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品的危害及防治——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2006-04-1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毒性很相近,對人體的危害也相似,故在本節一并予以介紹。
二氯甲烷又稱亞甲基氯,是五色透明易揮發液體,有芳香氣味?捎商烊粴饴然蚵燃淄槁然频。
分子式:CH
2Cl
2。相對分子質量:89.94。熔點:-96.7℃。沸點:39.8℃。飽和蒸氣壓:30.55kPa(10℃)。自燃溫度:615℃。相對密度(水=1):1.33,相對密度(空氣=1):2.93。臨界溫度:245℃,臨界壓力:6.08MPa。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本品與苛性鈉作用可生成甲醛。其蒸氣與空氣混合不爆炸。遇明火、高熱可燃燒。受熱分解能放出劇毒的光氣。
危險貨物編號:61552,UN編號:1593,CAS號:75-09-2。
主要用途 用作脂肪和油的萃取劑,也用作冷凍劑、樹脂及塑料工業的溶劑,也是色譜分離的常用洗脫劑等。
三氯甲烷俗稱氯仿,是無色透明液體,極易揮發,有特殊氣味。廣泛采用甲烷氯化法或甲醛法制備。
分子式:CHCl3。相對分子質量:119.36。熔點:-63.5℃。沸點:61.2℃。飽和蒸氣壓:13.33kPa(0.4℃)。相對密度(水=1):1.50,相對密度(空氣=1):4.12。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苯、石油醚等。本品一般不會燃燒,但長時間暴露在明火及高熱下仍能燃燒。在光的作用下,能被空氣中的氧氧化生成氯化氫和劇毒的光氣。
危險貨物編號:61553,UN編號:1888,CAS號:67-66-3。
主要用途 用作脂肪、樹脂、橡膠、磷和碘等的溶劑。
健康危害表現 這兩種毒物均可吸入、食入、皮膚侵入體內。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麻醉作用。對肝、腎有損害作用。
急性中毒:患者可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對眼和上呼吸道黏膜有一定刺激癥狀。重癥者可發生呼吸麻痹、心室纖維顫動。誤服中毒時,胃有燒灼感,伴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后出現麻醉癥狀。
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失眠、食欲減退等癥狀?芍缕つw損害,出現皮膚脫脂、干燥、脫悄和皸裂。
急救措施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皮膚。眼睛接觸時,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吸入中毒者,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吸入氧氣。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誤服者給飲大量溫水,催吐、洗胃。就醫。
預防措施 生產過程密閉,局部排風,隔離式操作。
空氣中濃度較高時,應該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和事故現場處理時,要戴空氣呼吸器。穿相應的防護服。必要時戴防化學品手套。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進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
發生泄漏事故時,立即疏散泄漏污染區的人員至安全處,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在污染區周圍設警示標志。應急處理人員應戴空氣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劑混合吸收,然后收集運于廢物處理場所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