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什么是法定職業病?
答: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不一定就會患職業病,與工作有關的疾病也不都是職業病。
2、問:我國法定職業病有哪些?共幾大類?多少種?
答:我國法定職業病主要有塵肺病、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腫瘤和其他職業病10大類,共計115種。
3、問:什么是塵肺病?
答:塵肺病是指因吸進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4、問:塵肺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塵肺病會產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全身無力等
癥狀,重者甚至會喪失勞動能力。
5、問:患了塵肺病如何預防?
答:塵肺病多發于粉塵濃度高,勞動防護條件差的工作場所(如煤礦、水泥廠等),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我們可以采取以下防護措施:
改善工作環境和操作方法,使工作場所粉塵濃度降低
使用防塵口罩、面罩
盡早發現、及時診斷和治療
預防肺結核、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并發癥。
6、問:什么是電焊工塵肺?
答:電焊工塵肺是長期吸入高濃度的焊接煙塵所引起的一種混合性塵肺。電焊煙塵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氧化鐵。電焊工塵肺發生的快慢和頻率的高低有關,與焊接環境、粉塵濃度、氣象條件、通氣狀況、焊接種類、焊接方法、操作時間以及電流強度等因素有密切關系。在通風良好、粉塵濃度低的環境中作業發病率低,發病工齡長。一般為10—20年以上;反之,發病率高,發病工齡短,有的3—5年即可發病,而且病程進展也快。
7、問:如何預防電焊工塵肺?
答:搞好作業場所的通風防塵設施,盡量降低粉塵濃度;改革工藝,充分利用自動焊接;盡量用低毒、低塵焊條;在焊接操作時,要戴好防塵口罩,如在罐內焊接,應戴送風口罩和送風頭盔;定期拍胸片檢查身體,長期在密閉場所操作的電焊工,工齡在3年以上的每隔兩年拍胸片一次,一般電焊工工齡在5年以上的每隔3年拍胸片一次;如果在查體中發現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應調離作業。
8、問:防塵口罩(面罩)的正確用法?
答:佩戴嚴實,吸氣時,粉塵不能從臉和防塵罩的縫隙間進入。
必須按規定使用防塵口罩(面罩)
不得在氧氣稀薄處或有毒氣體中使用
保管于通風處
防止擠壓變形
勤換濾膜
9、問:常見的密閉空間有哪些?
答:常見密閉空間有:洞穴、陰井、隧道、傾倒的建筑物、下水道等其它出入孔道、化糞池、油槽(車)、發酵槽、舶船、鍋爐、變形的車子等。
10、問:密閉空間有害物質中毒的征兆有哪些?
答:當在密實、儲糟、井、防水渠等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的場所工作時,如果感到眼灼熱、流涕、嗆咳、胸悶或頭疼、頭暈、乏力時,就要想到有可能是急性窒息性氣體中毒或缺氧了。
11、問:密閉空間作業可能產生的危害有哪些?
答:缺氧、窒息;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中毒;火災、爆炸;觸電;被夾、被卷;墜落、滑落;陷入、陷塌、吞陷;熱或冷危害;其它危害。
12、問:密閉空間作業應該采取的防護措施?
答:通風換氣;測定密閉空間內部氧氣、危險物、有害物濃度;隔離電、高溫、低溫及危害物質;遵循作業方法及安全操作規程;進入密閉空間必需得到許可、并有人監視;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在發現工友中毒時,應做好個體防護措施進行救援、不要急于進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8、問:膠粘劑的主要有害成分有哪些?
答:膠粘劑的主要有害成分有: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正已烷和三氯乙烯。
9、問:粘膠劑主要危害人的哪些部位?
答:它主要危害人的皮膚、肺、肝臟、胃腸、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等。
10、問:接觸粘膠劑的作業工人主要工作在什么領域?
答:接觸膠粘劑的工人主要工作在制鞋、箱包、建筑、包裝、服裝、機械制造、運輸和郵電等領域。
11、問:粘膠劑職業危害如何預防?
答: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預防:改革生產工藝;加強通風;加強工人的防護和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在工作場所吃、住或休息;使用低毒、無毒的膠粘劑;使用其它替代物;在崗時定期進行體檢;上崗前和離崗后也要自覺體檢。
12、問: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的職責有哪些?
答:健康保障義務,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場所、環境和條件。
職業衛生管理義務。
保險義務,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
報告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如實向衛生行政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報告職業病危害事故和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結果。
衛生防護義務,用人單位必須設置有效的防護設施,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防護用品。
職業病檢測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
職業病危害告知義務,用人單位應當知悉其產生的職業病危害,不得隱瞞其危害,還應通過合同、設置公告欄、警示標志和提供說明書等方式告知勞動者。
培訓教育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落實職業病患者待遇義務。
及時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義務。
特殊勞動者保護義務,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不得安排孕婦、哺育期的女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舉證義務,勞動者申請職業病診斷和鑒定時,用人單位應當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所需的有關職業衛生和健康監護等資料。
13、問:勞動者有哪些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答:《職業病防治法》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接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權。
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權。
對工作場所狀況及職業病相關防護措施的知情權。
要求健康工作條件權。
檢舉、控告權。
拒絕違章作業權。
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權。
要求賠償權。
14、問:勞動者懷疑患了職業病怎么辦?
答:如果勞動者懷疑患了職業病,應當到當地具有資質的職業病健康檢查機構(威海市立第二醫院職業病科)查體。
15、問:如果具有資質的職業病健康檢查機構出具的證明是疑似職業病怎么辦?
答:如懷疑為職業病,應向當地有資質的職業病診斷機構(威海市立第二醫院)申請職業病診斷。診斷后,應向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威海市立第二醫院)索取職業病診斷證明書。
16、問: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醫學觀察期間的費用由誰承擔?
答:由用人單位承擔。
17、:問:如果當事人對職業病的診斷結果有異議怎么辦?
答:應在30日內向做出診斷的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威海市衛生局)申請職業病診斷鑒定。
鑒定后仍有異議的,可在15日內向原鑒定機構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
省級職業病鑒定為最終鑒定。
18、問:勞動者被診斷患有職業病,用人單位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了怎么辦?
答:按職業病人的工傷社會保險待遇里的規定辦理。
19、問:勞動者被診斷患有職業病,但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的怎么辦?
答:勞動者的醫療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單位承擔。
20、問:如果最后的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該職業病是先前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造成的,但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的怎么辦?
答:由先前的用人單位承擔。
21、問:為什么用人單位不能以招用“臨時工”為借口,侵害勞動者的權益?
答;《勞動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各類勞動者在用人單位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此,過去意義上相對于正式工而言的臨時工名稱已經不復存在。用人單位如在臨時性崗位上用工,應當與勞動者鑒訂勞動合同并依法為其建立各種社會保險,使其享有有關的福利待遇,但在勞動合同期限上可以有所區別。用人單位不能以招用的是臨時工為借口,侵害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權益。
22、問: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勞動者享有職業病病人待遇的條件有哪些?
答:勞動者患有法定職業病。
勞動者所患的法定職業病經過職業病診斷或鑒定。
必須經過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
23、問:勞動者或用人單位申請職業病診斷時,應提供什么資料?
答:職業史、既往史;職業健康檔案復印件;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診斷機構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須的有關材料。用人單位和有關機構應當按照診斷機構的要求,如實提供相關資料。沒有職業病危害接觸史或者健康檢查沒有發現異常的,診斷機構可以不予受理。
24、問:職業病診斷的依據是什么?
答:(1)病人的職業史。診斷職業病的前提首先病人有從事某種有害作業的職業史。(2)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包括接觸毒物的種類、濃度以及接觸毒物時間(3)現場調查與危害評價。現場調查內容有職業病防護設施情況,設施運轉狀態個人防護用品及佩戴使用情況、工作場所危害因素檢測結果與分析,職業病危害發生情況及一同作業的工人是否受到傷害或有類似的表現(4)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等。
25、問:職業性苯中毒是如何發生的?
答:苯是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無色液體,易揮發、易燃燒、易爆炸。工業中應用廣泛。人體吸入高濃度苯蒸汽或皮膚接觸液態苯后可發生苯中毒。苯也可經消化道進入機體引起中毒。呼氣苯、血苯、尿酚測定值增高可作為苯接觸指標。
26、問:皮鞋行業、油漆行業、漁竿行業苯作業工人發生急性苯中毒如何處理?
答:急性苯中毒迅速將病人移至空氣新鮮的場所,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皮膚,注意安靜和保溫。急性期應注意臥床休息。急救原則與內科相同,可給于葡萄糖醛酸,以增加苯代謝產物的結合和排出。
27、問:皮鞋行業、油漆行業、漁竿行業苯作業工人發生慢性苯中毒如何處理?
答:慢性苯中毒無特效解毒藥,根據造血系統損害所致血液疾病對癥處理。一經確定診斷,立即調離苯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工作,患病期間根據病情安排工作和休息。
28、問: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如何發生的?
答:一氧化碳作為無色、無臭、無刺激性的窒息性氣體。在有機合成工業上用作原料,冶金工業上用作還原劑。在生產和生活中,含碳物質燃燒不充分時,可產生一氧化碳氣體。產生一氧化碳的生產車間通風不良,工人缺乏有效防護,大量吸入一氧化碳氣體后可發生急性中毒。
29、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主要表現?
答:接觸反應:出現頭痛、頭昏、心悸、惡心等癥狀,吸入新鮮空氣后癥狀消失。
輕度中毒:出現劇烈的頭疼、頭昏、四肢無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但無昏迷。
中度中毒:除了有輕度中毒以上癥狀外,意識障礙表現為淺至中毒昏迷,經搶救后可恢復,無明顯并發癥。
重度中毒:意識障礙程度達深昏迷或去大腦皮層狀態,患者有意識障礙。表現為腦水腫休克、嚴重的心肌損害、肺水腫、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腦局灶損害。
30、問:職業性噪聲聾是如何發生的?
答:在工業生產中,由于機械的轉動、撞擊、摩擦、氣流的排放,運輸車輛的運行等而產生噪聲。長期在噪聲污染的環境下工作,早期會出現聽力下降或聽閾升高,產生聽覺疲勞。在聽覺疲勞發生的基礎上,繼續長期地接觸強噪聲,聽力損失不能完全恢復。這是由于內耳感音器官受噪聲的作用,由功能性改變發展為器質性推行性病變,即職業性噪聲聾。
31、問:職業性噪聲聾主要有哪些表現?
答:噪聲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對聽覺系統的影響。噪聲聾屬于慢性過程,患者初期除主觀感覺耳鳴外,無耳聾感覺,交談及社會活動能正常進行。隨著病程的進一步發展,當聽力損失到語言頻段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患者主觀感覺語言聽力出現障礙,表現出生活交談中的耳聾現象,即所謂的噪聲聾。
32、問:職業性噪聲聾如何治療?
答:對噪聲聾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重點應加強預防。有報道,在早期采用高壓氧或給予擴張血管、加強營養和代謝的藥物有部分療效。佩戴助聽器能起到部分作用。
33、問:職業性噪聲聾如何預防?
答: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聲源,同時采取吸聲、消聲、隔聲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聲的傳播和反射。對生產場所的噪聲還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必須在特殊高強度噪聲環境下工作時,佩戴符合衛生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這是一項有效的預防措施。
上一篇:職業中毒與職業危害因素
下一篇:主要職業危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