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2004年9月30日,建設部發布了建質電[2004]46號文《關于對近期發生的兩起建筑施工重大傷亡事故的緊急通報》。通報指出:2004年9月1日,江蘇商業管理干部學院現代化教育中心工程工地,在澆筑門廳屋面梁板混凝土時,模板支撐系統突然垮塌,致使正在進行澆筑作業的22名施工人員從18m高度墜落,造成5人死亡、3人重傷、14人輕傷的重大事故。同年9月20日,昆明市北京路污水管網工程(DBM/1.1A標)工地,在頂管施工進行管道內清運土方作業時,3名施工人員昏倒在距豎井38m處管道內,管道外面的施工人員發現后未采取防護措施進入管道內施救,共造成5人死亡,3人受傷的重大事故。
殘酷的教訓再一次向建筑業敲響了警鐘,也再一次拷問著我們:為什么建筑安全事故屢禁不止?面對當前如此嚴峻的建筑安全局面,我們該怎么辦?
2我國建筑安全事故原因探析
任何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結合我國建筑業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引發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總體上可以分為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和基礎原因三大類。
(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指物、環境以及人的不安全狀態的原因。物的不安全狀態包括機械、設備老化不良,材料質量不合格等等。它們構成了施工中的隱患和危險源,當其一定條件時就會轉化成安全事故。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包括自然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和工作環境的不安全狀態。自然環境的不安全狀態會增加施工難度,工作環境的不安全狀態會引起工人的情緒變化、增加其疲勞強度,這些都使得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增大。人的不安全狀態通常是指工人生理狀態不穩定或處于病理狀態,也包括工人的技能不熟練、知識水平不夠,甚至還包括工人的性格是否適合本職工作。這些因素都會引起工人大腦意識水平的變化從而影響他的正常反應,造成建筑安全事故。
(2)間接原因。間接原因是指建筑安全管理缺陷和建筑安全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建筑安全管理缺陷包括技術缺陷、勞動組織不合理、防范措施不當、管理責任不明確等。比如:勞動組織不合理會造成施工場地狹小、相互干擾,從而引起交錯安全事故的發生;管理責任不明確進一步可以分為承包商責任不明確和業主責任不明確。對于承包商責任不明確,雖然《建筑法》明確規定承包商必須為工人投保,但投保只是轉移了承包商安全管理的風險,并沒有實質上減少建筑工人作業的風險,相反卻削弱了承包商對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承包商的責任;對于業主責任不明確,主要體現在業主只關心工程投資、質量、進度等問題,經常要求施工單位搶進度、趕工期而忽視施工單位人員的安全狀況,而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業主卻一點責任都不承擔。這些因素均為建筑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3)基礎原因。基礎原因包括教育原因、體制原因以及社會原因,總體上涉及到經濟、文化、學校教育、民族習慣、社會歷史、法律等方方面面。比如教育原因,建筑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產業工人中都是很低的,具體到我國,由于大量農民工的存在,這個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雖然《建筑法》明確規定要對工人進行安全教育,但是,實踐中管理人員往往忽視或者不情愿花錢進行安全教育工作,或者只是將安全教育走走過場,使建筑安全培訓不能徹底實行,最終導致工人缺乏必備的安全施工知識而引發安全事故。
3我國建筑安全事故對策研究
為了有效預防及減少我國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進一步加強建筑安全管理工作,針對以上建筑安全事故原因,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教學、科研以及現場調研的體會,提出如下對策,相信能夠有效遏制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
(1)隔離物的不安全狀態。
物的不安全狀態是構成安全事故的物質基礎,控制安全事故發生率的首要工作就是將物的不安全狀態實行隔離。比如:現場安全檢查人員要定期檢查機器設備、工人生產用具等是否符合安全條件;要經常巡視施工現場,密切注意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章制度;要確保企業安全資金及時到位,不得隨意挪作他用;要配備足夠的安全防護工具、服裝,并簡化安全防護工具和服裝的領取手續。
(2)充分體現以人為本。
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對造成事故的責任者要給予經濟處罰、行政處分乃至追究刑事責任。實行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掛鉤的原則,對安全生產做出成績和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團體要進行必要的獎勵;對造成安全事故的個人、團體要堅決處以罰款。加強對新工人的技術培訓,實行老工人帶新工人的制度,避免技術不熟練的新工人獨自上場操作。盡量合理安排施工組織設計,避免在施工后期為趕工期而延長勞動時間,造成工人身心極度疲憊,從而引發安全事故。對于工作中危險性較大、技術性較強的工序,安排工人時要綜合考慮工人的技術熟練程度、性格和氣質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要加強對建筑工人的安全管理。要進行崗前安全教育,包括向工人說明施工現場可能存在的風險,個人勞動保護器具的使用方法,安全事故的一般急救措施及環境保護的相關要求。要盡量為工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注意做好通風、照明、除濕度、減噪聲等工作,在現場提供開水、洗浴、衛生間等生活必需設施。要經常了解工人在家庭生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并及時給予物質及精神方面的幫助,使他們擺脫憂郁、焦急的困境,專心從事工作。
(3)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體系。
建筑安全管理體系的作用在于從組織上、制度上保證企業的生產安全、順利地進行。具體說來,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體系包括:加快立法進程,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將企業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辦法制定成統一標準,納入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標準體系;在企業中設立專職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組織體系;明確企業各部門、各級人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擔的職責和權限,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責任制體系;嚴格執行未經崗前安全教育培訓不得上崗的制度,對全體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培訓體系;企業內部成立檢查小組,經常性進行現場檢查,并自覺接受行業專門檢查機構檢查,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稽查體系。
(4)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統。
隨著因特網技術的普及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通過計算機網絡建立一個龐大的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現實,當然,該系統必須由專門的全國性行業管理機構建立并控制。該系統建立之后,由行業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將全國所有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信息錄入信息系統,比如某企業發生了安全事故,那么就要把該事故的前因后果以及最終責任確定等情況錄入系統進行曝光,隨時供全社會點擊了解,這樣就可以從輿論上監督所有施工企業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再比如某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那么也將該情況錄入系統,供別的施工企業借鑒學習,這樣就可以把好的經驗迅速在全國推廣,有助于提高整個建筑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另外,該系統的建立也使得發包人或者招標機構能夠真實、準確地獲得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情況,不至于被投標書里面的虛假安全管理資料所蒙蔽。這樣,既有助于發包人或者招標機構選擇出真正滿意的、合格的施工企業,也有助于建筑業招標投標市場的有序、公平發展。
4、結束語
目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日益擴大,建筑業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而我國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卻一直處于較低層次,這就使得建筑業安全管理形勢越發地嚴峻了。同時,建筑業的高事故率也嚴重損害了其自身的形象,導致許多優秀的人才都不愿意加入建筑業,而人才的流失必將深刻地影響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于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長此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當務之急,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建筑安全管理經驗,深化改革我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我國的建筑安全形勢方可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日益擴大,建筑業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而我國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卻一直處于較低層次,這就使得建筑業安全管理形勢越發地嚴峻了。同時,建筑業的高事故率也嚴重損害了其自身的形象,導致許多優秀的人才都不愿意加入建筑業,而人才的流失必將深刻地影響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于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長此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當務之急,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建筑安全管理經驗,深化改革我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我國的建筑安全形勢方可得到根本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