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湖北丹江口水庫的大壩加高工程主體工程宣告基本完工。伴隨著明年大規模移民工程的啟動,這個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將在中部建成,預計可按國家計劃實現向飽受水危機困擾的北方地區供水。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張小廳說,截至目前,大壩需加高的54個混凝土壩段已有53個加高至176.6米的設計高程,最后一個混凝土壩段將待庫區移民搬遷完成后封閉。
2010年,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將全面加速,全年計劃完成投資超過400億元,將成為2002年開工建設以來年度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
張小廳說,2005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控制性和標志性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開工。水庫大壩壩頂將從162米加高到176.6米,蓄水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方可滿足向北方調水的要求。大壩加高后的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745平方公里,庫容290億立方米,超過目前的三峽水庫平時的庫容。
記者在水庫庫岸看到,渺無際涯的庫區,水體清澈透明。1984年以來的水質監測顯示,丹江口水質符合Ⅱ類標準,能滿足各類功能用水要求。當地居民說,這水可以直接飲用。位于庫區核心區的湖北省丹江口市,也獲得了“中國水都”之稱。
為履行“保一庫清水送北京”的承諾,丹江口市提出了“生態立市”的發展道路。丹江口市環保局副局長田李奇說,丹江口不能像其他地區那樣大搞重工業,只能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低污染的環保型產業,尋找一條既不破壞環境,又能促進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據介紹,全市共關停冶金、造紙、制革、化工等企業100多家,每年減少工業產值3億多元。對于今后的投資項目,凡有環保風險的,無論投資大小一律拒批,近幾年拒批的污染項目就有80多個。
丹江口市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仍堅持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對地面被覆較好的漢江以南地區,側重于自然修復、旅游開發治理模式。多年來,丹江口市累計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84.39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
征地移民工作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基礎。目前已動工的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一期工程移民征地涉及搬遷人口約44萬人,生產安置人口57萬人。其中,作為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庫區移民是南水北調工程征地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湖北、河南兩省,庫區規劃搬遷建房人口33萬人,規劃生產安置人口27萬人。
為確保移民工程質量,中國已宣布將調水時間從原計劃的2010年延遲到2014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2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委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時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妥善進行移民搬遷安置,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做到移得出、穩得住、在發展中能致富。
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黃淮海流域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5。2002年,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將與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4大江河相互聯系,總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相當于一條黃河的年均流量,以緩解京、冀、魯、豫等10多個省市的水自資源短缺問題,惠及全國3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