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征集意見的《南京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引起大眾熱議。為何如此多的人關心這個問題?南京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中心負責人坦言:“機動車尾氣已成為南京大氣污染的第一元兇,要保衛藍天,必須管好機動車。”
人均每年承受尾氣近90公斤
很多市民都有這樣的感受:雖然空氣質量考核結果顯示,南京“優良天氣”越來越多,但真正可以直觀感知的“藍天”卻越來越少。
原因何在?環境專家告訴記者,這主要是空氣中飄浮著大量的直徑為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這種小顆粒在陽光、溫濕度等作用下會形成氣溶膠,籠罩在城市上空,形成灰霾天氣,導致藍天少見。而這種顆粒物,目前尚未納入國家空氣質量考核標準。
南京市氣象部門今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南京市灰霾天氣呈“暴發”式增長。而國內外相關研究已經表明,灰霾與日益增多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有關。
據環保部門統計,南京目前擁有機動車近百萬輛,每年排放的污染物近40萬噸,每天超過1000噸。“攤到每個市民身上,人均每年要承受尾氣近90公斤。”而從衡量污染的幾項主要指標看,機動車尾氣的“份額”也與日俱增:由機動車排放的顆粒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已分別占空氣中污染物總量的17%、85%、91%和36%。
事實證明,尾氣污染,已超過工業污染和揚塵污染,成為影響藍天的“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一輛”。因此,控制機動車污染,不能不成為改善空氣質量的優先選項。
1輛黃標車=14輛“國Ⅲ”車
事實上,圍繞著限制和淘汰高污染機動車,南京從去年7月1日已開始施行兩大硬招。
一是,新車、外地轉入南京的車,不達“國Ⅲ”標準不準上牌。南京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中心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說,“國Ⅲ”標準等同于“歐Ⅲ”標準,南京的新條例也繼續強調了這一政策,目的就是從源頭上把高污染車“擋在門外”。
二是,實施環保分類標志管理,鼓勵“黃標車”主動更新。南京要求,所有車輛都應根據尾氣排放標準貼上相應黃、藍、綠環保標志。黃標,代表該車排放標準低于“國Ⅰ”;藍標代表該車達到“國Ⅰ”或“國Ⅱ”;綠標,代表該車符合“國Ⅲ”、“國Ⅳ”。
那么,黃標車與綠標相比,污染到底有多大呢?南京市環保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實測統計顯示,黃標車的尾氣污染物排放相當于14輛“國Ⅲ”車、28輛“國Ⅳ車”的污染排放水平。黃標車的排氣檢測一次合格率只有65.7%,與“國Ⅲ”96.8%的達標率相差30個百分點。因此,加快淘汰老舊黃標車是治理空氣污染的關鍵舉措。
為助推高污染黃標車提前出局,國家出臺新政:從今年6月1日起至明年5月31日,居民報廢黃標車并換購新車的,可享受3000—6000元不等的補貼。我省9月1日也正式啟動汽車“以舊換新”,通過政府給補貼,鼓勵購買節能環保車。
南京明年起推廣“國Ⅲ”油品
控制機動車排放,《南京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有哪些新看點呢?
南京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中心負責人分析說,最大亮點是更具操作性。
一是為相關政策設置配套細則。比如,針對環保標志的發放,草案明確指出如果沒有有效的環保標志就開上馬路,將被交管部門罰200元。事實上,此前由于沒有相應的制裁之舉,至目前南京仍有25萬輛汽車沒有領取環保標志。
同時,建立部門齊抓共管機制。機動車管理是個跨部門的工作,而目前相關部門職責既有交叉,也存在真空。環保部門只管尾氣,卻管不了超標車輛上路。草案則提出要建立部門聯動的“路檢”方式:“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道路上對無環保檢驗合格標志或者高污染的機動車以及從事道路運輸的機動車排氣污染進行抽檢”。
草案還提出了清潔油品的新主張:“鼓勵、支持和推廣使用低污染車用燃料、替代車用燃料等清潔車用燃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現在要求新車達到“國Ⅲ”標準,但油品質量卻達不到這個要求,這就大大弱化了新車上牌政策的“目標可達性”。據其透露,南京從明年起將推廣含硫量更低的“國Ⅲ”油品,從而與新車相配套。目前金陵石化已經更新了相關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