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關于EMS審核的幾點體會

2008-02-25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98年7月和11月,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中心(CCEMS)先后通過了英國UKAS和中國國家環認委對其進行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第三方認證資質認可。筆者在CCEMS工作期間有機會與UKAS的EMS資深專家進行了數次深入的技術性接觸,結合本人在其它方面的一些EMS工作經歷,從中得到了一些經驗與體會。這些經驗與體會對于ISO14001內審員和其他有關機構人員或許是值得推介的,這里愿與大家做進一步探討。

  一、認證審核范圍

  認證審核范圍應同時考慮組織行政權力管轄的組織的產品、活動或服務范圍及地域范圍。不可以象ISO9000標準可選擇產品品種認證那樣,選擇組織的一部分實施ISO14001認證。

  由于ISO14001標準不僅適用于第三方認證注冊,還適用于組織的自我聲明、體系化地管理環境問題、持續改進環境行為等目的。因此,標準中“組織”定義的適用性很廣。但是,UKAS認可審核專家Mr.MartinHouldin堅持認為:“對于意在獲取第三方認證注冊的組織,不能僅考慮ISO14001標準“組織”定義。界定認證范圍還應符合IAF/ISO/IEC62EMS導則的原則要求。不可以從一個獨立完整的組織中挑出其中(不具獨立法人資格)的一部分申請認證注冊。”62EMS導則明確表示:“這是考慮到防止組織將應包括在EMS中的一些要素從其認證范圍中遺漏。認證范圍應歸結為:在某個(些)特定場所、有明確的管理的尋求認證的組織所從事的某個(些)特定的活動。”照UKAS專家的觀點,上述“地域”、“組織行政”、“組織活動”應是并列的缺一不可的關系,而非相互修飾和進一步限制范圍的關系。

  隨著ISO14001標準在中國的廣泛實施,越來越多的國營大中型甚至巨型企業集團期望參與進來。眾所周知,傳統型國企普遍存在“企業辦社會”的現象,他們除了生產產品,還“小而全、大而全”地配套有一系列的生產、生活輔助設置和功能。如除了辦中心學校、幼兒園,還包括奶牛場、養雞場等。這種情況給欲實施ISO14001認證注冊的企業可能帶來極大壓力和困難,主要表現在:

  1)在有限時間里解決各方面的問題,資源得不到保障;

  2)某些組織擬將最終產品生產部門或車間或分廠或組織的分部從整體中挑出申請認證,由于行政權力有限,各類資源同樣得不到保證;

  3)范圍界定不正確,認證審核、注冊評審,認可評審時都存在風險。

  從中國國情出發,為鼓勵和促進更多的大中型國企參與到ISO14001進程中來,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和有關機構從政府規章、認可制度等角度對認證范圍問題給予必要的重視或做出明確的解釋和規定。有關建議包括:

  1)在可能情況下,組織的全部應納入體系;

  2)一些生活設施、非主體產品、活動或服務,如果地域上可明確劃分或環境行為可獨立評價,可不包括在體系內;

  3)組織的一些并無嚴重環境問題的運行單位,如果地域上或環境上可明確劃分,如在外地或另處的銷售部門等可不包括在內;

  4)一些具有自身獨立法人資格且地域上或環境上可明確劃分的二級法人單位可不包括在內;

  5)暫時隔離開的這些“部門”,要求組織在獲證后三年內一并納入認證體系。

  二、審核員資質和能力問題

  ISO14001EMS審核是一項對專業基礎、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的工作,為此ISO14001標準和有關人員注冊制度對EMS審核員資質要求進行了嚴格而明確的規范。一名合格的審核員除要求具備一定的ISO14001標準和環境科學知識和經驗,還要求具備特定專業或行業的工藝、工程和環保技術、環境法律及標準、審核技巧等知識和經驗;實際操作時還要求具備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和語言文字能力。

  中國象其他主要國家一樣都執行了外審員注冊制度。環境審核員在美國被認為應具備“環境法律執業律師”的能力,在英國則被喻為“綠色警察”。UKAS的Houldin先生自認,他在水泥廠工作過半年亦無資格獨立實施對水泥廠EMS的認證審核。

  一般地,為滿足認可機構的有關要求,一個審核組中至少應有一名對受審企業行業環保問題及其解決技術方法熟悉的審核員,且應由他執行最具行業環境特點的部門、運行區域或活動的審核。但是,一個認證機構不可能自己具備各種行業的審核人力資源,解決的辦法是建立程序以評審選騁外部人員,包括外部的審核員和外部的專家。其實,在美、英、日等國認證機構的審核員很多是兼職的并具備相關資格的來自各企事單位的專家。在中國,ISO9000已向國際慣例靠近,而在ISO14001方面這也是一個方向。讓更多的來自各企事業單位的審核員和環保專家或其他專家參與審核進程可節省認證機構成本。更為重要的是,這樣做可提高審核質量。CCEMS經常騁用一些環保科研機構專家或審核員,例如在對大亞灣核電站審核時,CCEMS就聘用了核環境、核安全方面的權威人士。

  國內業界人士一般認為:外審員高于內審員。其實二者是不可比的。內審員與外審員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是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關系,當外審員參加內審時就是內審員,反之亦然。對企業EMS而言,內審員的作用遠大于認證審核的外審員,因為組織EMS的持續改進更依賴于內審員的能力和內審的充分有效,外審僅是一種見證。目前,內審員地位和水平被看低是由于他們的選拔范圍有限以及缺少實踐機會。為改變這種狀況,內審員所在單位應加強對他們的再培訓和給予更多的審核實踐機會(上海聯合汽車電子公司及大連佳能公司充分認識到這點的重要性);咨詢公司的內審員培訓教程和師資至少應不低于外審員教程和師資;認證機構在保證審核公正的前提下可多騁用一些企業人員為兼職外審員;企業間內審員多相互借用和交流;國家審核員注冊制度應更多地向企業人員開放;國家主管機構建立和開放咨詢培訓人員注冊制度。只有企業的EMS內審員和其他有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才能更有利于實現ISO14001標準的基本宗旨,即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行為的持續改進。

  三、審核檢查清單及審核思路

  現有的審核程序標準及相關導則對審核員編制檢查清單和采取的審核思路均無明確要求。但為顯示審核過程的專業性、文件化和程序化程度,無論內、外審,一般都要求審核員應編制檢查清單,但審核思路卻仍未規定。現有的檢查清單編制方法和審核思路有多種多樣,它們或多或少各有利弊。檢查清單無論如何只能是一個檢查大綱,無論采取哪種方法和思路,審核員如不能將其與實施現場審核時的應變能力和良好的基本功相結合,必將對審核質量產生不良影響。下面介紹我們了解的幾種情況及對應的利弊。

  1.一些公司(特別是某些日本公司)要求其內審員把ISO14001標準“肢解”編制成非常詳細的檢查清單,甚至寄希望于這套清單象“計算器”一樣可長年照搬使用。這種方式可保證對ISO14001標準“名義”上的全面要求的審核。但是,因為沒有將重要環境因素這個EMS的核心載體加以有效利用,忽視了體系各要素間的邏輯關系,忽視了體系的動態特性,因此使審核過于機械,失去了必要的針對性,審核深度得不到保證。

  2.在英國亦存在不同的方式。其中之一是UKAS認可審核專家DAVIDSHILLITO采用的方法,它緊密圍繞重要環境因素按體系的運行模式展開審核。其基本思路是,先從受審組織環境因素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覆蓋了最具行業特點或部門特點的重要環境因素和其它少量的環境因素→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4.3.1)→目標、指標及其與方針和其他原則要求的一致性(4.3.3)→管理職責(4.4.1)→培訓、意識與能力→管理行為準則(4.3.2)→改進方案(4.3.4)及運行控制方案(4.4.6/4.4.7)和相關方控制(4.4.6)→各運行參數(4.3.2/4.4.6b)→監測與測量、運行記錄及行為結果分析(4.5.1)→記錄管理、信息交流及文件控制(4.5.3/4.4.3/4.4.5)→內審及不符合整改(4.5.4/4.5.2)→管理評審(4.6).這種審核方式以重要環境因素為載體對EMS各要素前后一致性和邏輯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審核,是值得借鑒學習的。但是實際操作時,空間跳躍控制難度較大,對重要環境因素抽樣不當也存在一定風險。

  3.國內,一般地以部門為單元、以體系要素為載體實施審核。這種方式能保證審核的廣度,但由于在不同重要環境因素間不斷跳躍,使得對體系邏輯性、一致性方面和審核深度方面尚感關注不夠或不顯著。

  4.本文重點介紹另一種方式。以部門為基本審核單元,先審核部門對全局承擔的管理事項,再圍繞重要環境因素按所謂“EMS邏輯主線”實施的審核。EMS邏輯主線是指,環境因素(重要環境因素)→目標指標→環境管理方案→運行控制(包括應急準備)→監測測量、內審、管理評審→不符合糾正預防;體系的其他要素圍繞主線適時關聯并展開審核。這種方式事實上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整體而言,由于它考慮了組織機構以部門為運行單位的管理特性,體現了以重要環境因素為載體的體系特征,充分顧及了各要素既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的要素特點,因此是值得推薦的。至于同樣可能存在的“空間上跳躍”問題可通過必要和適度的跟蹤審核予以彌補。以下舉列說明:

  通過文件預審和外審時第一階段審核,審核員了解到某組織總務部有如下職責:環境因素識別、評價、統籌管理/培訓管理/廢棄物管理/生活污水管理,則現場審核前可準備的檢查清單大綱是:

  (1)環境因素識別評價管理

  (2)培訓管理

  (3)廢棄物管理

  (4)生活污水管理

  注意以上清單中并未完全對應EMS中的構成要素,每一檢查事項的審核將可能涉及體系的許多要素。對于審核技能、經驗和基礎較差的審核員可在上述每一檢查事項后面依據ISO14001標準和組織的EMS文件編出可能或應該涉及的體系要素檢查項。

  對“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管理”的審核,主要圍繞4.3.1程序進行,它至少將涉及到:識別和評價的職責(4.4.1),人員資格和培訓(4.4.2),識別評價方法(4.3.1),有關記錄管理(4.5.3),適用的法律和要求(4.3.2),有關重要環境因素信息更新(4.3.1/4.4.6/4.4.3)等。

  對“廢棄物管理”的審核,則按體系的主線進行:環境因素→廢棄物管理目標指標(如有)→有關環境管理方案→日常管理和控制→危險廢物貯、運、處置應急準備→目標指標實現情況及日常管理情況的分類、處理、計量、統計、行為分析→發現問題糾正及預防。圍繞這條主線,每一環節可根據審核實際進程的需要將體系其他要素功能及履行情況引入并適度展開審核。

  四、審核的深度

  應確保一定的審核深度。因為透過現象挖掘出根源可促使企業不但解決表象的不符合而且可消除產生不符合的根本原因,有利于采取充分有效的糾正預防措施,最終有利于體系的持續改進。實施必要的跟蹤審核是實現一定審核深度的有效工具之一。

  對于真誠地期望通過實施EMS改進環境行為并持續保持認證注冊的組織,正如UKAS專家Mr.Houldin先生所云:“如果外審員一發現不符合現象不深入審查產生不符合的EMS上的缺陷,而是就事論事地開出不符合報告,這種審核員是不受歡迎的和不受尊重的;其代表的認證機構的能力也會受到認可評審員的懷疑。”為維護EMS有效運行,內審員同樣也應關注審核深度。

  基于審核員職業的本能反應和需要,一些審核員一發現問題馬上就“開”不符合。例如,發現了現場存在不良環境行為,馬上定為“4.4.6運行控制”不符合。這是典型的審核深度不夠的事例。成熟的做法是應就此現象按如下思路做進一步的審核: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充分性→相關的法律及要求是否明確→計劃和實施中的改進方案計劃→現場管理職責→相關人員培訓狀況→問題的整改等。實施以上審核,許多環節應通過文件和記錄查證,亦可能包括必要的信息交流等要素的審核。實際操作時,并非上述所有跟蹤點都應涉及,審核員應具有把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免走入“玩體系游戲”的誤區。

  審核深度缺陷還體現在對要素審核的不深入或對緊密關聯要素的審核不深入或不涉及。例:

  l提問“有否運行作業文件”,當受審方出示后未追查文件執行情況;

  l查閱了培訓程序和記錄,卻不審查有關受訓人員的培訓效果;

  l審查了對相關方影響控制的一些信函,卻不檢查實際成效;

  l檢查了監測、內審或管理評審報告,卻不跟蹤不符合整改進程的結果。

  為實現一定深度的審核,建議審核員

  (1)合理安排審核計劃和時間;

  (2)盡可能充分地按體系的主線進行審核,并輔以其他功能要素的審核

  (3)對審核涉及的每一事項或要素盡可能按如下四個層次進行:

  a.審核方是否明確管理事項或管理方法

  b.是否文件化并符合要求

  c.是否按文件執行

  d.相關的客觀證據或記錄,評價其效果以及必要的糾正行動

  (4)當發現某一環節存在問題或疑點,應實施必要的跟蹤審核,以發掘造成問題的體系方面的本質性缺陷;

  (5)對重要環境因素的審核抽樣,應特別關注最具行業特征和部門特點的以及涉及法律符合性方面的問題;

  (6)關注未列入清單但可能是重要的有關環境因素,特別是可能違反法律或方針承諾,已經或可能產生嚴重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影響審核深度的方面很多,以上僅涉及審核方法方面的部分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川市| 沧源| 桃江县| 纳雍县| 兴城市| 阿坝| 瑞金市| 库车县| 沾益县| 宣城市| 三都| 开远市| 奉新县| 昂仁县| 五常市| 大化| 阿拉尔市| 金川县| 广平县| 宁陵县| 彰武县| 绥滨县| 海林市| 玉环县| 景宁| 揭阳市| 康马县| 法库县| 林西县| 定南县| 连云港市| 专栏| 鸡东县| 兴隆县| 历史| 班玛县| 昌邑市| 岐山县| 综艺| 定州市| 大埔县|