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火無疑是人類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它的應用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許多工業生產都依賴燃燒所釋放的能量。但是,失控的火能奪去人的生命,招至巨大的損失。我們必須對火的特性和所致的危害有基本認識,并采取適當的防火措施,才可避免或減低火警發生時所造成的災害。
火災的成因及危害
大部分火災是由于人為疏忽、管理不善和機械或電器裝置故障所引至的,以下是一些常見了火警成因:
不小心處理火種
電器或電線缺乏維修和保養
電器或電線短路,接觸不良產生火花
電路過荷或電器用品散熱不良
機械維修不善,磨擦生熱
走火通道阻塞,或出口和逃生門被鎖上
非法改建工作地點的間隔或防火設計
消防設備缺乏適當的維修及保養
產生火花的工序在存有可燃物質的場所內進行
不正確處理危險物品(例如:石油氣、電油、漆油、溶劑等)和易燃物料(例如:木材及瀝清等)
焚燒垃圾或明火取暖
錯誤使用乙炔焊接配備
不小心使用或儲存過量危險或易燃物料等
常見于裝修維修工程或制造行業等
火警導致的危害包括以下各項:
高溫及火焰 高溫及火焰燒傷皮膚、毛發或更深入的細胞組織,引致死亡。
有毒氣體 一些物料(例如梳化椅墊、海棉及發膠膠等)在高溫下分解釋放出有毒氣體,導致中毒。
缺氧 燃燒能耗用氧氣,造成缺氧,引致窒息。
濃煙 氧氣不足下,導致不完全的燃燒,產生濃煙和一氧化碳,令人有窒息及中毒死亡的危險。吸入過量濃煙是火警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滅火的方法
從火的形成,我們得知,「燃燒」的產生是基于四個條件:氧氣、燃料、熱源和化學反應;如缺乏其中一個或多個條件,「生火」是不可能的,或「燃燒」的現象會立刻終止。因此,可設計出以下的滅火方法:
隔離法:將燃料拿走
例如:搬走火場附近的雜物,可削弱火勢。當火場內燃料殆盡,無物可燒時,火便熄滅。將氣體供應閥門關上,斷絕氧氣供應,燃燒著氣體的火焰會立即熄滅。
冷卻法:將溫度降底
例如:向燃燒中的物體淋水,利用水在蒸發時大量吸收熱能的特性,達到降溫的效果,火便會熄滅。
窒息法:停止供給氧氣
例如:將燃燒中的物體蓋上滅火氈,使其與空氣隔絕,停止燃燒。
抑制法:干擾物體氣化的連接反應。
例如:在火焰中噴入特種化學物質,如鹵化烷滅火劑,可立即使燃燒的現象停止。
上一篇:倉庫火災事故防范主要措施
下一篇:預防粉塵爆炸的安全對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