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盛連喜撤回了他在“兩會”上的提案。
在今年“兩會”伊始,盛連喜給《每日經濟新聞》發來了名為《慎重對待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的建議》,建言慎重對待此保護區調整。
早在今年環保部1號文件中,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的調整引發了廣泛關注,此舉被指為重慶市小南海水電站讓道。6日提案被撤回
僅僅過了6天,這份提案就被盛連喜撤了下來。談及原因,盛連喜說,“因為民主黨派也有類似的提案,覺得他們提更合適。”
此前,他在那份1431字的提案中,語帶焦慮,“保護區的調整應慎重!
2011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相關文件,要求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擅自改變自然保護區的性質、范圍和功能分區,不得隨意撤銷已批準建立的自然保護區等。
彼時,盛的建議是,應當充分重視公眾意見,采用聽證會這種最能夠進行深入討論和分析問題的形式來促進公眾參與。同時,根據中央有關精神和相關法律法規,開展一次全國性自然保護區管理與保護工作的全面調研,避免因開發建設而隨意改變保護區等。
此時,這份提案已被他自己收回。根據盛連喜的介紹,10日,重慶市發改委相關人員找到他,跟他說明了保護區的相關情況等。通過重慶市發改委的介紹,他認為此次保護區調整手續齊全規范,魚類專家也做了論證。
10日晚間,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同樣的意見。他稱,魚類專家對保護區已經做了兩三年的研究。楊慶育并不認同保護區為水電站讓道的說法,他說,“保護區就那么幾公里的調整,本來就已經進入到了我們主城區”。
當記者問及這樣的調整是否合理時,楊稱,“現在還不清楚,這方面要問環保部”。保護區調整仍存爭議
一直關注此事的環保NGO組織自然之友調研部主管張伯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自然保護區調整位置主要在重慶巴南區和江津區,但我們了解到,江津區并不屬于(重慶)主城區。”
早在今年1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環保部生態司一位工作人員時獲悉,調整保護區范圍主要是考慮重慶市發展,以處理保護和發展的矛盾。楊慶育也稱,“重慶發展不會影響生態,破壞生態的發展我們是不會做的!
而自然之友就此次保護區調整向環保部和農業部發出的公開申請,都無果而終。環保部的說法是,“調整申請是由農業部向國務院提出的,其綜合論證報告為農業部編制!钡r業部的回復則是,“(自然之友)申請的兩項信息屬于‘過程性信息’,不予公開!
至此,紛擾多時的保護區調整爭議,仍然無解。楊慶育說,目前小南海水電站還在做相關的前期工作,至于何時修建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