備運轉成本,企業基本還能維持正常的運行,但由于近期金融危機影響,產品銷售價格下跌五成左右,企業目前是在虧損運轉。
與會的業內人士呼吁,為保證整個餐廚垃圾產業鏈的健康有序發展,政府應該建立長期的政策性的財政政策和彈性扶持機制,比如,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料價格低迷的時候,政府應提高餐廚垃圾處置的費用;而市場相對穩定的時候可以適量減少等。
據了解,根據相關文件,對生活垃圾應該實行有償處置。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置一般均享受政府60元~120元/噸的垃圾處理費。餐廚垃圾作為生活垃圾的組成部分,目前還沒有享受同樣的政策。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把垃圾變成資源 餐廚垃圾處置是一個涉及民生的公益項目,政策傾斜是必要的,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何炳光表示。
餐廚垃圾收集難度大,處理成本高,如果處理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果全部由產生垃圾的餐飲企業承擔,餐飲業又不堪重負。與會專家建議,政府增加財政投入,即對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僅收取垃圾處理費,政府對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單位給予補貼,補貼從收取的垃圾處理費中列支。
要做好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應該政府主導,立法先行。2009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規定了政府在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事實上,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開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嘗試。2005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39號文件中指出“加大城市環境保護,著力解決顆粒物、噪聲和餐飲業污染,爭取在2010年實現生活廢棄物無害化治理率不低于60%。”2006年1月1日,《北京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理管理辦法》開始實施,同年12月1日《寧波市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實施……經過幾年探索,初步形成了寧波模式、上海模式、西寧模式等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模式。幾種模式雖然具體運作方式不盡相同,但共同的特點都強調了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加強對餐廚垃圾產生源的監管,杜絕隨意處置,促使餐廚垃圾納入有序處置軌道;加強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的全過程監管,防止二次污染。
指導餐廚垃圾處置企業選擇合理的技術,根據資源化、無害化、再利用的原則,進行餐廚垃圾處置。
實行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辦法,建立合理的收費機制,培育正規的餐廚垃圾處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