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襲的自然災害面前,起重指揮崔炳祥與塔機操作員孫猛臨危不懼,安裝負責人常寶青關鍵時刻沖在搶險的最高點,他們用豐富的工作經驗,成功避免了一起機毀人亡的重大自然災害事故”。這是7月6日,安徽電建二公司新莊孜項目部利用安全例會時間組織職工學習的“安全嘉獎令”的一段話。
刮狂風禍從天降
2009年6月14日16時20分,安徽省淮南市突然刮起狂風,道路兩側的一些廣告牌和樹木被刮倒。據淮南市氣象臺監測,當天下午,受強對流天氣影響,淮南市普遍風力達到8級以上。此時新莊孜電廠施工現場狂風猛烈,最大風力瞬間達到十級,而此時正在吊裝6噸重的鋼結構。規格尺寸為(11.75米×18米×15米)是1號爐屋頂構架,俗稱“爐頂大罩”。
此時,受風面積為120平米的 “爐頂大罩”正處于60多米高空,在狂風肆虐下開始搖擺,并在空中劃起了圈!地面起重人員的兩根纜風繩根本無法控制,在與狂風的抗爭下,一根被拉斷,另一根脫落。
現場所有施工人員眼睜睜看著,搖擺的巨大設備正在逼近——88米高的塔吊、一號機鍋爐廠房,一場機毀人亡的災難眼看就要發生,情況萬分危急!
操作手沉著應戰
起重指揮崔炳祥緊急下令塔機吊件下降,避風,塔機操作手孫猛立即執行下降操作,可是已來不急了,突襲的狂風刮得吊件在空中漂浮擺動起來,立即偏離方向,隨風向爐后飄移,此時下降已不可能……
起重指揮崔炳祥再次果斷命令塔機小車向爐后行走,同時降低高度,力爭減少受風面,由于風力太大,在降落過程中,塔機幾乎失控。
此刻,ZSC6042塔式起重機的操作手孫猛憑著嫻熟的技術和以往的操作經驗,毅然快速沉著地做出順風打方向,讓塔機隨吊件飄動,跟走小車,跟上風速等穩鉤動作后,迫使大幅度搖擺的“爐頂大罩”在狂風中緩慢地平穩下來,然后再次向內走小車,往鍋爐鋼架避風處轉向,將吊件向爐頂后墻靠攏,用小車的鋼絲繩緊緊把吊件拉靠在爐頂后罩墻上,避免了吊件隨風飄動打轉的危險。
安裝工化險為夷
鍋爐項目隊安裝負責人常保青同志看到吊件緊緊卡靠在爐頂后墻罩上,立刻意識到固定“爐頂大罩”的機會來了,立即喊了聲,“跟我上!”。
只見常寶青扛起了3t鏈條葫蘆,帶領著技術員袁超及施工班組劉艷濤、劉子安、苗燕龍,起重工梁坤民等6人,頂著狂風攜帶φ19.5鋼絲繩、鏈條葫蘆沖向56米高的爐頂,趕至固定位置,將“爐頂大罩”自身十字的結構與鍋爐鋼架橫梁進行臨時連接,用3t鏈條葫蘆固定,再用“爐頂大罩”下方的攔風繩,將其與鍋爐鋼架緊貼在一起,減少受風面,以阻止的擺動,保持平穩。
搶險人員把“爐頂大罩”捆綁在45米平臺鋼結構的鋼梁柱上,緊緊粘在爐頂后罩墻上。這時,這個龐然大物不再隨風飄動,對塔機影響也降到了最小。加固,焊接,在第二個支撐件焊接結束后,已經是凌晨5點多了。至此,“爐頂大罩”牢牢固定在爐頂鋼架上,險情得以控制,一場一觸即發的“天災”事故成功避免。
公司黨委書記孔維良得知消息后立即指示:“給與抗風排險人員立功、嘉獎”。六月二十五日,項目部為常寶青、孫猛、崔炳祥三位同志記三等功一次,各獎勵500元。職工們在學習過《表彰“6.14”抗風排險立功人員的決定》后,都說這是安全月里的“一號嘉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