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護
(1)根據泄漏液體的毒性及劃定的危險區域,確定相應的防護等級;
(2)防護等級劃分標準:
毒性 |
重度危險區 |
中度危險區 |
輕度危險區 |
劇毒 |
一級 |
一級 |
二級 |
高毒 |
一級 |
一級 |
二級 |
中毒 |
一級 |
二級 |
二級 |
低毒 |
二級 |
三級 |
三級 |
微毒 |
二級 |
三級 |
三級 |
(3)防護標準表:
級別 |
形式 |
防化服 |
防護服 |
防護面具 |
一級 |
全身 |
內置式重型防化服 |
全棉防靜電內外衣 |
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
二級 |
全身 |
封閉式防化服 |
全棉防靜電內外衣 |
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
三級 |
呼吸 |
簡易防化服 |
戰斗服 |
簡易濾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 |
二、詢情
(1)遇險人員情況;
(2)容器儲量、泄漏量、泄漏時間、部位、擴散范圍;
(3)周邊居民、地形、電源、火源等情況;
(4)單位的消防組織與設施;
(5)工藝措施、到場人員處置意見。
三、偵檢
(1)搜尋遇險人員;
(2)使用檢測儀測定泄漏物質、蒸氣濃度、擴散范圍;
(3)確認設施、建(構)筑物險情及可能引發爆炸燃燒的各種危險源;
(4)確認消防設施運行情況;
(5)確定攻防路線、陣地;
(6)現場及周邊污染情況。
四、警戒
(1)根據詢情、偵檢情況確定警戒區域;
(2)將警戒區域劃分為重危區、中危區、輕危區和安全區,并設施警戒標志,在安全區視情設立隔離帶;
(3)合理設置出入口,嚴格控制各區域進出人員、車輛物質,并進行安全檢查,逐一登記。
上一篇: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
下一篇:空氣呼吸器的清潔、保養和存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