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職業病防護知識

2011-07-1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職業病是嚴重危害勞動者健康的疾病。隨著社會經濟和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人們愈來愈認識到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創造財富,而且是使人類能夠過上高質量的生活,經濟的發展不應以犧牲勞動者的健康作為代價。因此,預防和控制職業危害,改善勞動者的作業環境,提高勞動者的健康素質,防止發生職業病,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勞動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

  一、什么是職業病

  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線和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人類自開始生產活動以來,就出現了因接觸生產環境和勞動過程中有害因素而發生的疾病。追溯國內外歷史,最早發現的職業病都與采石開礦和冶煉生產有關。隨著工業的興起和發展,生產或工作環境中使人類產生疾病的有害因素的種類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職業病的發生,常與社會經濟生產的發展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各種形式的職業危害日趨嚴重,因而職業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二、有哪些職業危害因素

  工作場所中存在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等對人體產生健康損害的因素稱之為職業危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生產性毒物。如鉛、苯、汞、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等。

  (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煤塵、水泥塵、石棉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噪聲、振動。

  (4)非電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微波、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α、β、γ、X射線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勞動休息制度不合理。

  2.勞動過度精神(心理)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勞動安排不當,不能合理安排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相適應的作業。

  4.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用不良體位和姿勢勞動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

  (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

  2.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與無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車間。

  3.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的有害因素的生產環境污染。

  三、法定職業病

  所謂法定職業病,是指由國家確認并經法定程序公布的。我國衛生部于1957年頒布的《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中,確定了14種法定職業病。共10大類,115小類  同時,還規定了這類疾病需由國家認定的有職業病診斷權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診斷。被確診認為職業病的患者,可依據國家社會保險法規的規定,享有相應的勞保待遇。

  四、職業病防治及其管理

  (一)嚴格執行職業衛生法規和衛生標準

  截止目前,國家制訂和頒布了一系列勞動保護法規和數百個職業衛生標準,這些法規和標準都是實踐和科學實驗的經驗總結,是搞好職業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依據。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對建設項目進行預防性衛生監督

  對新建、擴建、改建、技術改造和引進的建設項目中有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要根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要求,在其設計、施工、驗收過程中進行衛生學監督審查,使其職業衛生防護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運行使用。保證在其運行使用后能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三)對工作環境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監測和評價

  經常和定期監測工作環境中有害因素的濃(強)度、及時了解有害因素產生、擴散、變化規律,鑒定防護設施的效果,以及對接觸化學物質勞動者的血、尿等生物材料中的有害物質或其他代謝產物及一些生化指標進行監測。發現工作環境中有害因素濃(強)度超過衛生標準或生物材料中化學物質的含量超過正常值范圍時,要查明原因,為采取措施提供依據。

  (四)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

  應當對勞動者進行就業前、定期和離崗時的職業性健康檢查。在就業前的檢查中如發現有不宜從事某一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的職業禁忌征者,不得安排其從事所禁忌的作業。定期健康檢查便于早期發現病人,及時處理,防止職業危害的發展、為制定預防對策提供依據。

  (五)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個人的健康監護檔案

  企業建立職業衛生和勞動者個人的健康監護檔案,是加強職業病防治管理的要求。職業衛生檔案主要包括工作單位的基本情況,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的設置、運轉和效果,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強)度監測結果與分析,職業性健康檢查的組織和檢查結果及評價。勞動者個人健康檔案主要包括職業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的結果,職業病的診斷、處理、治療和療養,職業危害事故的搶救情況等。

  (六)消除職業危害,改善勞動條件

  1.禁止生產、進口和使用國際上禁止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如聯苯胺、β萘胺等強致癌物和有機汞農藥等。

  2.改善作業方式,減少有害因素散發。

  3.加強設備的維護檢修和管理,減少有毒物質的跑、冒、滴、漏。

  4.搞好工作場所的環境衛生,消除有害物質的2次污染。

  (七)合理使用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

  在工作場所有害因素的濃(強)度高于國家衛生標準,或因進行設備檢修而不得不接觸高濃(強)度有害物質時,必須配備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

  (八)注意個人衛生,合理安排勞動和休息,注意勞逸結合。

  (九)對青少年和女工要給以特殊保護。

  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從事對其本人和胎兒有危害的工作。

  (十)開展健康教育,普及防護知識,制訂職業衛生制度和操作規程。

  用人單位領導和勞動者要通過培訓,學習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政策和法規,職業危害及其防護知識。提高對改善勞動條件,控制職業危害重要性的認識,防止職業病的發生。

  (十一)職業病的診斷

  職業病的診斷應根據以下原則:

  1.有明確的職業史、工作環境有害因素的監測資料和生物監測資料等。

  2.癥狀、體征和常規實驗室檢查、物理學檢查、生化檢查、其他輔助檢查等的結果與所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有明確的因果關系。

  (十二)職業病患者的治療

   職業病確診后,根據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診斷結果,按以下原則進行治療:

  1.防止危害因素繼續侵入人體。

  2.促使已被吸收的危害因素排出體外。

  3.消除病因。

  4.特效拮抗治療。

  五、職業病防治知識

  1、防塵措施“八字經”

  防塵措施“八字經”,即革、水、密、風、護、管、查、教8個字。

  革:改革工藝或技術革新,如操作自動化,機械化;

  水:濕式作業,防止粉塵飛揚,如水磨石英、水力清砂;

  密:將粉塵密閉,如用管道化,除塵器,布袋除塵等;

  風:通風除塵,如自然通風,將粉塵隨風飄走;

  護:除以上措施外,應注重個人防護,使用防塵口罩等;

  管:防塵工作應有組織、制度、檢查評比,防塵設備應加強檢修、維護等管理的落實;

  查:檢查身體(就業前檢查、定期檢查),測定粉塵濃度、檢查設備:

  教:宣傳教育,普及防治知識,作好自我保健工作。

  2、鉛中毒的癥狀及預防

  鉛中毒多為慢性。其主要癥狀:常感乏力,口內有金屬味,肌肉關節酸痛,發展下去出現隱隱腹痛,神經衰弱綜合癥,少數患者在牙齦邊緣有藍黑色的鉛線;嚴重者則出現腹部絞痛、貧血、末梢神經炎或伸肌無力;甚至出現鉛中毒性腦病或癱瘓。

  預防鉛中毒應注意以下幾點:

  (1)用無毒或低毒材料代替鉛,如用鋅、鋇白、鐵白代替鉛

  白制造漆等。

  (2)降低車間空氣中的鉛濃度,使其達到衛生標準。

  (3)加強個人防護,戴過濾防塵、防煙口罩,穿工作制服,嚴禁在車間內吸煙,進食前要洗手,下班要淋浴,堅持車間內濕式清掃制度。

  3、怎樣預防汞中毒?

  (1)改革工藝及生產設備,如用電子儀表、氣動儀表代替汞儀表。

  (2)從事汞的灌注、分裝作業臺應有一定的傾斜度,并設有吸風裝置及貯水的汞收集槽。

  (3)被汞蒸氣污染的車間,用19克/立方米碘加酒精點燃熏蒸,使之形成不易揮發的碘化汞,然后用清水沖洗。

  (4)加強個人衛生和防護,車間內汞濃度較高時,應戴碘化活性碳口罩。

  4、急性氨中毒

  發生急性氨中毒,輕者眼鼻燒灼感,流涕、咳嗽、聲嘶、頭痛、頭暈、喉頭水腫。重者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麻痹,造成反射性喉頭痙攣或呼吸停止迅速死亡。另外也可發生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

  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要把裝有液氨的鋼瓶放在陰涼通風的庫棚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液氨鋼瓶要與氟、氯、溴、碘及酸類物質分開存放;搬運時輕拿輕放,防止鋼瓶及鋼閥受損;在生產和使用氨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閥門和管道的密封;加強設備的檢修,防止液氨跑、冒、滴、漏。進入氨氣場所和修理氨氣管道時應穿戴工作服、防毒面具、手套和膠鞋進行防護。

  5、塑料加工如何防毒

  在加工塑料時,必須控制適當的溫度同時要做好個人防護。

  上班時應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嚴禁在工作時吸煙、吃飯。要定期體檢,有肺及肝病者,不宜從事有機氟作業。

  6、電光性眼炎的防治

  (1)止痛,滴0.5~l%地卡因,3分鐘1次,連滴3次,并口服消炎痛25毫克,一日三次。冷敷也可止痛。

  (2)滴新鮮牛奶或人乳,怕光則戴太陽鏡。

  (3)滴抗菌素眼藥水,涂金霉素眼藥膏包扎,以防眼部感染。

  (4)電焊、氣焊工必須戴防護面罩,輔助工應戴防護鏡,電焊場所周圍放置防護屏,圍擋操作區,以防照射外人受損。

  7、如何做好女工保健?

  (1)要加強職工孕期系統管理工作。

  (2)要堅持女職工婦科病普查普治。

  (3)要改善女職工勞動保護措施,合理安排女職工生產。

  (4)貫徹《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

  8、職工為何要定期體檢目的是早期發現病情,早期治療,以保護勞動力?

  (1)對高溫、高氣壓工種每年體檢1次。

  (2)對粉塵、苯、鉛、汞、溶劑、汽油、噪音超標作業者每年體檢1次。

  (3)對達標環境內的作業者每2年體檢1次。

  9、化學燒傷的現場處理

  (1)除去傷員污染的衣服、鞋襪。

  (2)盡快使傷員脫離現場,移至空氣新鮮、無毒的環境中。

  (3)及時沖洗創面,以及沖洗尚未出現創面的污染部位。用蒸餾水(生理鹽水最好,自來水也可使用)。沖洗時間一般為15~30分鐘(休克或危重傷員則要從速從簡)。

  (4)危重傷員要維持呼吸、循環系統功能,如發生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并迅速送醫院搶救。

  10、“香蕉水”有毒

  “香蕉水”的主要成份是苯,約占50~55%,其它有醇、丙酮、酯類等。

  苯是有毒物質,是無色透明具有芳香味的高度揮發性液體,易燃易爆,比重大于空氣。生產中主要以蒸氣形態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它主要對人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有損害。在接觸高濃度苯時,主要表現為麻醉作用,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象喝醉酒似的,叫“苯醉”。如果繼續吸入高濃度苯,可發生一過性意識喪失,甚至昏迷。長期接觸一定量的苯,可發生神經衰弱,如頭痛、頭暈、睡眠障礙、疲乏無力、記憶力減退等。苯還對造血系統有一定危害,使白血球、血小板減少,甚至全血細胞減少,造成再生障礙性貧血。

  11、噪音的危害

  (1)對聽力損害。國家規定車間環境內噪聲不得超過90分貝。

  (2)長期接觸噪音會出現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脾氣急躁等神經系統癥狀。

  (3)使心跳加快、血壓不穩定、甚至導致月經不調、流產等。

  12、噴漆工人的防護

  噴漆是由各種漆、有機溶劑和稀薄劑配制而成。噴漆的有機溶劑多用“三苯”(即苯、甲苯及二甲苯的混合物),在噴漆及干燥過程中,有機溶劑可隨漆霧或自行揮發而逸入空氣,污染環境。

  苯對人體的危害最大,長期在超過最高濃度的環境下工作,可發生慢性中毒,主要損害造血系統。甲苯和二甲苯是苯的同系物,對中樞神經系統及上呼吸道有不良作用。此外,工業用甲苯及二甲苯常混雜有少量苯,故也難以完全排除對造血系統的損害。

  加強對噴漆工作勞動保護,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定期通風,有防塵除霧設備,工作時要戴防護口罩,并定期檢查身體。

  13、工廠如何防噪聲?

  最有效辦法之一是植樹。植樹造林、綠化環境,不僅美化生活,凈化空氣,吸塵排毒,消除污染,保護水土,維持生態平衡,而且還能有效地濾隔和減低噪聲。

  14、引起農藥中毒的原因

  (1)在搬運時,農藥包裝不嚴密;

  (2)在配藥、施藥時不遵守操作規程;

  (3)施藥時間過長或施藥人員選擇風向不當;

  (4)農藥存放不當或盛農藥的器械處理不當,造成食物污染,使人誤服中毒;

  (5)故意服毒自殺。

  15、工業生產中的“四害”

  廢氣:在工業生產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有毒、有害氣體,如果這種廢氣在空氣中含量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就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以一氧化碳為例,這種氣體吸入人體后,會迅速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人體多個器官、組織喪失輸送氧氣的能力,造成人體組織缺氧而難以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導致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嚴重缺氧而麻痹、壞死直至生命終止。

  廢水:工業和醫院廢水都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和致病菌,不僅危害工、農、漁業生產,而且威脅著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如用含鎘的廢水灌田,長出來的稻谷人們長期吃了會導致腎、肝、骨骼以及神經系統損害,而造成“骨痛病”。

  廢渣:主要含有可溶性的有害物質,經雨水沖洗,會給地面水和土壤帶來污染。

  噪聲:聲響在50分貝以下環境是安靜的:80分貝的噪聲,就開始有損害聽覺的危險;90分貝以上時,就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損害。

 16、職業病患者的處理和勞動能力鑒定

  職業病患者在治療或療養后被確認不宜繼續從事原有害工作的,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另行安排工作。勞動能力受損程度應按照已頒布的《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G B/T16180—1996)進行鑒定,并按勞動保險條例,給以工傷保險待遇或職業病待遇。

 17、職業病的報告和統計

  職業病的報告和統計,是為制訂職業病防治規劃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據。如果某企業或單位發現職業病患者,企業或單位有責任和義務按照《職業病報告辦法》的要求,向當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國家發布了兩個重要的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方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從業人員的權利義務、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以及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是加強安全管理、搞好生產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阜阳市| 崇左市| 孝义市| 济源市| 随州市| 沙雅县| 宜丰县| 衡南县| 仁化县| 阿坝县| 香河县| 长治县| 永吉县| 建平县| 东丰县| 云林县| 吐鲁番市| 孟村| 连山| 宜兰市| 宜兰县| 犍为县| 清远市| 夏邑县| 许昌市| 如东县| 英超| 墨竹工卡县| 博爱县| 桃园市| 兴宁市| 延吉市| 昌图县| 泽普县| 栾川县| 锡林浩特市| 股票| 伊川县| 大石桥市|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