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主要集中在嚴重的習慣性違章和安全管理不嚴。習慣性違章是生產安全的最大隱患,管理不嚴是生產安全的最大漏洞。
“大事”要重視,“小事”也要重視
唐代詩人杜荀鶴有一首七絕:“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這首詩講了一個道理,即處在急流險灘反倒安全,那是因為人們比較小心;而在水流平緩之處卻常有事出,其原因是人的麻痹和松懈。簡單地說,就是只要小心謹慎,就不會出事故;而麻痹大意,就容易出事故。
在我們電力系統中,生產、基建、農電和多經系統中不安全因素相對多些,按常理應該多出責任事故,但實際上,在生產、基建、農電和多經系統中由于重視安全,反倒很少發生人身傷亡事故。相反,在不安全因素相對少些的地方,由于對安全重視不夠,反而會因為誤操作而出惡性事故。
在電網供需矛盾突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的難度陡增的形勢下,由于重視安全,能夠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并最大限度地滿足生產生活用電的需求。但是,在電網供需矛盾緩和時,往往易出事故。
在有些單位,其工作量不是最大,工作環境也不是最差,相對而言是不應該發生責任事故的;但恰恰相反,這些單位連續幾年都有責任事故發生。
這些教訓告訴人們,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事大事小,都要重視安全。
安全不安全,決策是關鍵
一個懂得電力生產的決策者,他一定會重視一線生產的安全,能動員和帶領全體職工團結一致,不遺余力的為生產安全目標而奮斗。他不會只顧經濟,一味強調效益,不考慮安全。他也一定能做到安全第一,預防事故。
在生產安全上,單位決策者一定要舍得投入,這種投入不是狹義的,而是廣義的。這種投入往往是對決策者的考驗,因為許多用于安全的投入不能立即看到回報。其實,回報一定會有的,因為它使安全成為一種常態,隱形于日常工作之中;它讓我們習以為常,讓我們由于司空見慣反而對它的存在不敏感,對它視而不見,這一長期被我們忽視的回報就是安全。當然,在生產安全上舍不得投入也一定會有回報,有時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得到,那就是事故……
如果現在有若干事情需要決策者抉擇,是把“生產精英”留在生產一線保安全?還是派出去“當勞務”賺大錢?這實際上是對兩種可能的“回報”的選擇。由此可見,安全不安全,決策是關鍵。
重視非技術安全素質的培養
某廠有一臺機組大修,完工時汽機班發現有一把扳子丟了,丟扳子的檢修工找了許多地方都沒找到,他就報告班長。班長叫大家一塊找,仍沒找到。
后來汽機班長就告知電氣班長,請他在發電機的機殼里找;電氣班長叫上電機檢修工,一起在發電機的機殼里找,由于他倆只是隨便找了找,也沒找到,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結果這臺發電機和汽輪機重新投入運行后,發電機接地保護就動作了,引起跳閘。事后打開發電機機蓋一看,發現發電機定子鐵心燒了一個大窟窿。從這件事上我們看出不是技術和設備原因,也不是運行工人操作不當,而且規章制度也都有,其實質就是檢修人員的安全責任心問題。
例如汽機檢修工,也許他平常遇事就滿不在乎,或在檢修時心不在焉,扳子用完了,擱在哪放在哪,全忘了,也不去好好回憶。而汽機班長,責任心也不強,找著就找著,找不著了就叫別人去找,找得到找不到都無所謂,這說明這位班長的工作責任心和安全意識都太差。電氣班長,有點事不關己,盡管也叫人去找了,但沒有把這件事當成一回事,找不著也就算了。而電機檢修工,可能有點逆反心理,你們的事,憑什么叫我去找?
某運行班交班前,調度的操作命令沒有執行完。該班班長考慮到馬上就要交班,剩下的操作干脆留給了下一個班,我這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接班的剛上班就有操作,而且是最后一兩步操作,這無疑增大了事故的幾率。而有的班長就不這么想,調度令沒執行完就不交班。班長認為,我們班對情況比較熟悉,我們寧可晚下班,也要把操作全部做完,這樣有利于安全,為下一個班創造方便條件。這兩種態度就是兩種道德標準,體現了職工在生產中的安全觀念、心態和意識,是職工在安全方面認同、并在實際處理各種關系中體現出來的是非標準、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這需要企業進行精神安全文化建設才能得以實現。
以往進行事故分析,僅從制度、技術和設備方面來做表面分析,對人,只把他當作操作者來分析,只追求他是否遵守規程?是否操作得當?很少從非理性的、感性的、情感的一面,非智力的一面做更深層次的分析,而實際上后者很重要,應該將安全分析上升到有微妙的心理暗示作用的文化層次上來。
重視安全就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努力營造“人人講安全,安全為人人”的和諧氛圍。例如張某最近情緒低落;王某最近喜事連連;李某最近情緒緊張;趙某性格急躁,工作不穩當;錢某一向大大咧咧;孫某最近忙于調換工作,心不在焉……這一切都可能導致不安全的操作行為,容易引發事故。這就要求安監人員經常找職工嘮嘮家常、談談心,關心職工的情緒、生活等等。規章制度那些剛的東西,固然是必要的,但安全文化這種柔的東西,往往能起到制度和紀律起不到的作用。因此,領導者既要重視“硬”管理,抓制度抓違章,同時也要重視“軟”因素,重視一些非技術、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建設企業的安全文化。就是要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安全素質的人。這種人,安全制度和規范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心靈,變成了內在的信念和觀念,他們是真正建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的人。他們具有內在的探索態度、高度的責任心,并且在安全知識、技能、修養方面,能夠不斷的自我完善、精益求精。這樣的人,在生產中能夠避免人為失誤、不出事故,保證安全。培育這種人,是保證電力企業本質安全的根本條件。
有些單位很少出責任事故,因為這些單位的領導注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而有些單位,幾乎年年出事故,因為不注重職工的非技術安全素質的培養和安全文化的建設。
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一線人員的整體素質
某單位兩名工人前去處理一起電纜故障,電纜溝內并排敷設著4根電纜,現場負責人沒有根據圖紙資料認真核對電纜的名稱和編號,只是采用抽動電纜的方法尋找故障電纜。他們把圖紙資料、聽測儀、帶絕緣柄的鐵锨和絕緣手套都擱在一邊。放著科學的監測手段不用,現場負責人就隨意作出沒電的判斷。在現場負責人的錯誤判斷和指揮下,檢修人員誤鋸了帶電的電纜,結果發生觸電身亡事故。
某變電站進行停電檢修,檢修負責人考慮新工人參加檢修工作不足兩個月,檢修工作經驗不足,就擅自讓他進行監護,自己進行停電檢修工作,使檢修工作與監護工作關系錯位,嚴重違反《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的有關規定。在檢修負責人忙于進行停電檢修工作時,新工人考慮到老師傅這么照顧自己,哪能就在這閑著呢。這位新工人在未與檢修負責人聯系的情況下,擅自進行檢修,結果誤入帶電間隔,造成人身感電事故,使這名新工人終生傷殘。
無知也就無畏,無畏意味著蠻干,蠻干就是違章,習慣性違章就會造成事故。有些事故,看似偶然,其實必然。因此,生產一線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應該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生產一線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
吸取事故教訓,開展無違章企業創建活動
眾所周知,生產中絕大多數的人身傷害事故都是由于違章造成的,可以說事故的魔影就潛伏在那無數次的無所謂的違章行為之中。
從以往的事故調查情況看,一些單位生產安全管理不夠嚴,開展反違章活動不到位。有個別安全監管人員看到違章現象,拉不下臉來嚴肅處理,這實際上是對違章行為的姑息縱容。如果大家都當老好人,那誰對工人的安全負責?誰對企業負責任?如果該處罰不處罰,一旦發生事故,有的人可能會被開除廠籍,甚至可能在事故中斷胳膊鋸腿、失去生命!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還是本著對企業負責,對工友負責的態度去做安監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發生了事故,說明安全工作有很大的漏洞,必須靜下心來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認真落實整改措施,變壞事為好事,變壓力為動力,迅速走出事故陰影,開創生產安全工作的新局面。正像東北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健說的那樣:出事之前爭取不出事,出了事后也別怕事。對事故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吸取事故教訓,決不白交學費。
保證電力企業生產安全,是我們工作永恒的主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松懈。安全工作就是要老生常談,老話常說,老事新做,就是要說服和教育相結合。我們每個人都要堅持科學的安全觀,以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企業負責、對工友負責、對自己負責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工作,確保電力企業的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