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項目安全控制是指項目經理對施工項目安全生產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監控的一系列活動,從而保證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設備安全、結構安全、財產安全和適宜的施工環境。
確保安全目標實現的前提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樹立“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思想。項目經理部應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責任制,保證項目安全目標的實現。項目經理是項目安全生產的總負責人。
事故的發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人的錯誤推測與錯誤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不良的環境和較差的管理(即事故的4M要素)。
針對事故構成4M要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潛在的危險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使人不發生誤判斷、誤操作(人的不安全行為),把事故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是施工安全動態管理的重要任務之—,是施工項目安全控制的重點。
2.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不安全行為與人的心理特征相違背,可能引起事故的行為。在生產中出現違章、違紀、冒險蠻干,把事情弄顛倒,沒按要求或規定的時間操作,無意識動作及非理智行為等都是不安全行為的表現。
大部分工傷事故都是現場作業過程中發生的,施工現場作業是人、物、環境的直接交叉點,在施工過程中人起著主導作用。直接從事施工操作的人,隨時隨地活動于危險因累的范圍之中,隨時受到自身行為失誤和危險狀態的威脅和傷害。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占80%以上。人的行為是可控的又是難控的,人員安全管理是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難點。
由于人的行為是由心理控制的,因此,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應從調節人的心理狀態,激勵人的安全行為和加強管理等方面人手。
2.1 安全心理調適法
心理品質包括一個人的感知感覺、思維、注意力、行為的協調連貫、反射、建立、反應能力等。這些素質都可通過教育培養得到提高。所以在培養人的全過程中,通過教育、職業訓練、作風培養、體育鍛煉、文化娛樂活動做好心理狀態的轉化工作。
2.2 獎懲控制法
企業的安全生產涉及到每個人,要搞好安全生產也只有依靠大家,讓員工參與各種安全活動過程,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讓他們在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參與決策,吸收他們中的正確意見。通過參與,形成員工對安全生產的歸屬感、認同感。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終到“我會安全”的質的轉變。
利用紀律的約束力,要求作業人員嚴格按照各種規章制度進行作業,杜絕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現象的發生。紀律措施是預防性,目的是為了提高員工遵守安全法規的自覺性,杜絕或減少違規行為,重點是防范。
為使安全紀律發揮應有的效力,在制定員工獎懲紀律時,必須首先考慮與員工權利有關的問題,不能違背法律規定。
2.3 管理控制法
管理控制可采取政策規范的控制、安全生產權力的控制、團體壓力作用等。
要利用政策規范的作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就必須貫徹落實國家和各級政府有關安全的方針、政策、規章,建立、完善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并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行。
安全生產控制是依靠安全生產機構的權威,運用命令、規定、指示、條例等手段,直接對管理對象執行控制管理。必須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并合理劃定不同層次安全管理職位的權力和責任。在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時,應考慮每個人合適的控制跨度,以確保每個管理者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作業人員的作業過程進行監控。
團體影響力控制可以促進團隊思想一致、行為一致、避免分裂,使團體作為整體能充分發揮作用,有利于安全生產目標的完成。在項目部中應營造一種安全氛圍,引導廣大員工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使安全要求轉化為大家的行為準則。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實現“三無”目標:個人無違章,崗位無隱患,班組無事故。
3.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
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釋放引起事故的狀態,稱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在生產過程中,所有物的安全狀態,都以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關,物的不安全狀態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質和人的決策水平。
生產系統是人—機—環境系統,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可引發故障。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水平的提高,施工現場使用的設備也越來越多。因此消除設備(機械、設備、裝置、工具、物料等)的不安全狀態是確保生產系統的物質基礎。
3.1 設備的本質安全化
本質安全是指操作失誤和設備出現故障時,設備能自動發現并自動消除,能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為使設備達到本質安全而進行的研究、設備、改造和采取各種措施的最佳組合。
3.2 裝設安全防護裝置
安全裝置是在設備性能結構中保證人機系統安全,而給主體設備設置的各種附加裝置,是保證機械設備安全運轉和保證在可能出現危險狀態下保護人身安全的安全技術措施。如:隔離防護裝置、聯鎖防護裝置、超限保險裝置、制動安全裝置、監測控制與警示裝置,防觸電安全裝置,保險裝置等。
3.3 加強設備的安全管理
控制設備最終是人,設備的不安全狀態可通過技術手段緩解和通過人的管理改善,設備的安全管理貫穿于整個設備的選擇購置、安裝調試、操作運行、維修停用等過程。主要包括設備的購置、安裝、調試的安全審查與驗收;安全操作規程規定;安全運行檢查;維修保養、報廢;安全檢測、監控、檢驗和信息檔案管理等。
4.改善作業環境
作業環境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保持作業環境的整潔有序與無毒無害,給作業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作業環境。切實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企業的品牌與競爭力。
4.1 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是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科學合理的規劃、繪制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
施工平面布置的總體要求是布置緊湊,充分利用場地,場內道路暢通,運輸方便,減少二次搬運,在保證施工順利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少臨時設施搭設,盡可能利用附近的原有建筑物作為臨時設施,應便于工人生產和生活,辦公用房、福利設施應在生活區內。平面布置圖應符合防火治安、衛生防疫、環境保護和建設公害的要求。
4.2 施工現場功能區劃分
根據施工項目的要求,劃分為作業區(輔助作業區)、材料堆放區和辦公生活區。作業區與辦公生活區分開設置,并保持安全距離,辦公生活區應設置于在建筑物墜落半徑之外,應設置防護措施,劃分隔離,以免人員誤入危險區域。功能區的劃分設置時還應考慮交通、水電、消防和衛生、環保等因素。
應當符合《建筑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JGJ146-2004。
4.3 安全警示標志
根據工程特點及施工的不同階段,在危險部位有針對性地設置、懸掛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能引起人們對不安全因素的注意,提高人們行為自主能力,提醒人們避開危險的功能。以形象而醒目的信息語言向人們表達安全信息,是為了提醒、警示進入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和其他人員,要時刻認識到所處環境的危險性,隨時保持清醒和警惕,避免事故發生。
根據《安全色》GB2893-82標準,安全色是表達安全信息含義的顏色。分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分別表示禁止、警告、指令和指示。
根據《安全標志》GB2894-96標準,安全標志是表示特定信息的標志。由圖形符號、安全色、幾何圖形(邊框)或文字組成,安全標志分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和提示標志。
4.4 封閉管理
施工現場的作業條件差,不安全因素多,在作業過程中既容易傷害作業人員,也容易傷害現場以外的人員。因此,為了解決“擾民”和“民擾”的問題,施工現場采取封閉圍擋,將施工現場與周圍環境相隔離。
施工現場圍擋應沿工地四周連續設置,不得留有缺口。圍擋的材料應堅固、穩定、整潔、美觀。宜選用砌體、金屬板材等材料,不得使用布條、竹包或安全網,確保圍擋的穩定性、安全性。圍擋的高度應高于1.8米,工地進出大門應牢固美觀,大門上應標有企業名稱和企業標識,設置專職值班保衛人員。
施工現場的進口處應有整齊明顯的“五牌一圖”:工程概況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牌、消防保衛牌、安全生產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現場總平面圖。
下一篇:爆破作業爆炸物品管理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