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72歲的吉永勝利在公司展位里忙著與武漢的一家環保企業負責人洽談合作。他身旁放著一個大魚缸,十幾條金魚在歡快地游動。
這不是普通的魚缸,而是模擬湖泊污染治理的模型。臭氧發生裝置將充滿臭氧氣體的微小氣泡流送入湖底,通過臭氧加快底層污泥的氧化分解,抑制微生物生長,讓水域產生自然流動性,并恢復到自凈狀態。
吉永勝利是日本馬林技研株式會社的社長。他于1987年創辦了這家環保公司,他的理想是“不用化學性方法使水恢復自然狀態”。這次親自來“百湖之城”武漢參加世界湖泊大會則是看中了中國下決心治理湖泊污染所帶來的巨大商機。
“我們的產品五六年前就取得了中國的專利。現在中國政府下大力氣治理湖泊污染給我們帶來了機會,”他說。
中國水利部部長陳雷在第13屆世界湖泊大會上指出,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的背景下,中國湖泊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依然存在諸多矛盾,湖泊水面萎縮、水體干涸、水質惡化等問題十分突出。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中,干涸面積4326平方公里,萎縮減少面積9570平方公里,減少蓄水量516億立方米。在2007年調查統計的43個湖泊中,有27個湖泊處于富營養化狀態,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個湖泊處于重度富營養化狀態。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表示,中國將全面防治污染,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統籌水資源開發利用,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恢復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