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品的危害及防治——溴氰菊酯
2006-04-14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溴氰菊酯又稱敵殺死、凱素靈。學名α-氰基苯氧基芐基(1R,3R)-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環丙烷羧酸酯。純品為白色斜方形針狀晶體,原藥為白色無氣味的粉末。由(1R,順式)2,2-二甲基-3-(2,2-二溴乙烯基)環丙烷羧酸及(+)-α-氰基-3-苯氧芐醇酯化而制得。
分子式:C
22H
19Br
2NO
3。相對分子質量:505.24。熔點:98~101℃。飽和蒸氣壓:2×10
-9kPa(25℃)。難溶于水,溶于多數有機溶劑。對光和空氣較穩定,在酸性介質中較穩定,在堿性介質中不穩定。遇明火、高熱可燃燒。受高熱分解,放出氮氧化物、溴化氫、氰化氫等有毒氣體。
危險貨物編號:61904,UN編號:2588,CAS號:52918-63-5。
主要用途 為中等毒性殺蟲劑。其殺蟲活性很高,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對害蟲有一定的驅避與拒食作用,但無內吸及熏蒸作用。殺蟲譜廣,擊倒速度快,對螨類無效,適用于棉花、水稻、葉菜、茶、蘋果、柑橘等作物,也可用于森林松毛蟲、倉儲害蟲及衛生害蟲。
健康危害表現 本品屬中等毒性菊酯類殺蟲劑。皮膚接觸可引起刺激癥狀,出現紅色丘疹。急性中毒時,輕者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乏力,重病人出現肌束顫動和抽搐等。
急救措施 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污染皮膚。吸人中毒時,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誤服者飲適量溫水,催吐,洗胃,就醫。
預防措施 生產過程密閉,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
生產操作或農業使用時,應佩戴防毒口罩,穿相應防護服,戴防護手套。
中國衛生標準(TWA):0.03mg/m
3(皮)。應定期進行作業環境空氣中濃度測定,若發現超標,應找出原因,杜絕跑、冒、滴、漏,并加強通風。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要徹底清洗、更衣。
發生泄漏事故時,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應急處理人員應戴空氣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區,經稀釋的污水放人廢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