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環保部5日在北京舉辦“六·五”世界環境日特別論壇,相關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NGO環保組織共同探索如何用建設生態文明的思維和手段,審視解決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走出一條代價小、可持續的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的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
與會代表認為,為確保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應對金融危機,必須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對我國探索環保新道路提出了迫切的現實要求,也為探索環保新道路提供了契機。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論壇發言中提出,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必須堅持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眼光和思維,正確處理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全局與局部的關系、預防與控制的關系、成本與效果的關系、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和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的關系,制定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建立健全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環境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是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需要科技的進步和制度的完善,用綠色能源、綠色原材料改造現有工業企業,發展新的產業部門,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依靠制度的完善,逐步形成企業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機制,達到人與自然趨于和諧的目標。
“六·五”世界環境日特別論壇為期一天,由環境保護部主辦,環保部宣傳教育司、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承辦。來自中央有關部委、地方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NGO環保組織、大學生環保組織等近400人出席了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