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滅火原理是什么?其應用范圍是什么?
2004-01-0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二氧化碳滅火劑是以液態二氧化碳充裝在滅火器內,當打開滅火器閥門時,液態二氧化碳就沿著虹吸管上升到噴嘴處,迅速蒸發成氣體,體積擴大約500倍,同時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噴筒內溫度急劇下降,當降至-78.5℃時,一部分二氧化碳就凝結成雪片狀固體。它噴到可燃物上時,能使燃燒物溫度降低,并隔絕空氣和降低空氣中含氧量,而使火熄滅。二氧化碳滅火,主要是窒息作用,對有陰燃的物質則難以撲滅,應在火焰熄滅后,繼續噴射二氧化碳,使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當燃燒區域空氣含氧量低于12%,或者二氧碳的濃度達到30%~35%時,絕大多數的燃燒都會熄滅。
由于二氧化碳不導電,不含水分,滅火后很快散逸,不留痕跡,不污損儀器設備,所以它適用于撲滅各種易燃液體火災,特別適用于撲滅600伏(V)以下的電氣設備、精密儀器、貴重生產設備、圖書檔案等火災。
二氧化碳不能撲滅鋰、鈉、鉀、鎂、鋁、銻、鈦、鎘、鉑、钚等金屬及其氧化物的火災,也不能用于撲滅如硝化棉、賽璐璐、火藥等本身含氧的化學物質的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