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災難醫學的重要內容。50年代以來,各發達國家不斷發展各種工業,各類事故業與日俱增。我國由于工業發展很快,在各類化學物品的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急性中毒事故屢有發生。
1979年9月7日浙江溫州某電化廠,因一只鋼瓶內儲留液體石蠟油10ml,在灌注液氯前未凈化,液氯與石蠟起加熱反應,急劇增壓膨脹而致液氯鋼瓶爆炸,使車間內所有液氯鋼瓶及貯氯槽發生連續爆炸,10.2噸液氯瞬間泄漏,廠房炸毀,職工和居民1200余人在毫無防備下吸入氯氣,當日死亡59人,中毒住院近800人。1992年3月18日上海某制藥廠兩職工在生產時違章離崗,將1.8噸硫酸二甲酯(DMS)溢至真空泵內,造成生產事故,搶修人員即用30%氨水2噸沖洗真空泵后未帶好防毒面具進入現場拆泵檢修,造成18人DMS和NH3混合氣吸入中毒,1人誤診死亡。1995年7月30日煤氣公司管道工在上海中山南路地段為居民安裝低壓煤氣接管過程中,阻氣袋意外發生爆裂,5名工人先后因CO中毒死亡,其他13名民工CO中毒。2000年10月24日,一輛運載10.7噸氰化納毒物品的槽車在福建省上杭縣境內翻車,毒品外泄,造成周圍群眾急性中毒90人,經過有關部門六個晝夜的精心組織,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通力協作和科學搶險施救,事故現場及周邊由于部分泄漏的氰化納造成的污染基本得到控制。2000年11月24日重慶市發生一起氯氣泄漏事故,毒源來自一個被廢置在公共垃圾場的氯氣鋼瓶。事發當晚,有200多位中毒人員到醫院就醫,氯氣泄漏區域內很多家畜死亡,無疑已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2001年5月26日,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發生一起高濃度硫酸泄漏事件,突然涌出大量的帶有刺激氣味的濃煙,在雨中迅速形成酸霧,向四周彌漫,造成90人因吸入硫酸霧而不同程度中毒灼傷。
從上述中毒事故中,可知其對國民經濟及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及其嚴重的危害,尤其要吸取教訓的是,其中毒事故傷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做好現場的急救處理,缺乏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及時分類鑒別傷病員,缺乏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應急救援的預案計劃。如溫州“液氯爆炸”很多輕癥中毒病人,早期未采取相應急救措施,來回走動,大大增加了耗氧量,加重心肺負荷出現肺水腫。上海某制藥廠DMS吸入事故中,一患者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后出現喉頭水腫窒息死亡。
上一篇:正己烷對身體的危害
下一篇:石油化工常見有毒與有害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