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爆炸分類
(一)按照爆炸能量的來源分類
按照爆炸能量來源的不同,爆炸可分為:
1.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變化(溫度、體積和壓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物理性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質的性質及化學成分均不改變.
鍋爐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其原因是過熱的水迅速蒸發出大量蒸汽,使蒸汽壓力不斷提高,當壓力超過鍋爐的極限強度時,就會發生瀑炸。又如氧氣鋼瓶受熱升溫,引起氣體壓力增高,當壓力超過鋼瓶的極限強度時即發生爆炸。發生物理性爆炸時,氣體或蒸氣等介質潛藏的能量在瞬間釋放出來,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和傷害。上述這些物理性爆炸是蒸氣和氣體膨脹力作用的瞬時表現,它們的破壞性取決于蒸氣或氣體的壓力。
2.化學性爆炸。是物質在短時間內完成化學變化,形成其它物質,同時產生大量氣體和能量的現象。例如用來制作炸藥的硝化棉在爆炸時放出大量熱量,同時生成大量氣體(CO、CO2、H2和水蒸汽等),爆炸時的體積竟會突然增大47萬倍,燃燒在幾萬分之一秒內完成。由于一方面生成大量氣體和熱量,另一方面燃燒速度又極快,在瞬間內生成的大量氣體來不及膨脹而分散開,因此仍占據著很小的體積。由于氣體的壓力同體積成反比,即PV=K(常數),氣體的體積越小,壓力就越大,而且這個壓力產生極快,因而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就象是急劇的一擊,這一擊連最堅固的鋼板,最堅硬的巖石也經受不住。同時,爆炸還會產生強大的沖擊波,這種沖擊波不僅能推倒建筑物,對在場人員還具有殺傷作用。
化學反應的高速度,同時產生大量氣體和大量熱量,這是化學性爆炸的三個基本要素。
(二)按照爆炸反應的相分類
按照爆炸反應的相的不同,爆炸可分為:
1.氣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氣體和助燃性氣體混合物的爆炸;氣體的分解爆炸;液體被噴成霧狀物在劇烈燃燒時引起的爆炸。稱噴霧爆炸,飛揚懸浮于空氣中的可燃粉塵引起的爆炸等。如表1所示。
2.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發爆炸以及由不同液體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時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礦渣與水接觸或鋼水包與水接觸時,由于過熱發生快速蒸發引起的蒸汽爆炸等。如表2所示。
表1 氣相爆炸
類別 |
爆炸原理 |
舉例 |
混合氣體爆炸 | 可燃性氣體和助燃氣體以適當的濃度混合,由于燃燒波或爆炸波的傳播而引起的爆炸 | 空氣和氫氣、丙烷、乙醚等混合氣的爆炸 |
氣體的分解爆炸 | 單一氣體由于分解反應產生大量的反應熱引起的爆炸 | 乙炔、乙烯、氯乙烯等在分解時引起的爆炸 |
粉塵爆炸 | 空氣中飛散的易燃性粉塵,由于劇烈燃燒引起的爆炸 | 空氣中飛散的鋁粉、鎂粉等引起的爆炸 |
噴霧爆炸 | 空氣中易燃液體被噴成霧狀物在劇烈的燃燒時引起的爆炸 | 油壓機噴出的油珠、噴漆作業引起的爆炸 |
表2 液相、固相爆炸
類別 |
爆炸原因 |
舉例 |
混合危險物質的爆炸 |
氧化性物質與還原性物質或其他物質混合引起爆炸 |
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高錳酸鉀和濃酸、無水順丁烯二酸和燒堿等混合時引起的爆炸 |
易爆化合物的爆炸 |
有機過氧化物、硝基化合物、硝酸酯燃燒引起爆炸和某些化合物的分解反應引起爆炸 |
丁酮過氧化物、三硝基甲苯、硝基甘油等的爆炸;偶氮化鉛、乙炔酮等的爆炸 |
導線爆炸 |
在有過載電流流過時,使導線過熱,金屬迅速氣化而引起爆炸 |
導線因電流過載而引起的爆炸 |
蒸氣爆炸 |
由于過熱,發生快速蒸發而引起爆炸 |
熔融的礦渣與水接觸,鋼水與水混合爆炸 |
固相轉化時造成爆炸 |
固相相互轉化時放出熱量,而造成空氣急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
無定形銻轉化成結晶形銻時由于放熱而造成爆炸 |
上一篇:化學危險物品燃爆特性——可燃氣體
下一篇:爆炸及其種類——化學性爆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