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忻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對工業排污、集中供熱、燃煤爐灶等污染行業的嚴格監管,實現二氧化硫大幅度減排。據環保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城市二氧化硫平均濃度降幅為16.7%,山西11個城市平均降幅達69.1%,降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1倍,降幅最大的忻州市達到86.6%,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19倍。
“二氧化硫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家家男女老少每天在呼吸二氧化硫是一個什么樣的局面,所以要把人民群眾當做自己的父母、子女對待,讓他們不再呼吸有毒的氣體、有毒的物質。在環境保護建設過程中,要經得起利益的誘惑、要有原則、要不怕得罪人。思考問題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說話,不負責最終人民要把我們唾棄”。6月25日下午,忻州市委書記董洪運在接受山西省污染減排新聞采訪團采訪時說。
董洪運介紹,忻州市的情況有六個特征,革命老區、欠發達地區、資源富區、人文大區、旅游熱區、發展新區,F在面臨著經濟總量的擴張與質的提高雙重歷史任務。在經濟質的提高里面,其中包括環保工作,現在是一個經濟總量偏小的基礎上,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總量的膨脹,能不能守牢經濟和環境同步,或者環境的效應還能繼續保持優于經濟的發展速度這是擺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個很大的課題。
他說,創建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是忻州市市委常委會議提出的一個響亮的口號。環境就是資本、環境就是人氣、環境就是形象、環境就是生產力,把人民群眾的幸福和健康,當做執政者的追求與快樂,人民群眾幸福和健康是我們的追求,人民群眾幸福了、健康了也就是我們的快樂。出于這樣的理念去抓、去推動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工作,而不是一般意義上要個環境模范城市的牌子、稱號。
“把環境保護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從源頭上把它管住,在產業的構成和布局當中就要算環境帳,不能再上一些都是高污染、高排放的項目。如果在經濟發展、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遇到重大矛盾時,我們寧愿放棄項目選擇環境”。董洪運在談到“十二五城市經濟發展規劃”環境優先理念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