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事故隱患與事故和人身傷害之間存在一種因果連鎖關系,必須科學地、早期地排查事故隱患,在發生輕微傷害甚至無傷害事故時就采取針對性對策措施,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中斷事故連鎖的進程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開展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是國家法律法規對企業安全工作的要求,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體現,是保護員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是保障企業安、穩、長、滿、優生產的前提。必須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地抓好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運行機制,不斷發現隱患、深挖隱患、消滅隱患,預防事故的發生,保證企業長周期安全運行,實現企業的長治久安。
關鍵詞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
“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 事故隱患是事故形成的前兆,是事故發生的溫床。隱患是在某個條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穩定并且影響到個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種潛藏著的因素,“隱”字體現了潛藏、隱蔽,而“患”字則體現了禍患,不好的狀況。事故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實質是有危險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狀態”,這種狀態可在人或物上表現出來,如人走路不穩、路面太滑都是導致摔倒致傷的隱患;也可表現在管理的程序、內容或方式上,如檢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員培訓不到位等。海因里希理論認為,發生嚴重傷害、輕微傷害和沒有傷害的事故數量之比為1:29:30,從這個比例可以看出,輕微傷害及無傷害的情況是大量的,在輕微傷害及無傷害的事故背后,隱藏著與造成嚴重傷害的事故相同的原因因素,這些原因因素就是事故隱患。事故隱患與事故和人身傷害之間存在一種因果連鎖關系。因此,必須科學地、早期地排查事故隱患,在發生輕微傷害甚至無傷害事故時就應采取針對性對策措施,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中斷事故連鎖的進程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1.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必要性
“隱患不除、永無寧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企業必須及早地開展隱患排查治理,鏟除滋生事故的土壤,才能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安全生產法》第十四條、第三十八條就規定了“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必須組織開展安全檢查,及時處理檢查中發生的問題”。2007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以總局令16號發布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對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2008年國家確定為隱患治理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都是國家確定的安全生產年。不管是隱患治理年還是安全生產年,國家都把隱患排查治理作為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來抓,以此來體現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是國家法律法規對企業安全工作的要求,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體現,是保護員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是保障企業安、穩、長、滿、優生產的前提。
2.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必須制度化
企業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責任主體,應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制度,逐級建立并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全體員工的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機制。企業通過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可明確每一類隱患排查的檢查頻率、主持者、牽頭部門、參加人員檢查內容,避免隱患排查漏項和組織者之間相互推委、扯皮。通過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可以明確隱患整改的原則、要求和實施程序,確保隱患整改的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能“五落實”“五到位”。
3.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必須科學化
3.1 事故隱患辯識方法必須科學
辨識事故隱患是排查事故隱患的前提。事故隱患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潛伏性、不穩定性和時段性的特點,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辯識,才能及時準確地查找存在的隱患。事故隱患辨識的方式主要有六種,一是通過學習借鑒事故案例查找隱患。對照同行業、同裝置、同類生產工藝、類似生產場所發生的事故案例,舉一反三,自我剖析,查找本崗位類似的事故隱患。二是通過關注異常事件分析查找事故隱患。只有關注并控制小事件、未遂事件及異常事件,才能更好地實現事故的管理,通過對異常事件的調查分析來查找隱患,以小見大,才能避免類似事件的重復發生。三是通過強化危險源動態管理查找事故隱患。危險源也是一種事故隱患,定期組織員工在生產崗位上開展危險源辨識活動,將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歸納整理,并進行風險評價,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或事故預案,并對員工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員工風險辯識水平。四是通過開展未遂事件征集活動查找事故隱患。發動崗位操作人員開展崗位事故危險預知預想分析活動,查找分析本崗位的未遂事件,找出管理上、設備上、工藝上存在的缺陷或隱患,并提出自我防范設想,將事故預防落實到生產運行的最前沿。五是通過開展現場安全檢查查找事故隱患。經常性地開展全方位、全天候、多層次的現場安全檢查、專項督查、專業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事故隱患。六是通過開展安全評價與評估查找事故隱患。可委托評價單位采用定性、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進行建設項目預評價、驗收評價和在役裝置的現狀安全評價;也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進行風險評價,找出可能產生的事故隱患,提出防范對策措施。
3.2 事故隱患排查方案必須科學
企業安全檢查分日常檢查、專業性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檢查和綜合性檢查。通常是綜合性檢查:班組每周一次,車間(部門)每月一次,公司每季度一次;季節性檢查每年一次:防雷防靜電一季度、防洪防汛、防暑降溫二、三季度、防凍保暖、防火防爆防中毒四季度;專業性檢查: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電氣安全、危險化學品、交通安全專項檢查每季度一次,消防、氣防設施專項檢查每月一次。節假日檢查在每個節假日到來之前進行。企業可根據各類檢查的特點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隱患排查計劃和實施方案,將專業性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檢查和綜合性檢查列入安全工作計劃中,如公司通常在三月份開展防雷防靜電接地檢查、建構筑物專項檢查、安全教育培訓檢查,四月份組織進行五一節前檢查、防洪防汛檢查,七月份開展夏季綜合性檢查、重大危險源專項檢查、勞保用品專項檢查等;車間每月進行一次綜合性檢查,并根據公司安排進行專業性和季節性檢查。安全檢查方案中應明確每一次檢查范圍、檢查重點、牽頭單位、參加人員,由牽頭單位有計劃地、有步驟地組織實施檢查,避免檢查工作無序、混亂。
4.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必須規范化
4.1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必須表單化
事故隱患排查的目的是為了查找潛在的事故隱患。《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第三條規定: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是指安全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排查事故隱患必須有針對性,因此,要求檢查人員在排查前要明確本次檢查的重點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規范以及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安全檢查表,使隱患排查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
4.2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必須流程化
為規范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企業應按隱患排查的策劃、隱患排查的實施、隱患的匯總、隱患的分析、隱患整改、隱患消除六個階段進行。策劃階段牽頭單位和人員應確定隱患排查的具體時間、排查內容、排查范圍、參加人員并編制安全檢查表和安全檢查分工表,分片區、分專業進行檢查。實施階段檢查人員應按預先制定的表單逐項認真進行排查,不得漏項,更不得跑馬觀花應付了事。匯總階段是牽頭單位和人員應將各片區、各專業排查出的隱患進行統計匯總,建立安全檢查臺帳。分析階段是牽頭單位和人員對排查出的各類隱患按隱患等級、隱患性質、所屬專業進行統計分析,明確下一階段隱患排查的重點。整改階段由牽頭單位對排查出的隱患按熟地管理、專業管理原則確定隱患整改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根據隱患的嚴重程度確定隱患整改的方案和整改完成時間,下發隱患整改安排表,并作好隱患整改的督促和跟蹤工作。隱患消除階段由整改責任單位完成整改后填寫隱患整改回執單經主管部門人員驗證,確認隱患已消除填寫隱患整改臺帳,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
5.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必須常態化
除開展專業性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檢查和綜合性檢查外,企業應重點開展好隱患的日常檢查工作,將隱患排查治理納入日常安全管理,使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態化形成全面覆蓋、全員參與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日常檢查通常以崗位人員檢查和管理人員巡回檢查為主進行。崗位人員檢查一般由班組長或崗位員工負責組織,在交接班前和班中不間斷地進行現場巡回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工藝參數情況、設備設施完好運行情況、安全設施、環保設施、職業衛生設施等;管理人員檢查通常由車間管理人員、部門管理人員負責組織,采用現場抽查和查記錄的形式每天(車間)、每周(部門)進行一次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崗位及班長按時巡檢情況;工藝指標及操作規程執行情況;異常工況預案落實情況;設備缺陷消除情況;檢修作業風險管控情況;安全環保設施運行情況;安全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安全環保隱患整改的落實及檢查情況;重大危險源安全環保風險管控情況等。對日常檢查中排查出的隱患可按“三定”“三不交”的原則按缺陷處理流程進入日常維修計劃進行整改。此外,企業還可建立事故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動員、鼓勵從業人員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對發現、消除和舉報事故隱患的人員,給予獎勵和表彰。
事故隱患時時產生、形式多樣、復雜多變,排查治理工作長期而艱巨,必須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地抓好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運行機制,不斷發現隱患、深挖隱患、消滅隱患,預防事故的發生,保證企業長周期安全運行,實現企業的長治久安。
上一篇:化工設備接地的具體要求
下一篇:煉油化工裝置的安全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