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連桿大頭的分解面磨損或損壞較輕時,可用研磨方法磨平或用砂布打光。修整后的分解面應保持相互平行,無偏斜;用涂色法檢查,接觸點應均勻分布并不得少于總面積的70%。若分解面的磨損和損壞較重時,可用電弧焊焊補后機械加工來修復。焊補分解面時,應分次進行。每次焊補的厚度不得超過1.5mm;每焊完一層,應冷卻到環境溫度時再焊下一層,以免溫度過高使連桿發生變形;此外,在焊下一層時應將上一層的焊渣等清除干凈,焊層的總厚度最好在5mm左右。
(2)連桿大頭的變形,多由于軸瓦口面突出過高所致。若軸瓦口面突出高度超過0.15min,擰緊螺栓時就會產生變形,因此裝配時應保證軸瓦口面突出高度不超過0.05~0.15mm。修整其變形時,先放在平板上檢查變形狀況,然后視情況用研磨機或機械加工加以修整分解面,使其恢復原狀。若變形較大、孔徑不圓時,可將分解面的墊片減薄后車削或鏜孔,使孔徑恢復到要求的精度。 (3)連桿小頭孔因磨損或燒瓦過熱變形,多采用車削或鏜孔來消除圓柱度誤差。但由此而加大的孔徑,必須按加大后的小頭孔徑配制襯套。此外修整時必須保證連桿大、小頭孔中心線間距為原設計的尺寸。
(4)連桿的彎曲和扭轉變形可用連桿校正器進行檢查。對于連桿的扭曲變形,也可在虎鉗上或特種扳鉗上用敲擊矯正;對于連桿的彎曲,可用壓床或手動螺栓裝置將其扳直,也可用火焰熱校正。
連桿螺栓的缺陷,通常不修,如螺紋損壞或配合松弛,出現裂紋,有過大的殘余變形等其中之一者都應予以更換。連桿螺栓的螺紋損壞或配合松弛,多為上緊連桿螺栓時用力不當所致,擰得過緊,則螺紋易損壞;擰得過松,則配合松弛。連桿螺栓的裂紋,可用5倍以上的放大鏡檢查螺紋及其圓角、過渡面等部位,也可采用浸油法檢查,必要時還可采用磁粉或超聲波探傷檢查。
連桿螺栓裝配時,應用測微卡規或專用卡規測量其彈性伸長度。伸長度不應超過連桿螺栓長度(從連桿螺栓頭的支承面到螺帽支承面的距離)的1/1000;當使用中發現其殘余變形大于2/1000時,應予以更換。
上一篇:離心泵零部件的檢查與修理
下一篇:十字頭與十字頭銷的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