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廣州市城管委將在東湖街舉辦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分類的啟動儀式。
記者1月24日走訪先行試點的東湖街發現,配合垃圾減量的壓縮堆肥處理設備已經安裝完成,今天將收納附近約20~30酒樓餐館日產的餐廚垃圾。
1月24日中午,記者在明月二路壓縮站旁看到,一臺減容器和一臺堆肥器已經安裝完畢。兩臺設備緊靠壓縮站側墻,占地只有五六平方米,高度不到2米。“減容器是臺灣進口的,每小時處理400多公斤食物,堆肥器是國產的。”現場工作人員稱,把收集到的食物垃圾倒進減容器,就好像榨甘蔗一樣,食物污水會排進壓縮站的污水管網,經過減容的垃圾再被集中投放到堆肥器中,經過若干天發酵變成有機肥。
打造幾個循環經濟園
記者了解到,廣州這次推廣垃圾分類將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在各街道分別鋪開,但是還計劃在全市各地打造四至六個循環經濟園,內設小型餐廚垃圾處理廠、有害垃圾處理廠和資源回收再利用中心等設施。
記者了解到,東湖街將在全市首次試行專業垃圾回收公司“收編”社區垃圾揀拾者的形式。按照要求,早于2007年即與東湖街道聯手展開垃圾分類工作的分類得公司會負責估算社區垃圾揀拾者人數、布點區域、經營成本和效益,對規范社區垃圾揀拾者隊伍管理作可行性分析,低價值廢品由分類得公司定出市場指導價。
統一管理培訓收買佬
“目前公司已經收編32名收買佬。”分類得公司有關負責人稱,這些收買佬加盟公司后,要統一管理培訓,比如公司將指導他們回收一些如塑料袋、玻璃等以前不在回收之列的低價值物品;此外,要統一制服、統一量衡,改善收買佬信譽度差等形象問題,使之成為一支社區服務隊伍,遠期甚至考慮引導他們購買社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