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通過環保部審核,預計最早將于今年2月份出臺。環保部要求企業在標準公布后2-3年內完成環保設施的增設、改造,預計總投入超過10億元。
據悉,這是國際上第一部針對稀土行業的排放標準。
一名參與起草文件的專家稱,該文件的要求非!皣栏瘛,對每噸廢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作了限定。
根據新標準,在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中,每升污水中氨氮含量不得超過15mg,水環境容量較小的特殊地區(如太湖區域),氨氮排放量則不得高于5mg/L。而放射性元素和含磷排放物的限值也將減少。此外,該標準對稀土企業的能耗總量也做出了細致規定。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采訪時表示,即將出臺的針對稀土開采的新標準比老標準有較大幅度提高,但跟國際上其它國家對稀土等資源開采的限制標準相比,預計至多只是接軌。
林伯強介紹,由于此前環境標準低,我國稀土企業付出的環境成本低,從而能以較低的價格在國際出口中占據優勢。而其它國家開采的環境要求高,有的甚至不能開采。
行業人士稱,依照目前正在審核的草案內容,全國90%的冶煉分離企業都達不到環保標準。按照環保部的要求,稀土冶煉分離企業需在標準公布后2-3年內完成環保設施的增設、改造。行業人士預計,目前稀土全行業為達到這一環保新規所需新增的環保設施投入總量預計超過10億元。
林伯強認為,新規將淘汰一批落后產能,預計其中一些不達標或資金實力不強的小民企可能會被淘汰掉。而行業重整后,由于成本提高,我國稀土出口價格勢必大幅提高。
去年12月28日,商務部發布了2011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額,共計1.44萬噸,同比去年的1.63萬噸降低了11.4%。據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向媒體透露,目前國土部還在研究推進稀土資源采礦權發放的改革措施。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未再發放稀土采礦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