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位于北京西北方向的河北省張家口市,是京津風沙源重要治理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植樹造林成本大,樹木成活率低,國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地表植被治理。然而,近日記者接到報料稱,該市懷安縣國營靈官廟林場,遭礦老板非法毀林開礦,山體遭到嚴重破壞。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靈官廟林場位于張家口市懷安縣瓦窯口村南,林場總面積7.58萬畝,有林面積近4萬畝,屬于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項目的一部分。記者自懷安縣城出發后沿河而上,發現河道已被選礦挖得坑坑洼洼,有的坑深三四米,部分河道幾乎被挖斷,而河道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沙堆。
過了瓦窯口村,記者在靈官廟林場大門入口前方約300米處看到,寫有“京津風沙源治理、靈官廟飛播區、懷安縣人民政府宣”字樣的宣傳墻立于門前。而門口停有車輛,知情人士稱,可能是礦上老板車輛,進山危險。但他向記者描述,9月中旬他曾穿過林場大門,沿土路翻山到達陽面一處山坡上,看到茂密樹林環繞下,至少有20畝的山體遭到破壞,植被被埋,沙土裸露,堆積的尾礦也隨處可見。
據了解,張家口山區部分地帶山坡中含有鐵礦,但品位較低,開采價值不大。國家處于保護生態環境等因素考慮,一般不允許開采此類鐵礦。然而,暴利驅使下,一些人在未取得合法開采許可證的情況下,私挖濫采開礦選礦,破壞山體,且選礦結束后不恢復植被,導致疏松的沙土大面積裸露,或隨雨水進入河道阻塞河道,或遇大風形成新的風沙源。
礦老板進入林場毀林開礦,林業局是否知情?懷安縣林業局林調隊副隊長陰明告訴記者,林場內發生的非法采礦毀林一事,林業局也是在事發后才知道的。“9月25日,靈官廟林場發現有人在林場內非法開采鐵礦后,旋即報告給林業局,林業局局長賈飛立即帶領林業局人員以及森林公安局趕到現場,在對現場進行查看后,責令在場的工人今后禁止在林區內開礦。”
當記者提出查看一下該事件的現場勘察書面資料和照片時,懷安縣森林公安局局長崔春雷稱,由于單位數碼相機出現故障,因此當時并沒有對現場拍照。而對于現場勘察的書面資料,崔春雷稱,應該先由林業局相關部門勘察后,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交由森林公安局處理。而林調隊副隊長陰明則稱,林業局對此案件沒有處理職權,此事應該由森林公安局先行處理。
崔春雷告訴記者,“采礦的地方是個山坡,不是所有地方都長滿林木。據測算,毀林約8畝、樹約十幾棵” 。陰明對于該說法也予證實。然而,兩人所描述的情況與知情人所見大相徑庭。當記者問及9月25日就發現毀林,至今處理結果如何時,崔春雷稱,事發后,由于森林公安局一直找不到涉嫌此事的礦老板,他們目前還在尋找這位礦老板,等找到人后,一定會依法處理。
靈官廟林場位于懷安縣瓦窯口村南的莽莽大山之中,據當地村民介紹,進出該林場只有一條寬約3米左右的土路,而且靈官廟林場的看護人員將該路口封鎖,一年四季派人在此看守,防止閑雜人等入內。
那么,礦老板是如何通過靈官廟林場工作人員的檢查,將挖掘機等采礦選礦機械設備運進林場,又將選好的鐵砂運送出林場的?對此,陰明稱,“靈官廟林場看門的是個半傻不傻的老頭,有時候可能稍微嚇唬他一下就把人放了進去。”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于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其目的是通過植被保護,植樹種草、退耕還林、小流域及草地治理、生態移民等措施,保障該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002年,河北省啟動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項目,預計總投資225億元,用于京津周邊的張家口和承德的壩上、壩下地區及永定河下游三大沙區治理。
據了解,靈官廟林場有護林人員多名,但找一個“半傻不傻”的老人來看守幾萬畝京津風沙源防治飛機播種區國營林場大門,出了火災、毀林等事故誰來承擔責任?而針對此次在國營林場內毀林開礦的事件,當地林業部門的說法,實在令人費解——難道國家用于風沙源治理的大量資金就在如此“治與毀”的怪圈中發揮防風固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