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是煤炭生產的作業點,是礦井組織生產的中心。合理的工作面勞動組織形式是提高工時利用率、提高工作面產量和勞動生產量的關鍵。
一、改良生產組織形式,促進原煤產量的提高
綜采隊以前為三個生產班、一個檢修班。四個班進行四班三倒,檢修周期間隔三個班為24小時,平均每班檢修時間為6小時。進入二采二段右一片以后,生產組織形式變為二個半班生產、半班檢修,檢修時間為每天9:30~11:30。實踐證明,改變生產組織形式符合鐵北礦綜采隊實際,具有以下優點:
1.檢修期縮短,檢修間隔時間由原來的24小時,縮短為20小時,有利于設備檢修,使一些機械事故隱患得到及時處理,減少了事故率,提高了開機率。
2.檢修班上頭班后,思維敏捷,精力充沛,有利于提高判斷事故和處理事故的能力。
3.生產時間的絕對增加,即每天平均生產時間由原來的18小時,增加到20小時,每月累計增加60小時,等于每月增加7.5個小班的生產時間,從而促進原煤產量的提高。
二、 在時間的連續性上做文章
1.這里的連續性指綜采工作面各工序前、后時間銜接上和班與班銜接上。綜采工作面的割煤工序主要是落煤——裝煤——運煤——移溜——移架支護頂板,各個工序都以采煤機為中心來安排。勞動組織基本上有兩種形式,即追機作業和分段駐守作業。追機作業適宜于頂板較穩定、支護工作較簡單、移架速度較快、工作面出勤人數較少、技術管理水平較高時采用;分段作業主要適用于工作面不太長、采煤機雙向割煤,采煤機過牽引速度較快、班進多刀、頂板條件差,支護工作較復雜、工作面出勤人員較多的條件。在實際工作中,勞動組織形式常與工作條件變化和實際出勤人數有關。所以我們采取追機作業和分段作業相結合的作業方式,即聯合作業方式,使其優勢互補,從而保證了工序合理銜接,提高了開機率。
2.在班與班的銜接上,我們嚴抓現場交接班,健全現場交接班制度。主要做法是:
(1)凡在崗的干部和工人,必須在規定時間到達崗位,做到工作現場手把手交接班。
。2)交接班雙方要做到“三交、三不交”!叭弧奔错敯逋旰媒唤印⑺疁贤〞辰唤、工作面達標交接;“三不交”即質量不合格不交接、故障不排除不交接、問題不交待清楚不交接。
。3)對于交接過程中存在影響生產的問題,接班后必須及時處理。
在制定了嚴格的交接班制度后,使班與班之間銜接更加緊密,各個班在交接前能夠把本班出現的隱患及時處理,杜絕了接班人員接班后要重新判斷事故的原因而耽誤生產的現象,從而提高了原煤產量。
三、超前做好生產準備工作,體現作業平行性
平行作業可以充分利用采面的時間和空間,縮短循環時間,以便合理安排勞動組織,有效地加快工作面的推進度。實際工作中,在割煤、裝煤、運煤、移溜、支護頂板等工序中做到平行流水作業。如,在割煤的同時維護工及時準備缺口和端頭的維護工作,盡量減少斜切進刀時間,縮短每個循環的實際工作時間,為實現小班高產創造了條件。
四、加強機電設備的維修和管理
1.機電設備應嚴格執行月檢、旬檢、日檢制度,加強日常維護,不拼設備,保證安全運轉。
2.為提高設備完好率,把整個工作面三機(采煤機、輸送機、轉載機)、泵站、電氣設備和支架,分別實行原班包機、小組分段、個人負責、留名掛牌和編號分組包架到人的管理辦法。
3.確保檢修質量,以檢修質量的生產班安全運轉為標準。檢修人員嚴格執行“三落實”、“三不走”、“三有”的規定!叭鋵崱笔锹鋵嶎I導,落實人員,落實時間;“三不走”是現場交接班時下一班不來本班不走、檢修設備達不到完好標準不走、設備發生故障不處理好不走;“三有”是有檢修記錄,有設備管理帳牌板,有事故追查分析記錄。
4.加強預防性檢修,做好生產班信息反饋工作,給檢修班提供準確的信息,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保證設備完好,提高開機率。
上一篇:如何正確發揮自救器的作用
下一篇:天然氣鉆井作業環境風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