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危險點,是指在作業中有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部位、場所、工器具或動作等。包括3個方面:一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業環境,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誘發職業病;二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機器設備等物質,如轉機對輪無安全罩,與人體接觸造成傷害;三是作業人員在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技術或工藝規定,如在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即使系了安全帶也不按規定掛牢等。經驗告訴我們,要避免工傷事故和職業危險,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找準并采取措施控制好危險點,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分三步來走。
第一步:調查班組安全現狀,找出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分析過去曾發生的意外事件,并進行風險評估。
首先,充分發揮班組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對班組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不良環境、管理存在的缺陷等四個方面入手進行查找;對提出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導致哪些事故以及班組過去曾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綜合分析。然后,要組織專業人員利用安全風險理論對危險源進行分析,找出哪些因素會造成人員觸電,哪些因素會造成人身遭受機械外力的傷害,工作中使用的化學物品哪些對人體有害,周圍有無電磁輻射,涉及高處作業的工作有哪些,安全帶有無可靠的懸掛點。設備方面針對以往的檢修記錄、日志,依據設備檢修和運行中故障出現的頻次,找出設備的薄弱環節,找出哪些部位容易出故障,哪些部位容易受到損傷,哪些會人為地造成設備的損傷,針對分析的結果,進行風險評價,提出危險點控制點,并對危險等級進行劃分,確定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從而為制定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企業可以制作崗位安全看板。制作安全看板的目的在于:通過每天看安全看板,讓班組成員充分認識到本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可能造成后果嚴重性的認識,針對看板提出的防范措施,強化提醒,得到不斷提高班組成員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技能的目的,讓全體成員明白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看板的內容包括:崗位存在的主要危險和有害因素;主要不安全因素分析;指定的相對應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及對策。
第二步:制定班組的安全目標,控制異常和未遂,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找到危險源之后,企業要針對班組存在的危險源因素,充分利用工程技術和管理手段進行消除和控制,以達到防止危險源導致事故、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這一步應先抓好人員的行為控制,即控制人為失誤,減少人的不正確行為對危險源的觸發作用。因此,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先是實現人的安全化,選拔合適人員,有些危險源多為重要崗位,有的操作管理技術比較復雜,因此應選拔認真負責、技術高、能力強的人員從事危險源點的作業;再者嚴格培訓考核,加強上崗前及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班組每一個成員的安全素質。
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素質以外,還要實現操作安全化。首先應選用設計合理的設備設施;其次應深入研究作業性質和操作的運作規律,制定合理的操作內容、形式及頻次,并使用合理的操作力度和方法。
第三步:從管理方面入手對危險源進行控制。
在這一步要先建立并實施危險源管理規章制度。包括班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培訓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危險源重點控制細則、交接班制度、檢查制度等。有了制度后,就要明確班組成員責任,定期檢查。根據危險源的等級,確定各級責任人及其具體職責,并明確各級危險源點的定期檢查責任。除了作業人員必須每天自查外,班組長還要配合各級領導定期參加所管轄區域的檢查。發現隱患應按信息反饋制度及時反饋,使隱患及時得以消除。
危險源要經常查找,因此要求作業人員必須貫徹執行有關危險源日常管理的規章制度,定期進行嚴格檢查考核,對班組反饋的信息,要及時整改。建立健全班組危險源信息反饋系統,制定信息反饋制度并嚴格貫徹實施。對檢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應根據其性質和嚴重程度,按照規定分級實行信息反饋和整改,并做好記錄。發現重大隱患應立即向車間報告,信息反饋和整改的責任應落實到人。
要做好班組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建立班組危險源檔案,指定專人專門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險源的顯著位置懸掛安全標志,表明危險等級,注明負責人員,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還要做好班組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和獎懲工作。定期嚴格考核評價,給予獎懲,并與班組升級和評先結合起來,促使危險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斷提高。
上一篇:企業班組安全管理
下一篇:班組安全練好“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