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與基礎施工機械(以下簡稱樁機)由于體大沉重、裝配復雜等特點,多數存放于露天地點;同時,地基基礎施工現場自然條件惡劣,樁機設備工作環境很差,在其施工和停放期間面臨磨損、銹蝕的多種威脅。為降低機械損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避免施工中發生事故、確保工程質量和工期,必須做好樁機設備保養和施工期間的綜合安全治理技術檢查工作。
根據各類型樁機施工方法、工藝及地基基礎施工項目特點,其綜合安全治理技術檢查工作主要涉及到機械裝配拆缷、施工操縱,兩個方面的安全治理側重點各有不同也相互關聯。首先應根據廠家提供的設備使用手冊,對樁機進行基本治理和保養,嚴格執行國家《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治理條例》、《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及其他施工安全治理要求標準,建立樁機安全操縱治理制度,配置專職安全治理技術職員;其次,重點了解擬建項目圖紙、地質勘察報告、地下管線設施、鄰近建筑等資料,制定公道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應急預案,堅持施工治理與安全治理相結合的原則,主動接受安全生產、監理單位的現場監視治理。
一、樁機裝配安全技術檢查要點
初步了解施工現場概況,確定設備堆放位置,樁機進場后要檢查進場設備配件是否齊全,做好基本預備工作后開始裝配,重點對以下部分內容進行檢查;
1、裝配前預備工作
(1)認真研究、把握現場基本資料;有作業區四周豎立施工圍欄和相關警示牌。
(2)公道確定樁機設備的停放位置
根據現場情況,首先要闊別河塘、泥漿坑、高壓線、軟弱土層、四周建筑物等;按施工組織設計盡量選擇在第一根施工的樁位四周堆放停靠。
(3)清理裝配現場障礙物、平整場地,必要時展設墊塊或枕木擴大樁機承托面積;大噸位(靜力壓)樁機停置場地均勻地基承載力應不低于35kPa。
?)檢查設備配件、輔助施工設備是否齊全,如配重、導管、砼攪拌機、灰(泥)漿泵、電焊機、檢測儀器等,施工前應按其相應安全技術規程標準進行檢查,其安放位置應方便施工治理。
(5)公道安排電氣控制線路展設位置和方向,盡量縮短樁機與配電(箱)柜之間的間隔,減少線路功率損耗。一情況下,作業點(樁位)與電力供給點間隔控制在200m內為宜,啟動電壓降不大于額定電壓10%;夜間施工必須配置充足的、獨立敷設線路的照明點位。
(6)非裝配職員應闊別設備裝配現場。
2、機械部件裝配檢查
根據不同類型樁機特點,按廠家說明書要求順序裝配,注重以下幾點檢查事項:
(1)主要受力結構桿件及行走機構沒有(焊縫)裂紋、扭曲變形、嚴重銹蝕等情況,如鉆孔機導向槽變形影響樁身垂直度,振動類樁機立柱導軌變形影響振動錘滑行等。
(2)桿件、錘箱等各位置(高強)螺栓、法蘭、銷軸等緊固部(扣)件連接必須可靠緊密。
(3)及時更換老化、損壞、磨損嚴重的配件。
(4)鋼絲繩沒有斷股、嚴重銹蝕磨損現象,保護油脂涂抺均勻;在吊鉤、滑輪等部位應有可靠的防脫鉤保險、防鋼絲繩跳槽等保護裝置;嚴格執行報廢標準,及時更換分歧格的鋼絲繩。
(5)電流(壓)表、油壓表等控制儀表工作狀態良好。
(6)電機、卷揚機等傳動部件安全防護罩完好無損。
(7)水油控制閥門、電氣按鈕開關密封良好、啟動自如。
3、傳動系統及油路、潤滑檢查
樁機的傳動系統由機械、液壓動系統綜合組成,完成機械桿件裝配后,應重點檢查傳動系統及其潤滑、油路工作及保護狀況。
(1)根據廠家使用手冊要求,按時、按季、按質更換與傳動部件相對應的、適應季節溫度要求的機械油、齒輪油、潤滑油脂等;
(2)電動機、變(減)速箱、齒輪、卷揚機、液壓等傳動部件磨損值不得超標且工作正常;
(3)傳動部件滑輪、導向裝置、轉動軸轉動自如,油脂涂抺均勻,如液壓缸、振動(錘)箱等部位;
(4)檢查油路管、接頭管夾是否破損、松動、滲油、泄漏、密封件應完好;
(5)液壓泵、閥等元件清潔干凈、固定牢靠,液壓油經過嚴格過濾,其油粘度、清潔度正常。
4、電氣控制線路檢查
(1)配置崗位培訓合格的專業電工,專人治理樁機施工電氣控制系統,嚴格執行配電安全治理技術標準,經常巡視現場用電箱拒線路和控制開關,發現隱患應及時報告并修復。
(2)樁機設備、輔助施工設備配置各自專用開關配電箱,門鎖齊全,實行“一機一閘”制度;
(3)供電線路應滿足樁機用電功率、電壓要求,電纜線截面必須與樁機用電功率匹配,如DZ90振動樁機間隔電力變壓器100m內,變壓器功率應大于200kVA,電纜線截面積大于120mmsup>2;
(4)電動機三相接線正確符合電氣原理圖、盡緣測試值合格(如大于0.5MΩ),其接線盒內端子接線正確可靠、端子沒有松動脫落、盡緣良好;
(5)對電纜線進行外觀和內部盡緣、導通實驗檢查,檢查有否破損、內部芯線斷裂、芯線之間盡緣測試值必須滿足使用手冊要求(如大于2 MΩ)等;
(6)電氣控制線路宜排擠敷設或加設鋼管保護等措施,嚴禁重物碾壓、受拉,電器主回路與機體間耐壓實驗合格;
(7)配電箱內安裝符合標準的漏電、隔離、短路、失壓、過流等保護裝置,電氣系統防雷、接零接地線路聯接良好,電阻值符合要示(如接地電阻應小于4Ω);
(8)其他電氣部件的盡緣、接觸良好,聯結牢固、線路通暢、控制電信號反映正確。
二、樁機施工及拆缷安全技術檢查要點
裝配完畢的樁機設備在施工時,應嚴格按相關工作流程操縱,施工期間也應經常檢查、觀測其工作狀態,并按組織設計確定的樁位順序進行施工。開工前,技術職員應向全體(機組操縱)施工職員進行安全治理技術交底,配置專業安全治理職員。
1、樁機操縱職員必須經過崗前嚴格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施工,施工期間不得擅離職守,嚴禁無關職員進進操縱(室)崗位。
2、操縱職員應熟悉牢記樁機設備功能作用、技術指標、使用條件等內容,操縱應正確平緩,嚴禁超負荷、機械帶病及野蠻操縱施工。
3、在正式施工前,應對裝配完畢的樁機設備及輔助設備進行空負荷聯合試運轉查看,看各部件(位)動作是否正確平穩,無異常響聲,控制儀表反映是否靈敏,電氣線路工作是否正常。發現題目應及時調整修復。
4、對施工可能造成鄰近房屋開裂、管線斷裂、漏水漏氣、路基下沉等不良情況,應事先制定應急搶險方案,報建設、監理單位備案。
5、加強現場周邊建筑物的安全監測工作,定時做好書面沉降觀測記錄;在邊樁、角樁等特殊樁位施工時,留意對四周建筑物的不良影響;對靜壓、沉管等施工可考慮開挖地面防震槽、預先鉆孔等措施減少擠土效應影響;
6、樁位間移動時,不宜壓在已經完工的樁(頂)位上,應闊別其他施工機械,與高壓線保持樁機安全間隔(如6m以上);行走中保持設備垂直平穩,必要時展墊枕木、填平坑洼地面、換填軟弱土層、加設臨時固定繩鎖、清理行走線路上的障礙物等;機架較高的振動類、攪拌類樁機移動時,必須采取防止傾覆的應急措施。
為保持設備平穩、保護液壓系統不受沖擊破壞,液壓系統不能滿行程操縱。
7、遇地層阻力較大時,留意觀察電流值指標或減慢沉樁(成孔)速度,或停機處理后再施工,避免電動機超功率工作燒毀保險絲或電機;遇地層阻力忽然降低時(如洞穴),應停機待查。
8、施工中發現異常響聲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施工及檢驗時,打樁錘下、起吊機下嚴禁站人;已經完工的樁孔應加警示標志,必要時(大孔徑樁)加蓋板防止職員墜落。
9、遇雷雨、6級以上大風等惡劣天氣,必須采取加設纜風繩、放倒機架等措施停穩樁機、封閉電氣控制開關,防止傾覆。
10、施工中遇停電、操縱失控等緊急情況,應采取可靠措施防止設備倒塌并及時切斷電源開關;休息或作業結束時應停穩樁機,落下樁錘,切斷電源。
11、密切關注電動機、液壓油缸、軸承等重要部位的溫度變化。
12、冬季施工留意設備關聯部位防凍保護措施,如水泵及時放水、采用耐低溫保護油(如120號齒輪油、46號抗磨液壓油)等
13、夏季施工留意設備關聯部位高溫保護措施,如電氣線路、軸承、電動機、采用耐高溫保護油如(90號齒輪油、68號抗磨液壓油)等;
14、樁機施工有幾種常見的機械動作如吊樁(鋼筋籠)、起吊錘、回轉、行走、沉孔、壓樁等,不宜同時進行2種及以上的機械動作。
15、大修完或新購買的樁機第一次施工時,在其走(磨)合期內應逐漸平衡加載,禁止滿負荷運轉;為保護設備,在走(磨)合期滿后,也不宜滿負荷運轉。
16、對基坑支護、建筑物移位等綜合性較強的復雜地基基礎施工項目,必須按國家技術規定進行工程項目安全防護驗算,報請當地主管部分并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審查。同時,還應配合其驗算審定的結論開展樁機設備及施工的綜合安全治理技術檢查工作。
17、退場拆缷檢查
完成施工任務的樁機設備,多數類型設備需在退場前進行拆缷以便分部轉運,為此應做好以下幾點預備工作:
(1)平整場地、清理障礙物,便于拖動車輛安全進出、起吊設備順利停靠;
(2)清洗、保養樁機設備,將其移到便于拆缷拖運的位置停穩,切斷電源,預備拆缷工具、起吊設備、拖運車輛;
(3)按廠家提供的設備使用手冊規定順序,制定拆缷具體步驟;
(4)做好拆缷職員安全防護交底工作,無關職員應闊別拆缷現場。
(5)拆缷、吊運中應留意保護樁機設備中的重要部件,嚴禁野蠻操縱損壞設備。
下一篇:預防高處墜落的安全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