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張家港海事局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今年一至十一月,張家港口岸危化品吞吐量達一千二百七十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百分之二十六點四。
至此,張家港口岸危化品吞吐量已連續四年超過一千萬噸,是目前長江沿線最大的危化品運輸、交易集散地。
同樣的消息也來自與張家港相鄰的江陰港,截至目前,江陰港外貿危險品吞吐量達四百四十萬噸,同比增長約百分之十三。
危險貨物載運量的大幅增長在給長江流域各港口增添經濟活力的同時,也對長江水域環境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張家港海事局新聞發言人孔玉祥坦言,危化品吞吐量的持續增長,給海事局水上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他介紹說,該局正在聯合交通運輸部環保中心開展“張家港長江水域危化品事故風險評價及應急設備配備標準”課題研究,對相關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以提高應急處置水平。
“對危化品船舶,要從進入轄區開始,直到安全離開轄區,二十四小時進行不間斷的跟蹤監控。”張家港海事局監管處處長丁波表示,他們正探索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實施危化品船舶運輸全過程監管。
據了解,長江流域特別是中下游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僅沿江一類開放水運口岸已達十五個,長江“黃金水道”已成為區域經濟尤其是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但隨著危險貨物吞吐量的急劇增長,保護長江水域環境安全成為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