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緊張有序的“安全月”活動已經宣告結束了。“安全月”留給我們的除聲勢浩大的安全宣傳、系統科學的文件學習、嚴謹周密的事故剖析之外,更多的則應該是思考“安全月”活動之后應該怎么辦?
“安全月”只有短短的三十天時間,任何一個生產單位都絕不可能通過一個月的宣傳教育、安全學習、排查整頓,就能取得一勞永逸的效果。因為“安全月”只是抓安全的一種形式、一種手段、一種載體,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安全月”活動的開展,敲響安全警鐘,觸及所有從業者心靈深處的那根安全神經,提醒人們能及時對照自我、剖析事故、排差找漏、消缺改進,達到天天安全生產,繼而實現全年安全生產無事故的目的。
筆者認為安全生產不是一勞永逸的臨時突擊性工作,而是一項集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于一體的系統任務。任何一個環節、一個步驟的疏忽大意或脫節,都可能直接導致或誘發事故的發生。因此,應該按照安全生產“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扎實開展“三無”、“三防十要”、“五查五反”活動,所以說,安全工作來不得絲毫的麻痹大意和弄虛作假。任何一名從事電業人員,都必須繃緊安全之弦,加強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參加農配網進入現場施工作業的人員和班組,要加強溝通和協調,切不可出現“時間一過、陰差陽錯,安全生產置于腦后,觀念還是那個觀念,缺陷還是那個缺陷,隱患還是那個隱患”的不良結果。
總的來說:要實現天天安全,必須做到安全生產天天講、時時講、處處講,堅持以人為本,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時刻繃緊安全之弦,爭當安全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