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本定男結合日本多年安全管理的經驗,提出了十二個關鍵問題,并按預防、發現和解決三個方面,綜合了三十余項措施,以安全管理檢查表的形式提供了解決安全問題的程序、內容和次序。
1.安全管理關鍵問題
十二個關鍵問題如下:
K1 是否發揮了管理、監督人員的責任和作用?
K2 作業方法上有無應當改善之點?
K3 操作程序的選擇是否正確?
K4 人員配備和安排是否正確?
K5 對作業人員的指導教育是否充分?
K6 作業中監督和指示是否良好?
K7 提高設備可靠性和設備安全化的情況如何?
K8 改善勞動環境和場地整頓如何?
K9 是否進行了安全檢查?
K10 異常時的應急措施的實施情況如何?
K11 針對過去的事故教訓所采取的對策遵守情況?
K12 調動職工安全生產的積極性的工作如何?
K1 屬于責任作用問題,單獨列表。K2-K12項實踐項目均按預防、發現、解決(或改正)
三大方面按○內數字順序實施(詳見表6-1)。
表6-1 事故預防和安全管理十二個關鍵表
十二個關鍵問題 |
預 防 |
發 現 |
解決、改正 |
|
|
|
|
(1)制定安全工作計劃,并以此計劃為基礎實施;
(2)確定正確的作業程序,包含異常狀況時的措施標準;
(2)進行適當的勞動力調配和工種分工;
(4)以操作規程為準,對操作工重新進行技術培訓;
(5)向作業人員發出適當的指令,并應事先協商;
(6)開展fail-safe(設備安全化)并經常保持完好;
(7)開展環境安全化,搞好文明生產。
從K1至K12應結合具體情況列出12個分表(從略)。
2.預防事故發生
(1)切實執行新工藝開拓及作業開始時的安全檢查工作;
(2)提高職工對安全生產的認識,使之遵守安全規章制度,包括探測對工人有危害的不安全因素的手段。
3.事故主要致因的發現
(1)評價作業計劃的實施狀況;
(2)選定必須立即改善的作業或工種,并對其作業方法進行分析;
(3)作業程序的推測;
(4)進行職業或工種考選,進行健康診斷和體力測定,經常掌握工人的心身缺陷;
(5)經常進行現場的檢查、巡視、測定和調查,以便發現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動,也包括異常狀態的發現;
(6)根據基本傷亡事故統計和案例分析進行事故分析和預測,
(7)確認過去預防事故對策的歷史狀況。
4.解決和改正不安全問題
(1)根據作業計劃的實施結果進行處理解決;
(2)從改善作業方法上解決;
(3)根據作業程序的推測結果進行改正;
(4)針對工人適應性檢查,健康診斷及體力測定結果進行勞力調配和改派;
(5)從危險、有害的場所把工人替換下來,或代之以自動控制、遠距遙控,或加強個體防護;
(6)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再教育,以矯正不安全行動;
(7)根據現場巡視、檢查的結果,改正現場不安全狀態,加強設備可靠性。
最后,依據上述三個方面的項目,按十二類關鍵,分別將現場監督人員、基層干部的安全管理實踐項目和思想工作方法與步驟,按K2至K12,列成11個單獨的檢查表,以便加強安全管理。例如監督者實踐事項及指導事項見表6-2。
K2—K12各表從略。
上一篇:從系統安全觀點防止事故的五個步驟
下一篇:常見巷道頂板事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